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压不飙升,生活更轻松

2024-08-16赵琳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8期

众多因素共同导致

高血压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特征,约60%的患者有家族史。这一比例揭示了遗传因素在血压异常发病中的重要作用。科学研究表明,某些特定基因变异与血压异常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这些基因涉及肾脏功能、血管张力、交感神经活性等多个生理环节。因此,了解家族病史,对于个人预防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因素

饮食因素: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过量摄入盐分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进而引发血压升高。此外,高脂肪、高胆固醇、低钾、低钙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可能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因此,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盐分和脂肪的摄入,增加富含钾、钙等矿物质的食物摄入,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精神应激:长期的精神压力、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进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导致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进而引发血压升高。因此,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有效应对压力,对于预防血压升高同样至关重要。

吸烟与饮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压升高;而过量饮酒则会使血管扩张,长此以往会损害血管壁结构,增加血压异常的风险。因此,戒烟限酒是预防高血压的必要措施之一。

其他因素

年龄与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弹性降低,容易导致血压升高。此外,男性在中年之前患高血压的风险通常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患高血压的风险也会增加。

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导致血压升高。因此,保持合理的体重对于预防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与慢性病:一些药物如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而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也可能引发血压异常。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注意其副作用,并积极治疗慢性疾病以控制血压。

危害广泛而深远

高血压的危害广泛而深远,涉及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肾脏等多个器官系统。

心血管系统损害

心脏扩大与心力衰竭:高血压长期作用于心脏,会导致心脏肌肉增厚、心室扩大(尤其是左心室),进而可能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冠心病: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较血压正常者高出2倍。若同时存在血脂异常、吸烟等危险因素,则冠心病发病率更高。冠心病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心律失常:高血压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心悸、窦性心动过速等症状。长期高血压还可能引起房颤等心律失常疾病,增加心脏病发作和死亡的风险。

脑血管系统损害

脑血管病变与中风: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大脑血管硬化、狭窄甚至堵塞或破裂(脑出血或脑梗死),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脑血管意外(中风)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偏瘫、语言障碍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肾脏损害

肾功能减退与衰竭:高血压会对肾脏血管造成损害,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功能减退。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肾小球动脉粥样硬化、肾小球纤维化等病变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和肾功能衰竭。严重时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视力损害

高血压还可能引起眼底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这是因为高血压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导致出血、渗出等病变进而影响视力。

其他系统损害

高血压还可能引起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其他系统的病变如代谢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等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搭配健康生活方式

针对高血压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通过排钠利尿减少体内循环中的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适用于轻、中度血压异常,尤其是老年血压异常、单纯收缩期血压异常或伴肥胖、糖尿病、心力衰竭的患者。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通过抑制心脏收缩力和减慢心率来降低血压。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患者。但需注意其对糖脂代谢的潜在影响。

钙通道阻滞剂(CCB):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降低血管阻力而发挥降压作用。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患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氯沙坦、缬沙坦等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来降低血压。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预防、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

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增加钾盐摄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减少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蛋、奶等;限制饮酒,最好不饮酒;戒烟或避免二手烟暴露。

运动锻炼: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降低血压,提高心肺功能。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或等量的低强度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组合。

心态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有效应对压力,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来放松身心,降低血压。

改善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控制血压至关重要。建议每晚睡眠7~9小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睡前过度兴奋或饮用刺激性饮料。

体重管理:对于超重或肥胖的血压异常患者,减轻体重是降低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议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逐步减轻体重,避免过快减重导致的反弹或健康问题。

自我管理

定期监测血压:血压异常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并记录下来以便医生评估。

遵医嘱服药: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是控制血压的关键。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定期复查: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肾功能、血脂等相关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或合并症。

建立健康档案: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记录血压变化、用药情况、生活习惯等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