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奔赴阿里

2024-08-18婷仔_dinhoidinh

环球人文地理 2024年7期

阿里位于中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北部。这里有美得刷新认知的高原湖泊,有唯一一个人类可以近距离接触的措嘉冰川(40冰川),有让世界为之敬仰的珠穆朗玛峰,还有“众山之神”冈仁波齐,以及一夜之间消失的古格王朝……

1阿里的“一措再措”高原湖泊刷新认知

如果有机会和老藏民们聊聊天,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一个神秘的去处——“圣象天门”。圣象天门位于恰多朗卡岛上,藏匿于纳木措的北岸,隔着圣湖与神山念青唐古拉对望。

阿里的中北线有着“一措再措”的别称。“措”在藏语中意为“湖泊”,当你觉得眼前的措是最蓝、最美的时候,下一站的措就能刷新你的认知。

玛旁雍措是阿里之行中我最爱的湖泊。玛旁雍措在藏语中意为“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称它为“西天瑶池”。我们从“鬼湖”拉昂措出发,奔赴与它一山之隔的玛旁雍措。

越野车烟尘滚滚地开了许久,停在一个悬崖边。一下车,我们就被眼前的蓝色迷倒了——站在悬崖之上,居高观看湖泊,脚下湛蓝的玛旁雍措更添几分震撼。对面是巍峨雪山,一直绵延到天际。往下走来到湖边,周围茂密的水草微微泛黄。湖水波光粼粼,仿佛有无数明珠在水面跳跃。远处不时传来几声水鸟的鸣叫,此时此刻,只想把相机放下,戴上耳机,听着喜欢的民谣,静静享受湖边的自在和悠闲。

从玛旁雍措向东,行车1000多公里,文布荒原之上,当惹雍措正静卧着等待人们的到来,它是藏族认定的“三大圣湖”之一。我们在文布南村入住的那晚,能感受到藏族同胞对它的无比虔诚和崇敬。

当惹雍措是目前西藏最深的湖,主要依靠雪山融雪补充湖水。从空中俯瞰,湖面形似金刚杵,上圆、中细、下部长,四面群山环抱,南面的达尔果雪山山体黝黑,顶覆白雪,它和当惹雍措一起被教徒奉为圣地。

我想寻一处可以拍照的地方,司机张哥将我带到了一个高处景观台。这里有一座不大的石山,山上堆满玛尼堆和哈达,许多游人来来往往地拍照打卡。石山边可以拍照的位置很多,若是带了长焦镜头,就能够在这里拍出很棒的照片,只是有些角度看起来格外危险,拍摄时需要十二分小心。

游览完当惹雍措别急着离开,在文布南村找一个湖景客栈住一晚最好不过。若是幸运,还能在客栈楼顶收获一个紫霞漫天的湖边日落。夕阳余晖中,村中藏民在屋前屋后忙碌的人文场景,别有一番风情。

从当惹雍措向东出发,前往西藏第一大湖——色林措。曾经,西藏第一大湖的名头是纳木措的,但是后来色林措逐渐“长大”,如今已有2323平方公里。色林措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雪豹、藏羚、盘羊、藏野驴、藏雪鸡等野生动物是这里的常客,色林措裸鲤是湖中栖息的唯一鱼类。

当我们与色林措相遇,一路颠簸的疲惫烟消云散,我兴致勃勃地趴在车窗上,寻找野生动物的身影。色林措面积庞大,与我们一路相随,但若想欣赏更美的景色,还得去色林措的观景平台。

观景平台在山顶,车子却只能开到山腰处,剩下的路程得徒步前往。山坡陡峭,登山不容易,当我们在最高处再次望向色林措,只见那清澈的湖水不断拍打着岸边的沙滩,阵阵浪声乘着风溜进耳朵,至此,爬山的疲惫一扫而空。

如果有机会和老藏民们聊聊天,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一个神秘的去处——“圣象天门”。圣象天门位于恰多朗卡岛上,藏匿于纳木措的北岸,隔着圣湖与神山念青唐古拉对望。

圣象天门边上的无名山峰是俯瞰圣象天门、遥看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制高点。蓝色的圣湖如同大海一般宽广幽深,圣象天门就屹立在湖湾边上。穿过圣象天门的门洞之后就是纳木措。圣洁的雪山,纯净的湖水,神秘的圣象天门展现在眼前,它们彼此相依,构成天地间绝美的高原画卷。

2阿里的那些山珠穆朗玛峰与冈仁波齐

在前往珠峰的盘山道路上,身经百战的越野车发出“bong”的巨响,接着就趴窝不动了。司机张哥根据经验判断是汽车的发动机爆缸。抛锚的地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这可是个十分不幸的消息。

如今想要前往珠穆朗玛峰,基本靠自驾。在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门口买了门票,检查边防证后,就可以开车进去。

经过无数个曲折弯道,我们首先到达的是巴松村。但在巴松村是看不到珠峰的,需要将车停在村里,换乘景区电瓶车去往绒布寺。不过,想要看见不被遮挡的珠穆朗玛峰全靠运气。我们向当地人打听,了解到珠峰已经连续许多天都没有露出来了。纠结过后,依旧选择前往。

意外很快来临。在前往珠峰的盘山道路上,身经百战的越野车突然发出“bong”的巨响,接着就趴窝不动了。司机张哥根据经验判断是汽车的发动机爆缸。抛锚的地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这可是个十分不幸的消息。

得益于张哥忙前忙后地联系救援,我们很快调整了情绪,大家在车里大眼瞪小眼,只觉得好气又好笑。两三个小时后,救援车到了,我们带着必需品先返回巴松村,张哥则在抛锚的车上等待拖车和换车。直到凌晨4点,张哥才回到旅馆。

次日中午,继续未完成的旅途。我们到达第一个观景台时正是日落时分,远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最惹眼的珠穆朗玛峰还被云雾遮着脑袋。卖经幡的当地人感受着风向,告知我们珠峰马上就会出来,于是我架好脚架静静等待。

当云层向两旁卷散而去,夕阳照在珠峰峰顶,向阳的那片雪峰渲染上了金黄的光辉,所有的尘世喧嚣似乎一下子褪去,整个观景平台寂静无声。眼前的珠峰是神圣的,更是令人敬畏的。随着日头下落,又迎来了晚霞,珠峰随着夕阳沉睡入夜色中……

阿里的另一座名山冈仁波齐,藏语意思为“雪山之宝”或“雪圣”,是公认的神山,被誉为“神山之王”“世界的中心”。

冈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沐浴在阳光照耀下,加上与周围山峰迥然不同的特殊山形,令人不自觉地对它充满了虔诚与敬畏。对于信徒来说,围绕冈仁波齐进行转山是十分有意义的修行。每年夏天,来自国内外的人们汇集于冈仁波齐山脚下,开启转山之旅。

3阿里的古老文明象雄遗址与古格古城

如今的穹窿银城,虽然已经修了栏杆和步道,但是象雄人遗留下来的石窟早已空空如也,只余下一片残垣断壁。我们漫步其中,唏嘘文明的消逝,感知扑面而来的沧桑,想象古城曾经是怎样的繁荣。

象雄是古代青藏高原西部的王朝,历史早于吐蕃王朝。按照典籍记载,象雄古国距今至少已有3000多年历史。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例如祭山神、转山等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我们的目的地穹窿银城,是传说中象雄古国的都城,比古格王国的都城更古老。“穹窿银城”这个词是汉藏合璧,藏语应是“穹窿威卡尔”,“穹窿”指“有大鹏鸟的地方”,“威卡尔”则是银色的城堡。有人说,山崖上白色的土林就像展翅的大鹏鸟,穹窿银城就隐藏在土林之中。

穹窿银城不太好找,不熟悉的人很难找到它的所在地,前往遗址的路也不好走,因此想要驾车直达到遗址前,必须找个靠谱的老司机。进入银城,需要路过一个木吊桥,桥边有一条充满硫磺味的河流,估计附近有天然温泉。紧接着是一段大概30度倾斜的土路,要是下雨打滑,场景实在不敢想象。

如今的穹窿银城,虽然已经修了栏杆和步道,但是象雄人遗留下来的石窟早已空空如也,只余下一片残垣断壁。我们漫步其中,唏嘘文明的消逝,感知扑面而来的沧桑,想象古城曾经是怎样的繁荣。

古格王朝在西藏存续了700多年,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末代赞普(藏王)朗达玛死后,王室内部展开了争夺王位的斗争。朗达玛后裔中的一支吉德尼玛衮在斗争中失败,逃避到阿里地区,建立了一个小王朝。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三个儿子,古格王国(古格王国遗址)即是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国。

我们经叶孜线和巴扎公路,前往古格王朝遗址。和隐藏在土林里的穹窿银城相比,古格遗址显得大气很多。它依山而建,从山脚到山顶高300余米,山上的建筑都保存得比较完好,整个古格王朝有房屋、佛塔和洞窟600余座,庞大且易守难攻。整体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底层基本只剩残垣断壁,从中层开始才渐渐能看出建筑的痕迹。

古格王朝的建筑中,保存较好的有寺庙、殿堂五座,分别是白殿、红殿、大威德殿、度母殿、坛城殿,在山脚就能将山上的各个大殿一览无余。这些大殿并非每天开放,出于保护目的,所有大殿禁止拍照。我去的当天只有红殿开放,殿内的壁画保存还算完好,色彩鲜艳。

再往上走,沿路有许多手工开凿的石窟,是用来供奉佛像的洞窟。走到山顶,王宫就建在绝壁之上,包括聚会议事的大殿、进行佛事活动的经堂,以及坛城、神殿和王室成员居住的冬宫、夏宫等,看着比山下的建筑更为气派。山顶还有一个往下的通道,是通往王宫藏粮食的仓库。建筑群的另一边是藏尸洞入口,据说洞里有很多无头干尸,都是以前被杀的俘虏。

这样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却在一夜之间突然消失。究其原因,有人说是战争,有人说是瘟疫,有人说是投毒……众说纷纭中,古格王朝的神奇色彩就此流传开来。

(编辑 陈致颖)

作者简介

婷仔_dinhoidinh

知名旅游博主&摄影师,专注旅游领域多年,自由撰稿人。喜欢逃离舒适区探索未知,躺得了帐篷,睡得了五星,爬得了火山,探得了洞穴…喜欢极致的风光,也爱深挖历史探寻古建。乐于分享旅途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