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2024-08-17刘爱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3期

[摘 要]在文创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常州开放大学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紧密契合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战略部署,深入探索新文创领域,创新性地构建了“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三教”改革。该模式融合实践与创新,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培养具备高度创意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产业繁荣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 词]高职;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文创工坊”;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23-0030-04

近年来,文创产业由“泛娱乐”迈向“新文创”,强调文化价值与科技融合。在此背景下,高职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挑战,需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创意思维与策划能力兼具的复合型人才。此类人才需兼具市场适应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本文聚焦“文创工坊”式培养模式在高职的实践,旨在探索其促进文创人才培育的路径,为行业提供借鉴,助力文创产业蓬勃发展,激发创新活力。

一、高职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现状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与文化繁荣昌盛的态势,高职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正逐渐崭露头角,受到社会关注。本文深入分析其现状、机遇与挑战,剖析高职文创专业发展前景,为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文创市场蓬勃发展,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1.文创人才供需失衡

尽管市场需求旺盛,但院校开设有限。如江苏地区,仅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常州开放大学以及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学校等少数几所学校开设此专业,导致人才供给不足。这既是对教育资源的呼唤,又是对提升培养质量的迫切需求。

2.传统教育模式亟待革新

传统教育模式在应对行业快速变化时显得捉襟见肘。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均,加之学生实践经验的匮乏,共同构成了制约专业发展的瓶颈。

(二)面临的机遇

高职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在挑战中亦迎来了多重发展机遇。首先,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动力源,对文创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为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蓝海。其次,国家层面深入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为高职教育注入了强劲动力,还激发了文创专业学生的创新潜能与创业热情,开辟了多样化的成才之路。最后,文化创意与策划的跨界融合特质日益显著,与旅游、科技、教育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探索多元化职业发展路径提供了无限可能。

(三)应对挑战的策略

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及行业技能要求的不断攀升,高职文创专业需采取多维度策略以积极应对。首要任务是强化学生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提升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确保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同时,紧跟行业动态,实施技能升级战略,适时调整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与前沿技术、市场需求紧密对接。此外,创新培养模式成为关键,通过优化教学体系与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以精准对接行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分析结论

高职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必须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深化校企合作等措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在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高职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二、“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

在文创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常州开放大学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紧密契合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战略部署,深入探索新文创领域,创新性地构建了“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三教”改革。该模式融合实践与创新,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培养具备高度创意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产业繁荣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模式内涵与特点及与“文创工坊”的紧密联系

1.“文创工坊”概念与构成要素

“文创工坊”作为文化与创意的交汇点,通过创新手段焕发传统文化的新活力,广泛涉及美术、文学、音乐等多个艺术领域。它超越了单一物理空间的界限,构建了一个集创意激发、设计实践、作品展示、互动交流和市场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文化传统与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

该平台的成功在于其四大核心要素:一是丰富的文化内涵,植根于丰富的历史土壤与地域风情,为设计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内涵。二是独特的创意设计,追求设计的原创精神与独特表达,展现产品的差异化特色。三是工艺的精湛、卓越,注重手工制作的细腻与品质,让每一件作品都承载匠人的情感与个性。四是功能的集成、高效,将展示、交流、销售等多元功能巧妙融合,为公众带来全方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市场的拓展。

2.“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该模式以学生为核心、实践为主导、项目为纽带,旨在通过真实文创项目锤炼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其内涵深刻,涵盖三个方面: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深度参与项目,自主发挥,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通过项目实践与案例分析促进知识、技能的实践转化。最后,追求全方位能力提升,涵盖实践、创新、团队协作及综合素养等多个维度,通过实践教学、团队协作、创新思维激发及创新创业活动实现。

该模式以“实践导向、创新驱动、团队协作、资源共享”为鲜明特点:核心聚焦于项目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激励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参与创业活动,培养其市场敏锐度和创业潜力;强调团队合作,通过项目合作增强沟通与协作能力;构建开放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与交流,携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3.“文创工坊”与“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共生关系

“文创工坊”与“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工坊作为实践舞台,为模式提供了真实项目环境,助力学生实践与创新。而“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则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为工坊输送了大量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反哺工坊发展,共同驱动文创产业的繁荣与创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谱写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篇章。

(三)“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在推行“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常州开放大学深化“三教”改革,优化教师结构、更新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模式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培养了更多创新实践人才。此举彰显学校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决心,追求教学质量提升。

1.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常州开放大学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引领,汇聚优秀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与项目实践。引入常州博物馆9名专家、非遗留青竹刻传承人徐秉方大师的两个女儿等作为兼职教授,加强产学研合作。同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文创项目,提升其实践能力与市场敏锐度,构建一个既懂理论又擅实践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其中,吕颖名教师工作室在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显著成果。

2.教材体系构建: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在课程设计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引入真实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根据“文创工坊”式培养模式的需求,编写具有时效性和实用性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保持同步,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知识与技能。

3.教法创新探索

(1)激发学习兴趣:不断探索与实践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对分课堂、项目驱动、案例教学及引导文教学等,旨在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主动探索的欲望。这些创新方法不仅让课堂生动有趣,还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理论知识,学习动力倍增。

(2)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多家知名企业特别是常州博物馆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文创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实践基地,还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紧贴行业脉搏,洞悉发展趋势,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情景建构主义理论

“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植于情景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主张打破传统教学中技能训练与认知发展的二元对立,倡导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建构知识,深化职业认知。相比之下,客观主义认识论忽视了知识的情境性,难以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当前,职业教育倾向于“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的融合模式,强调实践导向的真实性与实效性,这与杜威的经验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强调动手活动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

同时,利普森和费斯屈的理论提醒我们,经验需与词汇相辅相成:经验需靠词汇以整合、表达,词汇则在经验中丰富内涵。因此,“文创工坊”式模式在注重学生实践积累的同时,亦强化专业词汇教学,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二)四元教学理论

“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深受四元教学理论启发。传统的讲课、布置和批改作业的教学模式,仅局限于教和学的二元范畴。学生在面对困惑、复习及做作业时,通过与教师的互动请教及答疑,形成了师生互动的二元教学雏形,在此基础上融入答疑环节,则构建了三元教学的基本框架。真正意义上的三元教育,正如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凝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然而,实际教学中能有效实施三元教学的高职教师仍属稀缺。

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四元教学理念,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主张良好的教学应包含教师讲授、学生独学、同伴讨论、教师答疑四个核心环节。四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不仅融合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还强调了价值塑造和情感关怀的并重。其显著特点在于时间和权利的合理分配,因此又被称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在“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四元教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精心策划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四元教学不仅助力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同时,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全面提升其职业素养,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为“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该理论主张,人的智能并非单一,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涵盖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以及自我认知智能等诸多方面。在“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特别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多元智能,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旨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四、实践成果与探索反思

(一)“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果

1.常州开放大学的成功案例

常州开放大学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在深入实施“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及“三教”改革策略后,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吕颖教师带领下的“指尖上的技艺”特色项目工作室,不仅汇聚了校内外的手工艺术爱好者,还通过淘宝店、微店等渠道,成功将学生的文创作品推向市场。这种模式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还实现了专业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为文化创意产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自该模式实施以来,常州开放大学的学生在各级比赛中屡获佳绩。例如,艺术系学生连续五年荣获常州市大学生Flash动画大赛一等奖;作品《猫头鹰》和《山村》分别在视觉艺术创意秀大赛中摘得银奖和铜奖,并受到广泛好评。此外,该专业的创新创业项目在省级双创大赛中屡获一等奖,充分证明了“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

除“指尖上的技艺”外,常州开放大学艺术系还设立了多个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室。这些工坊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因此,该系毕业生在职场上备受欢迎,近三年就业率高达100%,专业对口率也保持在85%以上。

2.其他学校案例拓展

除了常州开放大学的显著成就外,“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其他高校亦取得显著进展。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凭借“三融三创”协同创新策略,打造出一条融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三维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该校与文创领军企业合作,共建“联合创意工坊”,成功塑造了独具特色的教育品牌,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美育实践机会。这一模式成效显著,学子们在各级大赛中屡获佳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则专注于工坊式创新型教学实践,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构建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该校的建筑设计课程结合工坊实操,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使他们积累了宝贵的材料与建造经验。因此,该校学生在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频频获奖,为中国学子赢得了声誉。

“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多所高校的成功实践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推动了专业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对“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反思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凭借其鲜明的特色逐渐受到业界的瞩目。但在实践探索中亦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解决。

1.教学资源有限成为制约“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的一大瓶颈

由于“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对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的需求较高,而现实中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往往导致部分工坊的教学条件难以达到理想状态,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需要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投入,提升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和有效性。同时,高职和文化机构应积极争取外部资源,不断改善教学条件。

2.师资力量薄弱是一大问题

“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当前许多高职学校和文化机构中缺乏这样的教师资源,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为改善这一状况,高职和文化机构需加大对“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师资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推动“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3.学生参与度不高需关注

由于该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要求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部分学生因兴趣不足或缺乏动力而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项目,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建立完善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是制约“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关键

该模式的成功实施需要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然而,现实中由于沟通不畅、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产学研合作往往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为深化产学研合作,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各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高职和文化机构也应积极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从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参与度以及深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入手,不断推动该模式的完善与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五、结语与展望

“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常州开放大学在新文创视域下对高职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三教”改革的深入探索,不仅具有实践意义,还为高职文化创意与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纪元。该模式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促进了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常州开放大学将继续发挥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引领作用,深化“文创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完善“三教”改革的路径与策略。致力于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文化创意人才,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同时,热切期盼更多的教育者和企业加入这一模式的实践行列,共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与进步,为构建创新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吕颖.地域文化融入高职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建设的路径研究:以常州开放大学为例[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9(1):105-110.

[2]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3] 吕颖.高职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1):181-183.

[4] 王茜.高职院校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开封大学学报,2019,33(2):68-70.

[5] 蒋卫军.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群)人才培养策略探究: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3,3(12):99-104.

[6] 徐国庆.重温《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35):3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