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UTAUT模型大学生线上教学接受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2024-08-17黄咏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3期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混合教学手段深受广大师生的关注,其中线上教学模式作为未来中国大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能否被广泛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基于 UTAUT理论构建线上教学接受意愿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绩效期望、社会影响、感知乐趣、促成条件对大学生线上教学接受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对提高大学生线上教学接受意愿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线上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 词]线上教学;大学生;接受意愿;UTAUT模型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23-0133-04

近些年,线上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许多高校选择采用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这也归功于近些年线上教学模式为大众带来许多好处。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线上教学模式将会有更多发展的机会,同时也给未来的教育水平及质量的提升带来巨大动力。然而,线上教学模式的发展仅仅依靠技术和政策的推进是远远不够的,它也离不开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支持与认可。关于线上教学的相关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其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是线上教育能够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学生从心底接受了这种学习方式,对线上教学的接受意愿才能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拓宽线上教学模式未来的发展空间。因此,了解大学生对线上教学的认知,研究大学生对线上教学模式的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对未来线上教学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虽然已有学者对线上教学展开相关研究,但是大部分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是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及用户满意度方面,对于影响大学生线上教学的接受意愿因素的文献较少,导致无法给出提升大学生线上教学接受意愿的合理建议,因此,本文以UTAUT模型为基础,探讨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促成条件等如何影响大学生对于线上教学的接受意愿,并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提出相关建议。

一、相关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

(一)理性行为理论(TRA理论)

理性行为理论诞生于1975年,由学者Fishbein和Ajzen共同提出。该理论包含三种关系和四个变量。具体而言:首先,态度和主观规范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其次,态度会影响个体的信念,而信念包含在规范中,最终信念会对行为产生影响。

(二)计划行为理论(TPB理论)

Ajzen学者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即计划行为理论(TPB理论)。该理论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行为控制认知这一可变因素。两个模型的运作方式一致,都认为行为意向会影响行为结果。

(三)技术接受理论(TAM理论)

技术接受模型为后来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新的使用行为的研究浪潮。TAM理论模型的功能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外部变量影响感知易用性和有用性,感知有用性又受到易用性的影响;其次,感知易用性和有用性对个人使用态度有直接影响;再次,态度影响使用意图,也对感知有用性做出反应;最后,使用行为间接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意图决定实际行为的关系。

(四)UTAUT整合技术接受模型

2003年,由Venkatesh等人整合了理性行为理论、复合TAM和TPB模型、激励模型等八个模型得到了UTAUT模型。UTAUT模型将影响用户对新技术或产品接受度和使用意愿的因素归结为两种主要的变量,分别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促成条件,绩效期望指个人相信使用某种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其工作绩效的程度;努力期望关注用户对系统或技术易用性的感知程度;社会影响是指用户的行为受到周围群体或环境影响的程度;促成条件指用户相信组织或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使用的程度。

(五)线上教学接受度的相关研究

Davis等人在1989年对一百多名用户的计算机技术接受度的TRA与TAM两种模型比较研究中发现,感知有用性对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最大。Padilla-Meléndez等人对四百多名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接受度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于新型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往往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之前,教师应当充分考虑这些潜在因素。

同时,薛涛探究了在校学生对于线上直播教学接受度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主要考虑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因素:能否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习能力、使用过程是否轻松、线上教学氛围及趣味性。在教育研究中,Lakhal等学者发现促成条件对学生接受新技术的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另外,已有不少实证研究证明社会影响会对学生使用某项技术的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此外,叶伟剑和Fianu Eli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绩效期望对学生接受新技术或系统的程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感知乐趣方面,赵英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感知愉悦性对学习者接受创新技术的使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本文以UTAUT模型为基础,结合前文文献综述分析,拟定五个自变量分别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感知乐趣以及促成条件。因变量为线上教学接受意愿。同时,提出大学生线上教学接受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及相关假设,见图1。

绩效期望是指个人感觉使用这个系统会对他的工作效率有所提升的程度,本文中绩效期望被定义为学生认为通过使用线上教学模式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效率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相比,线上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升成绩,其接受意愿则会提高。因此,得到假设:

H1:绩效期望对大学生线上教学接受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努力期望是个人使用某一系统时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的多寡。在本研究中,将学生使用在线教学时线上教学平台以及相关软件操作时所感受到的困难定义为努力期望。实际上,使用线上教学平台进行学习时需要对学生平台进行相关操作才能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比如师生互动讨论、学习小组任务探讨与在线作业提交等。如果学生在平台上感觉需要占用额外的时间及精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学生对于在线学习平台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得到假设:

H2:努力期望对大学生线上教学接受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

此外,根据刘忠敏等在基于UTAUT模型对于大学教师对于混合教学模式持续使用意愿研究发现,如果大学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使用起来简单方便,他们会认为教学工作将变得便捷、高效,从而提高对于混合教学模式的使用意愿。线上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这一媒介让学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降低学生获得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的难度,让学习更有效率。因此,得到假设:

H3:努力期望对绩效期望有显著正向影响,从而影响大学生线上教学接受意愿。

社会影响是指个人受其周围群体的影响程度,本文将社会影响定义为影响学生对于线上教学接受意愿的因素,包括周围同学、学校以及社会氛围。实际上,如果线上教学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周围学生都在使用线上教学,且对于该种学习模式有较好的评价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线上教学模式。因此,得到假设:

H4:社会影响对大学生线上教学接受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感知乐趣是指个人在使用某项新系统时所获得的愉悦的程度。本文将感知乐趣定义为学生使用线上教学时欢乐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很多在线教学平台设有互动功能,比如在线讨论区、实时问答、投票等,同时给予认真、优秀的学生相关的卡通荣誉马甲等,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线上教学模式的好感。因此,得到假设:

H5:感知乐趣对大学生线上教学接受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促成条件是指个人在使用新系统时所感受到的来自外部环境中有关技术、设备方面的支援程度。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电子产品日趋普及加之5G技术的发展,为线上教学模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提出假设:

H6:促成条件对大学生线上教学接受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

该研究设计主要采用问卷设计的形式。问卷分成两部分:个人基本信息和核心变量的测量。第一部分问卷的题项为用户的基本信息调查。主要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级与学历等。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主要对自变量以及因变量进行测量,采用里克特量表进行统计。

四、数据分析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

本次调研通过互联网发放问卷315份,剔除无效问卷11份,回收有效问卷304份,有效回收率为96.5%。调查对象为各年级、各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因此研究结果具有普遍代表性,如表1所示。

(二)信度及效度分析

通过运用SPSS 27.0对数据进行分析,所有因子科隆巴赫系数值均大于0.7,说明数据信度良好,如表2所示。

同时对各变量进行效度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各变量的KMO值均大于0.6,且显著性均小于0.001,表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三)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五个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同时累计方差解释率值为73.852%,说明提取出的5个因子可以提出总共17项中73.852%的信息量,且五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分别为:18.107%,17.482%,12.958%,12.902%,12.403%。同理,对接受意愿这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的累积方差解释率为79.249%,综合说明本次因子分析结果良好。

(四)相关性分析

对本文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各变量之间存在强相关,且Sig.值均小于0.01,表示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五)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线性回归对五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数据分析显示,努力期望对线上教学接受意愿无显著负向影响(β=0.90,P>0.05),因此,不支持假设H2。绩效期望(β=0.316,P<0.01)、社会影响(β=0.174,P<0.01)、感知乐趣(β=0.221,P<0.01)与促成行为(β=0.140,P<0.05)对线上教学接受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努力期望对绩效期望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支持假设H1、H3、H4、H5、H6。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线上教学的绩效期望、社会影响、感知乐趣与促成条件对线上教学接受意愿呈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而努力期望对接受意愿则无显著负向影响。此外,虽然努力期望对线上教学接受意愿不存在显著负向关系,但是由于努力期望对绩效期望呈显著正向影响关系,所以努力期望通过对学生的绩效期望产生正向影响,进而通过绩效期望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线上教学接受意愿。

(二)提升大学生线上教学接受意愿的建议

1.优化教学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绩效期望对于线上教学接受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在各因变量中作用最强。因此,想要提升接受意愿的关键在于教学方式及内容能否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其核心的关键点在于线上教学的内容质量,教学内容需要进行专门优化设计,深度挖掘内容价值,要使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以此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让学生能够获得更有意义和高效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线上教学模式的接受意愿。

2.加强推广,扩大社会影响力。在研究中,社会影响对于线上教学接受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可以加大对于线上教学模式的宣传力度,在保证教学内容高质量的基础上,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号召各大高校拓宽线上教学模式的使用场景及范围,让社会各界产生线上教学有益于学习的感知,并对这种学习模式给予良好的评价,从而向身边的人推荐这种学习模式,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对于线上教学模式的接受意愿。

3.注重教学设计,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在研究中发现,感知乐趣对于线上教学接受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很高。这就表示如果学生在线上教学模式中体会到了轻松、快乐的感觉,就会更倾向选择线上教学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环节设计来提升趣味性,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整合动画和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另外,可以将游戏元素更好地融入课程设计,如积分系统、排行榜和奖励机制,给予学生成就感,以此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动力。甚至可以结合技术辅助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比如通过利用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学习环境等。

4.优化设计线上教学平台。各大线上教学平台的软件开发者应对线上教学平台持续进行优化,比如UI界面的优化与改进,促进用户优化体验。同时,进一步开发适用于各种设备的移动应用,确保学生能够使用多种不同设备随时随地访问课程内容,提升使用便利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8):95.

[2] 刘家豪,朱伟鹏,张振雄.基于UTAUT和诱惑性细节效应的科普微视频使用意愿模型构建[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2,8(6):58-69.

[3] 薛涛.高校学生直播教学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22.

[4] 王胤丰,闫强.基于UTAUT模型的学生MOOC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96-103.

[5] 叶伟剑.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6):101-105.

[6] 赵英,杨阁,罗萱.大学生MOOC接受与使用行为的调查研宄[J].中国远程教育,2015(8):37-44,80.

[7] 刘忠敏,刘泓涧.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持续使用意愿研究:基于UTAUT2模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4(2):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