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创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4-08-17王青
[摘 要]探讨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创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与实施策略。通过分析社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提升适应能力以及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设立心灵驿站、开展团队协作训练、引入艺术疗愈、实施心理剧场演绎、成立心理自助小组以及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等创新策略,旨在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 词]社团活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23-0173-04
在当今社会,高职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构成了不小的挑战,因此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个体咨询,难以全面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而学生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等特点,为创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载体[1]。然而,当前高职学生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部分学校对社团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一些社团活动缺乏针对性,未能有效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需求。因此,如何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创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学生社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学生社团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紧密而多维度的关系,彼此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参与多样化的社团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兴趣爱好和专业技能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更能够在心理健康层面获得深远的影响。
学生社团提供了一个开放、包容且富有创造力的环境,让学生在其中自由表达、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从而有效缓解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对于他们的情感满足和社交技能的培养非常重要[2]。同时,通过参与团队协作、项目管理等活动,学生还能够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技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为学生社团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如何调节情绪、应对压力。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总而言之,学生社团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深刻而紧密,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载体作用,可以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二、学生社团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状态的养成
高职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面临着自我认同、情感管理、压力应对等多方面的挑战。学生社团作为一个由同龄人组成的、具有共同兴趣和目标的群体,为高职学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心理支持平台。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情感、分享经验,形成积极的情感共鸣和认同,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社团活动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机会,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认知和评价模式,在社团中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合作的快乐、被接纳的温暖等积极情感,这些情感体验有助于他们形成乐观、自信、坚韧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同时,社团活动还鼓励学生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通过集体智慧和力量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3]。
此外,学生社团还具有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不自觉地受到同伴的影响和启发,学会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事实上,隐性的教育作用往往比显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深入和持久,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有利于学生适应协调能力的提升
适应协调能力是高职学生在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中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学生社团作为一个模拟社会的小群体,为学生提供了锻炼适应协调能力的绝佳机会。在社团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同伴相处合作,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冲突矛盾,从而提升自己的适应协调能力。社团活动通过模拟真实社会情境中的角色扮演和团队协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和问题解决策略。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可以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在团队协作中,学生可以学会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任务。此外,学生社团还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帮助学生拓宽社会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与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交流和合作,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公民素养,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三)有利于学生课余文化活动得以丰富
课余文化活动是高职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缓解学习压力、提升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为高职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择和体验[4]。具体而言,学生社团可以组织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等类型的活动,如文艺演出、美术展览、运动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和活力,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娱乐需求,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和审美素养,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社团活动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学生社团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主题鲜明、富有创意的特色活动,如文化节、科技周、创新大赛等,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这些活动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创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设立心灵驿站,构建情绪港湾
心灵驿站可作为社团活动中的一个特色角落或专门区域,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和情绪调节的港湾。从理论上讲,心灵驿站的设立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与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高职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释放和调节,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心灵驿站的存在,正是为了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学生在其中能够自由表达情感、倾诉困惑,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
当然,心灵驿站的实施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首先,要选定合适的地点和时间,确保心灵驿站方便学生访问,且不会与其他社团活动产生冲突。其次,要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或经过严格培训的学生志愿者,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巧,以便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在心灵驿站的日常运营中,可以定期安排心理健康主题讲座,邀请专家或教师针对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讲解,如压力管理、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处理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5]。此外,互动工作坊也是心灵驿站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各种有趣的心理健康相关活动,如角色扮演、团体游戏、心理剧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情绪调节的技巧。一对一咨询服务则是心灵驿站的核心服务之一,在这里学生可以预约心理辅导老师或志愿者进行私密的咨询谈话,无论是面对学习上的困惑、情感上的挫折,还是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迷茫,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倾听者和指导者,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支持。
(二)团队协作训练,达成心灵共鸣
通过组织以团队合作为核心的社团活动,如户外拓展、团队竞赛等,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能在共同参与过程中达成心灵共鸣,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与心理支持。社会心理学强调个体在群体中的互动与影响,团体动力学则关注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与力量对比,而心理健康教育学则为团队协作训练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指导[6]。因此,在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团队协作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沟通,培养集体荣誉感。同时,通过团队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学会表达情感、倾听他人、理解差异,从而建立更加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团队协作训练时,需要注重活动的设计与组织。首先,活动目标要明确,既要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其次,活动内容要丰富多样,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以吸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后,活动过程要注重引导与反馈,帮助学生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升自我。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设置团队信任游戏来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在这类游戏中学生需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能完成任务,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能让他们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温暖。同时,还可以设置情绪表达与倾听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听他人的声音、理解彼此的感受,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以及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与理解。举例来讲,户外拓展可以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而团队竞赛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和团队意识。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会与他人合作与竞争,从而更加全面地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艺术疗愈引入,展开心灵画布
艺术疗愈作为一种结合艺术和心理学的治疗方法,核心理念在于艺术创作和表达过程本身具有治愈和成长的力量。将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融入社团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表达情感、释放压力,更能触及他们的心灵深处,实现心灵的疗愈与成长。在艺术疗愈中,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想法和体验,无须担心言语的局限和评判。对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至成年初期的关键阶段,面临着自我认知、情感管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挑战,艺术疗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非言语的表达空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探索自我、理解他人、释放情绪[7]。
在社团活动开展中,可邀请具备丰富的艺术知识技能的专业艺术治疗师或艺术家参与社团活动的指导与设计,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艺术进行情感表达和心灵探索;定期组织各类艺术体验工作坊,如绘画工作坊、音乐治疗工作坊、舞蹈疗愈工作坊等,在工作坊中,学生可以亲身参与艺术创作过程,感受艺术的魅力和疗愈力量,也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艺术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学生还可以得到来自同伴和老师的反馈和建议,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艺术创作和表达能力;将艺术疗愈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相结合,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
(四)心理剧场演绎,加深情感共鸣
通过组织心理剧场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剧的创作与演绎,旨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探索和理解各种情感与心理问题,进而加深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首先,心理剧的创作与演绎不同于一般的戏剧表演,更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和展现。因此,在实施这一策略时需要邀请具备丰富戏剧导演经验和对心理学有深入研究的专业心理剧导师进行指导,在剧本创作、角色塑造、表演技巧等方面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心理剧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其次,剧本是心理剧的灵魂,决定了心理剧的质量和效果,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出发,挖掘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主题和素材。主题可以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情感困扰等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将这些问题以戏剧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还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此外,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方式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观众则可以通过观看心理剧,深入了解人物的心理轨迹和情感历程,从而增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与共鸣,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往往比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更加生动和有效。最后,心理剧表演结束后,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讨论的内容可以包括剧本的主题、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表达方式等。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解,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五)心理自助小组,互助成长共进
成立心理自助类社团或小组,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平台,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经历、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实现互助成长共进。心理自助小组的成立应基于自愿原则,广泛招募对心理健康感兴趣或有需求的学生,在招募过程中要明确小组的宗旨和目标,强调成员之间的平等与尊重,确保小组氛围的和谐与融洽,同时要对成员进行简单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8]。
为确保心理自助小组活动的安全与有效性,必须制定明确的活动规范与准则,包括成员的权利与义务、活动的时间与地点、分享与讨论的规则等。同时,要强调保密原则,确保成员在小组中的分享与讨论不会泄露,从而维护他们的隐私权。心理自助小组的核心活动之一是定期组织分享会与讨论会,在这些活动中成员可以围绕特定的主题或问题,分享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思考,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成员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与共鸣。同时,讨论会还可以为成员提供一个交流观点、碰撞思想的平台,有助于他们拓宽视野,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心理自助小组强调成员之间的互助与支持,但引入专业指导与资源支持必不可少,比如可以邀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或专业心理咨询师作为指导顾问,为小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还可以利用学校或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试工具等,为小组活动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形式。
(六)心理健康档案,个性辅导跟进
通过系统记录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咨询记录,为每个学生提供精准、个性化的心理辅导与持续跟进,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全面的心理健康档案模板应包括基本信息、家庭背景、学习情况、社交状况、情绪状态、压力来源等多个维度。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初始信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后续的心理咨询或辅导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档案内容,形成一个动态、持续的记录系统。
根据档案记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评估,识别出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群体,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通过面对面的咨询、团体辅导、线上交流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确保辅导6615d3ef400cbe5da5cc3fc91a3fa877效果的最大化。此外,对心理健康档案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等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共性问题和趋势,将心理健康档案的数据与其他学生管理系统(如教务系统、学生工作系统等)进行对接和整合,实现学生信息的全面共享和协同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创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更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生动体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情感、锻炼能力的平台,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延伸和补充。通过设立心灵驿站、开展团队协作训练、引入艺术疗愈、实施心理剧场演绎、成立心理自助小组以及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等创新策略,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高职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 陈亮,雷腾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职学校社团活动开展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21):142-144.
[2] 陈旭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优化策略探讨[J].大众文艺,2022(22):184-186.
[3] 刘玉娜.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1(16):51-52.
[4] 努尔娇娃·切克太.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1):117-120.
[5] 武雅君.基于教学管理实际探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知识文库,2020(21):176,178.
[6] 王凯悦.高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及教育管理对策[A].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三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C],2023.
[7] 易雯静.探寻高校心理育人的发展路径:以某高校心理社团为例[A].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科研学术探究论文集[C],2022.
[8] 卢志同.学生体育社团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23,44(9):1448-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