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要有依据

2024-08-16刘旭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4年29期

苦与乐,二者相互依存,既是对立关系,又可以相互转化。“不经风霜苦,难得蜡梅香。”成功的快乐,正是在经历了艰苦的奋斗之后得到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古人吃“头悬梁,锥刺股”之苦,但他们下苦功以实现上进之志,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以苦为乐,苦中求乐,其乐无穷。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写一篇作文,表达你的所思、所感。

写作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我眼中的最苦和最乐

人生如一个被打翻的调料盘,五味杂陈,苦与乐交织在一处,令人徘徊其间。(“令人徘徊其间”表述不当。)

苦,梁启超认为:“担责任是苦。”可是我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痛苦,只有那些有着强烈责任心的伟人,心怀天下万千苍生,有着博大的胸襟,才能承担得起这份苦。(此处缺少论据,只陈述观点,略显生硬。)

在我心中,最大的苦无非是发自内心的虚空。罗曼·罗兰曾说:“一个人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如果一个人终日里无所事事,内心虚空,那么他就像一个会呼吸的机器一般,整天无非是睡觉、吃饭、走路。这种什么都可以做却什么都做不了的感觉,犹如心中被一块巨石所压得喘不过气来,难道不苦吗?(此句存在语病)有时,你仍然在握笔写字,猛然间一停笔,心里空得深重。一时间,心神就像乱头苍蝇,到处碰壁,因为虽然你在学习或工作,你却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做?为谁而做?你的心底丝毫不知你如何走来,又将去向何方,没有向上的力量,只得在机械重复自己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这难道不是人间之苦吗?(本段叙述缺少论据,略显啰唆,议论力度不强。)

人生有苦亦有乐,梁启超还认为尽责任为乐,并且获得的快乐大小由责任大小决定着。这固然是毋庸置疑的,当你完成一项责任,当压力烟消云散,自然是快乐的,可是,我更认为乐是处于一种充实却清欢的生活。(本段有语病,且观点不明确。)

何谓充实,充实就是有好事、喜爱的事去做,并且没有虚空的时候;何谓清欢,清欢便是在泥泞的人间,保持清净和欢愉,如同将心灵浸泡于露水池中,以世间最纯净之水洗涤心灵,获得那种发自内心的剔透之感。不快乐吗?做很多让自己喜欢的事,有一颗无喧嚣的清欢之心,方可获得快乐。(本段叙述空洞,缺少真情实感,且与“乐”的联系不紧密。)

所以,保持清欢的心,过充实的生活吧。

人生百态,有苦有乐。可是,不论是担责任或尽责任,虚空或充实且清欢(此句有语病),都需要付出努力,甚至是精力、健康、财富,可为何如此多人尚且没有放弃,是因为他们发现了生活的美好,因为生命像鲜花一样美好,爱像阳光一样动人。因为真实像岩石一样坚固,良知像野草一样劲生。(表意不明,论证缺乏力度。)

徘徊人间苦与乐,我永不放弃!

升格指导

1.充分利用论据来支撑观点

对于议论文而言,首先要做到观点清晰、明确,并且要辅以合适的论据。引用论据时,需要对论据中的核心概念作分析,将“材料”和“观点”紧密联系,使论据真正起到支撑论点的作用。

2.对论据要有充分的阐述和理解

呈现事实论据时,需要加以分析;引用名言材料时,需要辅以阐释和理解。如果缺乏对论据的阐释和分析,论证便失去了力度。

3.论据之间应相互印证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因此是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论据类型。议论文中,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原作缺乏论据,论点的议论性不强,在逻辑关系上略有欠缺,在升格时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