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4件事,骨折好得快

2024-08-16唐蕾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8期

饮食护理

患者发生骨折后,由于疼痛加之功能受限,极易导致患者胃肠道功能以及食欲下降。因此,日常饮食应以清淡、容易消化、开胃的食物为主。一般建议以清蒸、炖煮等方式烹制食物。建议适当增加豆制品、鱼汤、瘦肉、水果蔬菜等食物的摄入。视身体情况适量多喝水,保持二便通畅。与此同时,还需尽可能避免摄入酸辣、油腻、燥热的食物。

当患者骨折发生2~4周后,疼痛以及肿胀相关症状就会明显有所缓解。因此在饮食上可以保持高营养为主,能够有效促进骨痂生长,改善预后。应合理给予患者摄入更多的蛋类、鱼类、动物肝脏类食物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可以有效补充多种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确保机体所需营养均衡,才能有效促进骨痂生长以及伤口愈合。

当患者骨折5周以上,其淤肿相关症状基本已经消失,并且骨折部位的骨痂也已经开始生长。此时在饮食上通常没有禁忌,主要建议患者可多食用含铁、磷、钙等微量元素含量高的食物,来促进骨折部位完全地恢复。

合理康复锻炼

对于骨折患者而言,在接受治疗后的康复锻炼也极为重要。通常情况下,骨折后的康复锻炼分为早期和后期锻炼。早期锻炼通常是指在骨折发生接受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便可适当抬高患肢,以达到消肿的目的。比如,上肢骨折患者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手指抓握锻炼。若患者属于下肢骨折,则可适当进行脚趾弯曲以及伸屈等活动锻炼。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过程中需避免活动幅度过大,以免引起疼痛或者造成二次损伤。后期锻炼则主要是在治疗后半个月左右,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进行肌肉力量锻炼,可以有效促进肌力恢复,同时预防静脉血栓以及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术后3个月左右,通常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上肢举重、抬腿等功能恢复锻炼。

除此之外,骨折发生后保持正确的躺卧体位也极为重要。患者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合理调整体位,避免长时间对同一部位进行压迫。在变换体位过程中还需注意保护骨折部位,以免发生二次损伤。

心理护理

骨折发生后由于疼痛以及身体活动功能受限,极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等抵触情绪。相关研究发现,在骨折发生后,若患者情绪处于波动异常的状态,则会导致痛苦加剧,同时影响骨折愈合。因此,对于骨折患者而言,骨折发生后需保持平稳的心态来面对疾病。一般可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放松疗法以及冥想等方式从痛苦中抽离出来,保持平稳的心态。与此同时,患者家属也要给予患者更多的精神支持与宽慰。经常与患者进行互动交流,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并为其提供疏导干预。必要时,可咨询心理医生,在专业人员的辅助下保持较好的心态以促进疾病康复。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以免感染发生。根据医嘱定期到医院更换敷料,对伤口皮肤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存在红肿、渗液以及剧烈疼痛相关症状则需立即到医院进行处理。另外,在整个骨折恢复期间还需严格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加重骨折损伤,导致愈合时间延长。在恢复早期也要尽量避免用力活动以及提拉重物等。研究发现,若患者长时间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也会导致骨折愈合时间延长,因此在患者骨折恢复期间应注意做好保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