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赛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4-08-17贺弘扬
[摘 要]结合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赛事,以“赛教融合”为切入点,以水电技术专业为例,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在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中,制订符合水电技术专业的思政目标,围绕赛事要求及参赛环节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旨在将思政元素、竞赛元素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战中深化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 词]创新创业;“赛教融合”;课程思政;“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23-0066-04
一、引言
2014年,在达沃斯论坛上,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同年,由教育部与政府、各高校共同主办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开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宗旨,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2015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象由过去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旨在通过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创新创业、就业指导、社会实践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开课9年来,创新创业课程在教学改革,思政融入、岗课赛证融通等方面从未停止探索。
本文将以“赛教融合”为切入点,融入思政目标,以水电技术专业为案例,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二、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思路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015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课程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在授课过程中发现,面向陕西地域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很少。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进入第10个年头,大赛的规模及影响力越来越大,赛道愈加丰富,学生的参赛意愿愈发强烈,将课程建设与赛项规则相融通,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也走入了改革的必经之路,要寻找适合陕西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要体现“赛课融合”,要创新教学模式,要拓展教学手段,要融入思政元素。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主要围绕四点进行。首先,寻找深度融合“互联网+”大赛案例的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教材。其次,结合课程的教学目的,授课过程融入创新创业大赛规程、大赛要求及案例,融入思政元素,创新教法、学法,将课堂模拟为项目路演现场,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创建、打磨及路演全过程,摒弃单一考核模式,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再次,培养优秀的授课团队。最后,深化赛教融合,建成奖励机制,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三、课程改革探索路径
(一)教材选用
选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高职版)》为教材。该教材2022年6月第一次印刷,为陕西省内职业院校联合编写,是一本实用性、趣味性、本土性、新形态一体化教材。该书围绕“三教”改革任务和要求,聚焦“教师好用,学生好学”的目标,教材内提供了大量省内职业院校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上的获奖项目,书中精选代表中国科技创新、反映陕西地域科技创新的案例,深入挖掘高职院校优秀校友,帮助师生树立自信。该书以纸质版为核心,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教材配套有PPT教案、微课等二维码在线资源。
(二)课程改革实施过程
为了实现“赛教融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任务教学法等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40学时的课程分解为2部分,20课时的创新创业理论讲授+20课时的创业模拟课内实训(创业项目策划、打磨及路演)。
1.理论讲授改革(20课时)
授课过程采用小组制,参考学习成绩进行均匀分配(每组成员中均包含学习优秀、中等、合格的学生),每组4~6人。每堂理论课程均融入思政元素,结合本专业教学特点,将工匠精神、爱国精神、专业前沿科技渗透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本专业最新技术动态。同时,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包括模拟项目推介、头脑风暴、思维游戏、辩论赛、自我剖析、普法小课堂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此阶段主要以获取理论知识为主要学习目标,将20课时与8个课程模块充分融合,以教师讲授和课堂互动为主要形式。首先,学生要充分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联(4~6课时);其次,学生需要掌握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掌握创新方法(4~6课时);再次,学生要了解如何保护创新成果,如何识别创业机会,理清创业思路(4~6课时);最后,学生要掌握如何组建创业团队,提高执行能力(4课时)。
在授课过程中,大量融入“互联网+”大赛获奖作品案例分析。掌握大赛赛制、规章要求,探讨获奖作品的优势及特点,分析创业项目撰写的流程及章节要求。在探讨的过程中,掌握创业项目撰写的方法、路演的要求及参赛的要点。
课程模块三、模块四设计导览见表1。
2.创业模拟课内实训(20课时)
在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活动之后,学生进行创业模拟实训。
创业模拟实训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项目撰写和PPT制作(12课时)。包含初创项目选择、团队介绍、营销策略、成本计算、顾客分析、市场分析及PPT制作等。(见表2)
第二部分:项目现场打磨及定稿(4课时)。
第三部分:项目路演(4课时)。
采用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将创业项目的撰写归纳为若干模块,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布置课程任务要求,各小组根据理论部分所学,查阅资料,组内讨论,完成当堂课内实训任务。
3.多元课程考核模式
课程采用考勤管理、活动参与、课堂积累、成果展示等多种考核方式并举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运用2+3+5的考核模式,五级制打分。
(1)学生课堂出勤率及课堂表现占总考核的20%
严格考勤,保证教学效果(10%)。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保证到勤率是首要条件,每堂课都严格考勤,由班长点名、老师数人的方式进行,请假必须见到请假条。
积极发言,调动学生听课热情(10%)。创新创业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我想法,给予积极发言学生平时分加分奖励。
(2)课程创业实践活动参与度占总考核的30%
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及创业能力的课程,注重课堂的灵活表现形式,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创意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主导课堂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课热情、参与热情,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教师主要扮演引导、解惑等角色。课堂实践活动主要包含辩论赛、创业金点子分享、头脑风暴、逆向思维游戏、联想思维训练、角色扮演等活动。活动中表现积极主动的团队及学生均予以加分鼓励。
(3)提交创业PPT及商业计划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结课项目路演,占总考核50%
课程以项目路演的形式结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路演,组内成员推选出汇报人进行汇报,组间互相比拼,由班级学生进行现场打分(汇报组学生不打分),2人监票计票,现场计算出本班各小组项目路演的分数及排名顺序。
结课后,将上述三部分成绩进行汇总计算,结合小组的整体表现,将个人考勤、活动参与度等进行加权,五级制打分,90~100分评为优秀,80~89分评为良好,70~79分为中级,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不及格。
(三)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学生自主创新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创业行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和出色的组织、协调及应变能力。
为了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团队,首先,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企业实践锻炼,扎实教师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其次,在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保证“双师型”教师占比80%以上。再次,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国培、创新创业课堂设计、信息化教学等培训锻炼,提升教师的课程改革能力及信息化教学能力。最后,积极鼓励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经过大赛的洗礼,积累了一大批具备丰富比赛经验的一线教师。
(四)以赛促教,落实教法改革
2019年,我院被教育部认定为“双高”建设院校,水利工程专业群被确定为高水平专业群计划建设项目,成立了学生技术技能创新创业中心,制定了创新创业工场运行制度,聘请创新创业导师,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在学校层面,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优厚的保障基础。
学校秉持以赛促教的理念,对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进行奖励。同时,积极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激励机制,使学生获得了最大的学习效能。自2018年起,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先后在第三届至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获得国赛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5项的好成绩。
四、结束语
创新创业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顺应国家政策发展、深化教育改革的通识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要发挥专业特长,形成独有的融合专业知识的授课特点。
本文以水电技术专业为例,以“赛教融合”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对课程改革进行阐述。旨在将竞赛元素、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战中深化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通过竞赛过程中的团队协作,锻炼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领导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程未来的发展中,还有两点建议。
1.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前导课程,可以筛选出一批对创新创业兴趣浓厚的学生,后续可开设小班选修,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探索,在完成学分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发展。
2.建立创新创业项目信息库,将往届学生的创业项目收集汇总,形成学习资料库,协作指导学生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颖,陈全全,康玉兰,等.OBE理念下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三阶段”式教学设计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3):35-38.
[2] 张玉军,冯渊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融合设置模式的探究:以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2):129-132,136.
[3] 郭磊,周慧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赛创融合”评价机制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2):12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