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创新“护理+N”概念下护理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4-08-17何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3期

[摘 要]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护理专业作为健康服务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在“护理+N”概念的引领下,护理专业群的建设成为推动护理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立足健康中国战略背景,通过对护理专业群建设背景的分析,探讨创新“护理+N”概念下护理专业群建设的路径与实践,旨在为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关键 词]健康中国;护理+N;护理专业群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23-0102-04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相继发布,健康中国战略已深入人心,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一背景下,护理作为医疗卫生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创新“护理+N”概念,提升护理专业群的建设水平,成为摆在所有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健康中国背景下创新“护理+N”概念下护理专业群建设的路径与实践,以期为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推动护理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护理+N”和护理专业群

(一)“护理+N”概述

“护理+N”概念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它依托于省级高水平护理专业群建设项目,紧密围绕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旨在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多元化护理人才。

“护理+N”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护理教育的局限性,通过引入“N”个与护理专业紧密相关的领域,实现护理教育的跨界融合与创新,这里的“N”不仅代表着多种职业技能和知识的结合,更体现了护理教育对于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和积极应对。“护理+N”强调以护理岗位为核心,拓展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和发展空间,它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掌握护理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引入营养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多领域知识,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此外,“护理+N”还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产教融合的推进,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护理实践环境。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还能通过与企业人员的交流互动,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从而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二)护理专业群

护理专业群是一个涵盖多个护理领域和方向的综合性学科集合,旨在培养具备全面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这一专业群的形成,不仅反映了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还体现了护理学科不断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

护理专业群包括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多个方向[1]。这些方向各有侧重,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护理学科的完整体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在不同领域和层次开展护理工作的能力。在护理专业群的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临床实习、社区实践等方式,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升护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理专业群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护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还对于推动医疗行业的进步和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医疗模式的转变,护理专业群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贡献力量。

二、护理专业群建设背景分析

(一)政策分析

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健康中国”确立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2]。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对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护理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服务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化、精细化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而护理专业群的建设,正是为了响应这一战略需求,通过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全面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护理人才。同时,护理专业群的建设也是推动护理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护理服务向高品质、高效率方向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护理服务。因此,从政策角度来看,护理专业群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市场分析

全生命周期健康医学新理念的提出,不仅深刻改变了居民的健康观念,还促使护理行业面临着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革新。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居民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疾病的治疗,而是更加注重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这种转变要求护理专业群的建设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培养具备多元化护理技能和健康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居民对健康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和传染病的新变化,使得护理人员在疾病预防、康复护理和应急处理等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护理专业群的建设需要注重提升护理人员在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防控和急救护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疾病和市场需求。新技术的融入为护理专业群的建设带来了创新的动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为护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护理专业群的建设需要积极引入新技术,培养具备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推动护理服务向智能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护理服务的领域和岗位也在不断拓展。护理专业群的建设需要适应这一趋势,培养具备全科护理能力和社区护理经验的护理人才,以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三)人才需求分析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问题日益显著,中国亚健康人群的比例已突破75%,这一变化不仅映射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更凸显了健康护理需求的迅猛增长。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医疗保健支出逐年攀升,年均增长率高达12.9%,预示着护理专业人才市场的广阔前景。

审视护理人才供给现状,尽管我国注册护士数量达到444.5万人,但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仅为3.18人,这一数字相较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仍有显著差距[3]。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规划目标,到2030年,我国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应提升至4.7人,这意味着未来我国护理领域仍需大量专业人才补充,人才缺口之大不容忽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加剧了护理人才的需求,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1.9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5%。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庞大,他们对专业照护服务的需求迫切。然而,当前我国养老专业服务人员严重匮乏,专业照护人员缺口巨大,成为制约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此外,随着三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母婴护理需求急剧增长,助产士作为母婴护理的核心力量,其需求也随之激增。然而,目前我国助产士与生育妇女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产房助产士的缺口高达20万人左右,这不仅制约了我国母婴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还制约了护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护理专业群面临着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护理专业群的建设应紧跟时代步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质量。

三、健康中国背景下创新“护理+N”概念下护理专业群建设路径

(一)“护理+N”目标,指引专业群发展方向

“护理+N”的核心理念是护理专业群建设的基石,这里的“N”代表着护理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强调护理服务应走向多元化、全面化的发展道路[4]。因此,护理专业群的建设目标应聚焦于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具体来说,护理专业群的建设应着眼于多个方面。一方面,要强化护理专业的核心地位,提升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这包括加强护理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推动护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以提升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护理服务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医疗领域,而应延伸至预防、保健、康复等多个领域。通过拓展服务范围,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照护,实现护理服务的全面发展。此外,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是护理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方向。通过引入医学、药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丰富护理服务的内涵和手段,提升护理服务的综合效益。同时,推动护理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探索新的护理模式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变革和健康需求的变化。在明确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护理专业群的发展方向也应清晰界定,关注护理服务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根据社会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培养方向和教学内容,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同时,加强与国际接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术,提升我国护理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方向,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护理专业群与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团队,共同推动护理服务的创新与发展。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升护理技能。

(二)优化课程体系内容,夯实护理教育基础

在“护理+N”理念下,护理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优化,是提升护理教育质量和推动护理服务升级的关键所在。这一工作不仅需要深入探究护理学科的核心知识,还需广泛吸纳相关学科的前沿成果,以构建全面、系统、前沿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优化,应打破传统护理教育的局限,引入跨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传统的护理教育往往侧重于护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然而,在“护理+N”的背景下,护理学科需要与医学、药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多个学科进行深度结合,这样的跨学科课程体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各门课程之间应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5]。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需求,合理安排课程的顺序和进度,确保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逐步深化对护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护理服务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因此,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及时引入最新的护理理念、技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其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和实践操作,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提升技能水平。因此,在课程体系中应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通过模拟操作、临床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优化护理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需要教育者深入探究护理学科的核心知识,广泛吸纳相关学科的前沿成果,同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护理教育水平

护理专业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升护理教育质量、推动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石。一个优秀的师资队伍,不仅承载着传承知识和技能的使命,更是推动护理学科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因此,加强护理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护理学科具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博的知识储备。为此,应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还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改革,探索适合护理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护理+N”的理念下,护理学科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交叉优势。因此,应积极搭建跨学科的合作平台,鼓励教师与医学、药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教学活动。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不仅可以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还能推动护理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护理专业群。此外,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和进行交流,也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补充。这些专家和学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素养,能为教师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能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知识。通过分享和指导,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和梯队建设。应根据护理专业群的发展需求,合理配置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术背景的教师资源,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同时,还应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扶持,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使其尽快成为护理专业群的骨干力量。加强护理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推动跨学科的研究和合作,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护理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深化校企合作实践,拓展护理教育平台

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实践教学平台,对于提升护理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与医疗机构、康复中心、养老院等护理相关行业的深度合作,可以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和检验。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拓展实践教学平台,是实现护理专业群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医疗机构和康复中心等场所是护理专业学生实践的绝佳平台,在这些地方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临床环境,学习并应用护理技能,提高护理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此外,通过与企业合作,还可以共同开发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符合行业需求的实践课程,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更具针对性。深化校企合作,还需要注重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学校需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学校的科研力量和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这种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模式,不仅可以推动护理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还可以促进整个护理行业的进步。当然,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双方应明确合作的目标、任务和职责,制定详细的合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行业的新动态、新技术和新理念,将其引入护理教育中,使护理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前沿。同时,还可以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推动护理服务的升级和发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提升其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五)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保障护理教育品质

为确保护理专业群建设的质量,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专业群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的建立,应立足护理教育的核心要求与“护理+N”的创新理念。通过明确评估目标,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评估指标,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护理专业群的建设成效。这些指标不仅包括课程设置、师资水平、实践教学等核心要素,还应涵盖学生满意度、社会认可度等外部评价指标,以形成全方位的评估体系。

在评估过程中,应注重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和方式。学校内部应设立专门的评估机构,负责日常的监控与评估工作,同时还应积极邀请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等外部力量参与评估,以获取更广泛、更深入的反馈。评估方式也应多样化,包括定期的自评、互评、外部审计等多种形式,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护理专业群建设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能够为评估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运用现代统计学和教育学理论,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揭示护理专业群建设的内在规律和潜在问题,为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评估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反馈,使其了解护理专业群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同时,还应将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和优化护理专业群建设的重要依据,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和方案,并推动其落地实施。此外,评估结果还应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升护理专业群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四、结束语

通过明确“护理+N”的建设目标与方向,为护理专业群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指引;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夯实了护理教育的基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护理教育的水平;深化校企合作,拓展了实践教学平台;建立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保障了护理教育的品质。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升护理教育的整体质量,更有助于培养出一批批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护理人才,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郑辉.“健康中国”战略对职业院校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研究[J].才智,2024(3):145-148.

[2] 李倩,王福鑫,陈金金,等.健康中国战略下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助力高校护理人才培养的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3(11):193-195.

[3] 魏志明,邵荣,许勤,等.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群的建设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23,20(6):682-686.

[4] 阳绿清,廖喜琳.中职护理专业群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广西中医学校为例[J].广西教育,2023(8):52-54.

[5] 林杰,孙联伟,朱波.高水平护理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