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社会弘扬奋斗精神
2024-08-16李斌
青年似五月的花海,青年似初升的太阳。最近一段时间,各地广泛开展五四主题团日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奏响青春报国强音。
征途如画,奋斗如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在全社会弘扬奋斗精神。奋斗精神,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是“万水千山只等闲”,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正因为有奋斗精神的强大牵引,所以有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有了“此生无悔入华夏”的深情告白,有了“平视世界”的从容自信,有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的战略定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
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向着战胜困难奋斗,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向着美好生活奋斗,可以提升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向着共同理想奋斗,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风气面貌。美好理想,从来不是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艰苦奋斗。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人世间从来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既充满挑战,也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长期以来,奋斗精神折射在把沙漠变绿洲、把荒山恶水变绿水青山的绿色蝶变里,镌刻在绝壁水渠、悬崖天梯、挂壁公路等山乡奇景中,展示在“人生能有几回搏”的为国争光风采里,浓缩于国泰民安、岁月静好的分秒守护中。从听党召唤、治学报国的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到志愿去艰苦地方创业的大陈岛老垦荒队员;从放下荣誉、回乡当农民的甘祖昌、龚全珍夫妇,到像格桑花一样扎根祖国边陲的“玉麦姐妹”,几代奋斗者的事迹皆表明,脚踏实地把平凡的事做好,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抚今追昔,一个哲理更加深刻: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全党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全过程,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弘扬奋斗精神的同时,也要完善支持奋斗的体制机制,比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奔赴光荣与梦想的远征,全党全社会弘扬奋斗精神,艰苦奋斗、顽强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必能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12日,有删改)
技法提炼
1.明确概念,勿混淆
议论文,顾名思义就是以“议”和“论”为主的文章,通过阐释自己的论点,利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并辅以合适的论据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文体。论据是用来支持论点、证明论点的事实、数据、例证,是构成议论文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合理使用论据能够提高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论据典型,勿流俗
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必须是最能反映客观现实的典型事例,且要丰富、多元,才能使论点更有说服力。这篇选文的事实论据丰富多样,有如甘祖昌、龚全珍夫妇以及“玉麦姐妹”等个体;也有如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以及垦荒队员等群体。我们在引用事实论据时,应尽量选取不同角度的典型事例,这样可以使读者对论点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议论文中的道理论据包括经实践检验后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民间谚语等。本文作者在阐述什么是奋斗精神,以及奋斗精神的意义时,引用了经典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并且使用了排比句式,增强语势的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语言简洁,勿详尽
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叙述均要简洁。在这篇选文中,作者用“折射”“镌刻”“展示”“浓缩”四个词将奋斗精神与事例结合起来;在论述奋斗精神创造的不平凡业绩时,用“从……到……”的句式列举事例;在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时,仅展示核心内容,清晰明了、言简意赅,且用排比的形式铺陈,使得议论更有气势、更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