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埃及旅游被骗到裸奔?

2024-08-18史英静

环球人文地理 2024年7期

“在埃及,我只允许自己被骗3次。”互联网上一篇名为《第一批去埃及旅行的人,已经被骗到快裸奔了》的文章引起了无数网友共鸣,去过埃及的游客们纷纷留言,吐槽自己的被骗经历,没去过的人,则是连发几声不可思议的感叹。

旅游,埃及的支柱产业

提到埃及,即使没去过的人也能说出几个关键词:尼罗河、狮身人面像、金字塔、木乃伊……这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也为埃及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

旅游业是埃及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值约占GDP的12%,吸纳了国内约300万人就业。埃及内阁称,2023年,埃及共接收游客约1490万人次。2024年上半年埃及旅游再度火热,财年旅游业收入已经高达78亿美元。

尝到旅游带来的甜头,政府自然会不遗余力地推动旅游业发展。此前,埃及政府就宣布将拨款100亿埃镑扶持旅游业发展,并且不断加大投入,增加国际航班数量,完善酒店等旅游业基础设施,改善旅游业投资环境等。另一方面,埃及酒店业也在迅速扩张,不仅计划未来五年内,当地酒店房间数量翻一番,增至40万间,还积极进军奢华旅游市场。

埃及尤其欢迎中国游客。“中国人口众多,中国市场是世界旅游业的宝库。”埃及旅游和文物部考古督察艾哈迈德·阿米尔坦言说,旅游和文物部非常希望吸引更多中国游客来埃及。去年,埃及接待了23万人次的中国游客,数量十分可观。

今年3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埃及旅游推介会,无疑又是埃及进行旅游地推的大好机会。埃及大张旗鼓地把自己国家492组788件古埃及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运来上海,“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将于7月19日在上海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埃及旅游和文物部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伊斯梅尔介绍,这是近20年来埃及在世界范围内举办的最大规模出境展之一。

埃及还罗列了一系列针对中国游客的优惠政策,比如简化签证申请流程,推出在线申请电子签;从中国各地飞往开罗,增加至每周30个航班;推出专属的旅游套餐和优惠措施;重要景点及声光秀表演配备中国解说等。如此大的诚意,让埃及旅游局局长都信心满满,他预测,今年全年将有30万人次的中国游客前往埃及。

这确实让大量中国游客“跃跃欲试”了。在一场金字塔声光秀后,导游阿姆鲁回到家已经是夜里10点多。他悠然地品尝着红茶,同时规划着第二天的旅行日程。他告诉记者,近几个月,来埃及旅游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大大增加了他的收入。每次,他都会手捧鲜花在机场迎候游客,他的老板有时也会一同前往,欢迎那些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

埃及导游哈桑也深有同感,“我最近基本没有休息日,接待的中国旅游团有时候七八人,有时候十几人。”他觉得虽然辛苦,却非常满足。

大多数中国游客3i3hMFHb3iAtHPkgrU29hnYgPunSpm4Bzxt7OAKfp+o=规划的埃及之旅持续10至15天,包括在红海度假胜地逗留几天,并参观金字塔、卢克索和阿斯旺的神庙、高坝等,这种过夜经济极大地推动了埃及创收,所以不论是政府,还是平民百姓,都认为各国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是重振埃及经济的救星。

形形色色的各种旅游骗局

“游客就是救星”的观念似乎被大肆渲染了,这让去往埃及的游客在本地人眼中成了一张张行走的钞票。一座城市、一些景点,一旦游客多了,身处其中的人们就希望从旅游业的繁荣中分得一杯羹,有服务需求的往上冲,没有需求,那就创造需求。其间就夹杂着诸多无孔不入、花样百出的骗术。

无论是在繁华的旅游景点,还是在偏僻的小巷,甚至在一些看似正规的商店和餐馆里,都有可能掉入骗子布下的陷阱。许多游客抱怨,他们在埃及的旅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和骗子斗智斗勇,而不是在享受旅行本身。

在一篇游客笔记里,作者回忆道,当时他身处尼罗河的游船上,突然远处传来喧闹声,只见一群埃及小孩划着木板向作者靠近。起初作者只感到新鲜,随后,一个小孩抓住了船舷边的绳子,对着作者咧嘴一笑,用不熟练的中文唱起了《两只老虎》。“我现在在尼罗河上,离中国7000公里的地方,一个埃及小孩趴在我船边,都不用跟我沟通,就开始用中文唱《两只老虎》?”作者很快明白了,这群小孩是在试图通过强行卖唱来赚取一些小费。

网友对作者的经历深有体会,就如同埃及最经典的“one dollar”(1美元)套路,这算是一种强买强卖的套路。在埃及,如果去景点附近购买旅游纪念品,记得问清价格。要是卖家告诉你“one dollar”,那就完了。因为接下来,卖家会硬往你手中塞更多的商品,索要更高的价格。如果想扫街拍些人文类照片,千万不要将镜头对准当地小孩,小孩也深谙“one dollar”的道理。这两个单词从小孩嘴里说出来,约等于乞讨。你一旦给了一个小孩,就会有无数个孩子冲出来要求你“雨露均沾”。不过,不给也没关系,他们会与你赛跑800米。

此外,还有“过河拆桥”套路。有网友提到,埃及人均“800个心眼”,而当地打车是诈骗套路的高发区,司机会在中途索要高昂的小费。原本200埃磅的车费,加收200是常有的事,更令人措手不及的是这些司机还“精通”汉语!

游客去得最多的金字塔,也充满着各种套路。在游客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埃及人会以低价邀请游客骑骆驼,但扶你上去后不扶你下来,除非你用清凉油或美金交换。有网友讲述,在景区打算拍照,会有一群人突然冒出来,热情地在你身边“比耶”,等你拍完立刻变脸,管你要钱。还有人会假借帮忙拍照的名义把你的相机骗到手里,不给钱就不还相机。但当你想求助景区的保安时,无非是陷入了另一场被薅羊毛的坑里。

网友总结了埃及旅游防骗指南,事无巨细地分为防骗交通篇、金字塔篇、酒店篇、购物篇等等,每个骗术之下又分成若干个场景的防骗技巧。你以为挨个提防就够了吗?殊不知这些所谓的“诈骗风险点”,其实是人家早已布好的一套骗局中的若干个环节。有些诈骗手法看似简单,但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合作关系。从机场到酒店,从出租车到货币兑换,雁过拔毛,环环设局。

为了生存,他们也是拼了

网友调侃,比起某些国家的“零元购”,起码埃及人的行骗“礼貌”得多。他们会先用几句不流利的汉语“好朋友,免费的”和你拉近距离,然后便会说出那句最熟练的:“我要人民币。”

埃及旅游景点长期存在乞讨者或推销人员骚扰游客的现象,令游客深受其扰的同时,也令政府头疼不已。英国《卫报》早在2018年就报道,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埃及议会通过了严打此类行为的立法,违反者最高可被处以1万埃镑的罚款。埃及前文物部长更是对媒体表示,不光要加大罚款力度,还应该考虑将纠缠骚扰行为入刑。

即使如此,情况仍未得到扭转。

“全球很多景点都有骗术套路,但埃及贫富差距太大,很多穷人靠这条旅游链为生,因此这一现象在埃及就不断发展。”一名在埃及做了15年旅游地接的华人导游在接受采访时说道。长期以来,埃及普通人收入极低,大部分人的月收入在5000~10000埃镑区间(埃镑持续贬值,发稿时间的汇率可做参考:10000埃镑折合人民币约1500元)。白领稍微高点,可以达到1万~1.5万埃镑。收入低的原因是埃及的高失业率,这使得埃及的劳动力更加不值钱。“随时招工随时有人,根本不愁没劳动力。”一位在埃及南部开工厂的华人老板说。

另外,由于埃镑贬值速度快,民众购买力不断下降,这又导致埃及物价高得出奇。在开罗的一家超市,一瓶类似美汁源的果汁售价49.5埃镑,10支装杜蕾丝200埃镑,一件普通秋冬外套999埃镑,这是大部分普通人难以接受的程度,有时就连鸡蛋都成了奢侈品。

所以,当埃及政府通过了严打乞讨、骚扰游客的立法时,埃及民众纷纷表示抗议:“这条法律只会让那些挣扎在温饱线的人日子更加难过。”毕竟填饱肚子更重要,在重点区域,虽然都有荷枪实弹的警车与装甲车待命,还有“旅游警察”维持秩序,但对于这些乱象,他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旅游警察”参与到各种收小费的行为中。

埃及旅游乱象并非一日而成,是贫穷让人铤而走险。2011年初以来,埃及动荡的局势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此后,埃及断断续续因时局动荡、临时政府上台等原因,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埃及人口数量已失控,据埃及中央公共动员与统计局显示,早在2015年,埃及人口已突破9000万,其中有不到26%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埃及曾经拥有灿烂的尼罗河农业文明,被誉为“罗马帝国粮仓”,可如今,却不得不依赖进口粮食维持生活基本所需。政府通过补贴面包价格,让大部分民众可以获得相对便宜的主食,但仅是杯水车薪,招架不住货币贬值带来的蝴蝶效应。

《环球》杂志记者在开罗购物时,经常遇到标签价格与实际价格不符的情况,尤其是进口商品,涨价速度之快,店员根本来不及更新价签。2023年,埃及前五个月的平均核心通胀率达到37.98%,民众手中的财富却在迅速缩水。“西红柿、大米、鸡蛋等基本生活物资价格已经翻了一番,许多家庭已经无法负担日常生活,更别说孩子的教育开销。”开罗市民哈桑面对镜头时说道,物价持续上涨,让民众的生活苦不堪言。

为了生存,很多埃及人身兼多职,白天穿制服当保安,晚上则在餐厅、咖啡店打工,补贴家用。因此,吐槽背后,更多是深深的无奈与理解——游客想去看埃及的历史,埃及人却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文明像是留在了过去,而它的子民只求生存。

(编辑 周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