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钙——老年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2024-08-16孙显辉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8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骨折的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可引发腰腿疼、全身乏力、小腿抽搐、驼背、身高缩短甚至骨折,是导致老年人活动障碍、生活质量下降的最常见、最主要疾病。在老年人骨折中最常见的髋关节骨折也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摔”。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发生缓慢、进展缓慢的慢性病,加上治疗效果不显、治疗时间较长,容易被人们忽视,但此病对健康的损害不容忽视,它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被共同列为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三大杀手”。

按病因可以将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常由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引起,如甲亢、甲旁亢、1型糖尿病、性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等和全身性疾病引起。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Ⅰ型骨质疏松症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常见于妇女绝经后5~10年内发生;Ⅱ型骨质疏松症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症。分型在针对骨质疏松的具体防治方面很有帮助,所以需要区别两种类型的发病机制差异和临床特点差异,这样才会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

目前,临床上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包括——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以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宜;均衡营养,饮食上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

2 .药物治疗:补钙是基础,碳酸钙、维生素D合剂,1~2片/日,口服;性激素补充治疗,雌激素主要用于绝经后和老年妇女,雄激素主要用于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双膦酸盐类,功能是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不宜长期使用,用药期间需注意钙剂的补充,同时监测血钙、血磷,常用的有依替膦酸钠、帕米膦酸钠、阿仑膦酸钠;降钙素,主要作用抑制骨吸收,孕妇禁用,且应用前需补充数日钙剂和维生素D3。

作为一种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多样性且病程缓慢,常常被认为是一种自然衰老的现象而被忽视。可一旦出现了骨折,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所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尤其重要。

1.多晒太阳:春夏秋季以早晚为宜,暴露出面、颈及四肢,不建议涂擦防晒霜,因其阻挡了紫外线的吸收,影响了皮肤维生素D的生成,进而影响钙的吸收。老年人还应注意避免暴晒,以免出现中暑,注意少量多次饮水,防止脱水。冬季建议在阳光充足的中午晒太阳,避免雾霾天气,同时注意防寒。

2.适当运动:长期规律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增强骨的硬度及韧性,增加关节韧带的弹性及稳定性,提高人体的协调性,避免肌肉拉伤和骨折的发生。老年人应根据年龄和自身状况制定出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案,必要时可求助家庭签约医生,协助完成。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某些急性疾病应慎行。

3.合理膳食:补充充足的蛋白质,有利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选择含钙丰富的食物,包括芝麻酱、虾皮、牛奶、苋菜、小油菜、海带、紫菜、黑木耳、坚果、豆制品、鱼类等。而民间广为流传的骨头汤补钙并不科学,骨头汤中的钙非常有限,其中的油脂会增加血脂升高的风险,大量的嘌呤容易诱发痛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