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领导干部抓落实能力

2024-08-21康媛璐

党课参考 2024年15期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能力是领导干部干成事的关键能力所在。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内部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抓落实、重实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时代新征程,各级领导干部要顺应时代大势,牢固树立实干理念,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狠”字上下功夫

彰显敢抓落实的勇气担当

提高领导干部抓落实能力,要求领导干部在“狠”字上下功夫,彰显敢抓落实的勇气担当。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制约自己所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沉下心来找准方向、狠下心来“对症下药”。要注意克服过度追求政绩的功利主义心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求新、求质上下狠功夫。要时刻彰显敢抓落实的勇气担当,既要做到雷厉风行,又要做到久久为功;既要秉持尊重规律、符合科学的理性精神,又要有心怀“国之大者”的境界格局,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在敢抓落实的过程中,发扬斗争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同贪图一时名利、在意个人得失的功利主义心理作斗争;又要同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甚至失职渎职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要善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直面问题矛盾,杜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老好人”等思想,深入“病灶”、根除“毒瘤”,以“遇河架桥、逢山开路”的魄力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在“抓”字上下功夫

彰显善抓落实的本领智慧

提高领导干部抓落实能力,要求领导干部在“抓”字上下功夫,彰显善抓落实的本领智慧。一方面,明确“为谁抓”。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要求“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也就是说,抓落实的工作实践是把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策部署执行到位、落实到位的具体过程,抓落实的工作成效最终要交由人民群众来评判。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以“答卷人”的奋斗姿态,在抓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政策制定、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吸纳力和包容性,凝聚起人民群众拥护、人民群众满意的磅礴力量,这是我们推进各项工作的最大底气和根本动力所在。另一方面,明确“要抓什么”。抓落实,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领导干部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找到了“抓”的着力点。在此过程中,调查研究能力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从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高度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抓什么”需要建立在充分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得紧不紧”、效果怎么样需要建立在对实际情况持续追踪、持续反馈的基础上。

在“落实”二字上下功夫

突出“干成事”的结果导向

所谓“落实”,就是指落到实处,在效率上表现为“马上就办”,在力度上体现为“掷地有声”,在成效上能够“落地生根”。不论是狠抓落实,还是善抓落实,均是为了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最终能够落到实处、获得实效。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治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治理环境的复杂化、任务目标的多重化,以及对治理行为愈加规范化、严格化的要求,一并构成了新时代领导干部抓落实的治理场域。在此种治理场域下,容易出现强调过程而不重结果、注重程序正义而忽视结果正义、强调苦劳而没有功劳等组织行为偏差。因此,我们在注重过程管理的同时,要强调结果导向,确保经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艰苦努力,蓝图能够变为现实、行动能够锚定结果。这既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狠抓落实、善抓落实,也要强化组织的制度保障。一是提升资源分配的制度化水平。资源分配的制度化水平的重点,是资源的下沉。以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改革实践为启发,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从实现资源的绝对占有转变为实现资源的相对流动作为突破口,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二是明确权责关系。权责不明确,容易出现“九龙治水”“一个部门管不了、多个部门管不好”“有利可图争着做、无利可图踢皮球”等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权责清单制度改革,逐步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三是完善体制机制。法律有限而人事无穷,每一种制度的功效都要靠体制机制去实现。只有形成了完善的体制机制,也就是人们能够自动地趋向于制度目标的时候,制度才能真正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