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呵护心灵的窗户,远离眼疾威胁

2024-08-16张伟利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8期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眼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近视:是最为常见的眼疾。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看书、玩手机、玩电脑等,会导致眼球的前后径变长,使得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从而看不清楚。近视不仅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如不戴眼镜就看不清黑板、交通标识等,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等,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2.远视:与近视相反,远视是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屈光力较弱,导致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轻度远视可能在年轻时症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调节能力下降,会出现视疲劳、眼睛酸痛、头痛等症状。严重的远视也可能影响视力发育。

3.散光: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不规则,导致光线不能聚焦在一个点上,而是形成多个焦点。散光患者看东西会有重影、模糊的现象,容易引起视疲劳,影响视觉质量。

4.白内障: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主要是由于晶状体浑浊导致。患者的视力会逐渐模糊,直至失明。其发病与年龄、遗传、紫外线照射、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5.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病。眼压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眼胀、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不可逆的视神经损伤,最终失明。

6.黄斑病变:黄斑是视网膜上的一个重要区域,负责中央视力。黄斑病变会导致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常见的黄斑病变有老年性黄斑变性、黄斑裂孔等,其发病与年龄、遗传、吸烟、高度近视等因素有关。

上述眼疾,有些由遗传因素引发,如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等;有些则属于退行性病变,即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会逐渐退化,容易出现白内障、黄斑病变等老年性眼疾。此外,眼疾的发生则主要与不良用眼习惯、环境等因素有关——

1.不良用眼习惯:长时间连续用眼,尤其是近距离盯着电子屏幕,如手机、电脑、电视等,会使眼睛过度疲劳。阅读和写作时姿势不正确,光线过暗或过强,也会增加眼睛的负担。因此,日常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可遵循“20-20-20”原则,即每用眼 20 分钟,向 20 英尺(约 6 米)远的地方看 20 秒,让眼睛得到休息;还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或屏幕的距离应保持在 30~40 厘米;同时要控制用眼时间,进行适量的运动。

2.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紫外线较强的环境中,如在阳光直射下工作或活动,容易损伤眼睛。干燥、多尘、污染的环境也会对眼睛造成刺激和伤害。因此,大家要注意创造良好的用眼环境,比如,室内光线要适中,避免过暗或过强,使用电子设备时应调整屏幕亮度和对比度。此外,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感染细菌。

3.营养不均衡: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 C、维生素 E、锌等,会影响眼睛的正常功能,增加患眼疾的风险。因此,日常要多吃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橙子、蓝莓、坚果等。

4.全身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如果控制不好,会影响眼部血管和神经,导致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建议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同时每年进行1次全面的眼部检查,尤其是中老年人、高度近视者、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