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多样式”课堂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
2024-08-21林中华
2024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依托本地丰富的红色遗迹资源,通过建立“四模式”,着力打造以“故事式、沉浸式、行走式、实践式”为主的“多样式”课堂,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
建立“党课驿站+红色历史”模式
打造“故事式”课堂
龙州县充分挖掘本地红色遗迹资源,提升龙州起义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地标”的革命教育功能,利用下冻镇布局村、金龙镇板梯村等边境村屯防空洞、拥军泉、界碑等,打造一批乡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形成党员教育党课驿站矩阵,点燃党员干部教育“新引擎”。同时,龙州县持续擦亮“红领巾”讲解员、“龙州红”宣讲团等特色党课品牌,组织党校教师、革命英烈后代等到教育基地宣讲龙州本地红色故事,让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听故事”中传承红色革命基因,补足精神之“钙”。
建立“研学活动+红色故事”模式
打造“沉浸式”课堂
龙州县推出研学精品线路,包括以“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部旧址—铁桥头阻击战遗址—龙州起义广场—红军古道景区”为主的“赤色龙州”主题线路,以“龙州起义纪念馆—龙州起义纪念碑—龙州县革命烈士陵园”为主的“红色足迹”主题线路,以“越南共产党驻龙州秘密机关旧址—法国驻龙州领事馆旧址—下冻镇布局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的“红色边关”主题线路。在所有研学精品线路中,党员干部可通过素质拓展、角色扮演等方式,“沉浸式”体验龙州革命的历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据了解,今年以来,已有150余个团队、单位来到此地开展研学和党史学习教育,受众人数达7800余人。
建立“文艺作品+红色文化”模式
打造“行走式”课堂
近年来,龙州县加大对革命英烈史料的搜集、整理、编撰与研究,推出了一批红色文艺作品。如今,部分作品在龙州起义纪念馆、红军古道景区等地陈列展出。与此同时,龙州县创作的《天琴声声》《我唱天谣报党恩》等红色舞台艺术剧目和20余首红色歌曲,通过官方媒体平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班等渠道进行展播,打造了“能行走”的红色课堂。龙州县以文艺作品的独特表现力,感染、感动党员干部和群众,丰富了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增强了红色教育吸引力,让党课既能“活”起来,又能“沉”下去。
建立“乡村旅游+红色产业”模式
打造“实践式”课堂
龙州县将乡村旅游和红色产业相结合,把红军古道景区内的新联村与上龙村打造成“红军村”,将红色元素、民族元素融入村容村貌中,开创让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的“实践课堂”,推动党员干部把所见、所闻、所感变成所思、所想、所行,让红色基因在党员和群众中传承、让红色文化在村屯建设中体现、让红色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展。同时,龙州县推出红色旅游服务,丰富红色产品业态,促进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实现红色文化传承和旅游经济增长“双丰收”。今年以来,位于红军古道出发地的甫茶屯共接待游客6000余人次,营业收入达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