成如容易却艰辛
2024-08-21李朋飞
1956年的元旦,当锣鼓声和鞭炮声在城市上空响起时,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欢度节日的场景,而是哪里又在举办公私合营庆祝大会。
那时,首都北京的大街小巷挂满了“迎接公私合营”“庆祝公私合营”的红幅,各界群众兴高采烈。1956年1月4日,北京327家私营药店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拉开了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的大幕。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
很快,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席卷整个中国。截至1956年1月27日,全国有118个大中城市和193个县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当时的中国,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如何在这样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在实践中逐步给出了答案。
早在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就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成为党带领全国人民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开端。9月,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果。毛泽东在党的八大开幕词中说,“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党的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据此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明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此外,党的八大还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强调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并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式确定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毛泽东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我国知识分子是极大的鼓舞。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知识分子在全国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1957年底,“一五”计划绝大部分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5%,远超同期其他发展中国家水平,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此后,虽然遭遇一些曲折,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科技等各领域事业整体上均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兴建一批公共建筑,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9月5日,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同志召集了上千名建筑工作者开会,传达中央通知,并迅速着手启动国庆十大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对这些工程给予极大的关切和支援,来自五湖四海的建筑工人昼夜奋战、不眠不休,就连路过北京的旅客也会利用候车的时间争先恐后来到工地上铲一锹土、搬一块砖。1959年国庆10周年庆典前夕,“首都十大建筑”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建成,成为中外城市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各条工业战线涌现出一大批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英雄模范。
1959年,刚刚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的王进喜看到北京马路上的许多公共汽车都顶着一个大包,很是纳闷。当得知由于西方国家的石油禁运和国产石油产量的严重不足,连首都的汽车都只能背上煤气包时,他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不过,中国贫油的谬论很快就被打破了。9月,我国石油勘探工作者在东北地区发现了储量巨大的油田。因临近国庆10周年,油田被命名为“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展开。
1960年春,王进喜率队从玉门赶到大庆,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石油大会战,他带领的1205队克服重重困难,仅用5天零4个小时便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钻井的最快纪录。6月1日,第一辆载有600吨原油的列车在众人夹道欢呼中缓缓驶出,标志着大庆石油会战初战告捷。经过几万名石油职工和退伍军人在亘古荒漠上的接力奋战,1963年12月,周恩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告:“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可以基本自给了。”《人民日报》刊发消息: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在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新中国在政治建设和社会改革领域同样硕果累累。
1959年,注定是人类解放史上无比辉煌的一页。3月28日,周恩来总理发布国务院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领导西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从此,维系千年的封建农奴制度土崩瓦解,西藏百万农奴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1959年的国庆10周年阅兵仪式上,受阅的轻重武器装备绝大部分已实现国产化,一批新型国产武器装备纷纷登台亮相,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人民解放军向现代化迈进的威武雄姿。然而,在阅兵进行中时,赫鲁晓夫突然对毛泽东说,准备撤回在华专家,而毛泽东听到这话,只是淡淡地回答了一句“那也好”。其实,毛泽东已经下定决心,中国一定要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
在技术装备和科研条件十分有限,国际形势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我国加快了原子弹研制进程。功夫不负有心人,1964年10月,新疆罗布泊试验基地强光闪亮、天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翻滚而起、直上蓝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完全成功。这一声“东方巨响”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话语权。
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过一些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以后,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愈演愈烈,加上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我国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1961年1月,毛泽东向全党发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要求这一年要成为“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这一年,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全都深入基层第一线,摸清实际情况,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政策。随着“农业六十条”“工业七十条” “科学十四条”“高教六十条”等制定和实行,被打乱的生产秩序得到有序恢复,各条战线上的建设继续向前推进。到1962年底,经济形势开始转好;1963年粮食喜获丰收;棉花产量、钢产量也大幅增长。1964年开始,“三线”建设逐步铺开,对改善落后地区工业生产条件,缩小中西部间的经济差距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国民经济走向好转的形势下,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随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接连传出一系列的好消息。1965年4月,河南林县红旗渠实现总干渠建成通水;9月,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2月,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成功交付。也是在这一年6月,毛泽东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到年底,全国城乡医疗卫生网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