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失眠,试试针灸
2024-08-16张冰倩
在现代社会,由于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失眠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的失眠发生率已经达到38.2%,超过3亿的中国人遭受着睡眠障碍的困扰。失眠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记忆力减退、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中医针灸通过针刺能直达病灶,调节人体的气血和经络,对于缓解和治疗失眠症状有着独特的优势。
临床病因较复杂
在中医学中,失眠被称为“不寐”“不得眠”“卧不安”等,其病位主要涉及心、肝、脾、肾等脏腑,并且与脑神有关。《灵枢经》记载:厥气客于五脏六腑,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外邪客于五脏六腑,致使卫气行于外而不得入于阴,阴阳失调,发而不寐。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情志内伤 长期的情绪波动,如忧虑、恼怒、恐惧等,可导致肝气郁结,心神不宁,进而影响睡眠。
饮食不节 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食辛辣刺激食物等,可导致脾胃受损,生痰化热,上扰心神,引起失眠。
劳逸失调 过度劳累或缺乏适当的体力活动,均可导致气血失调,影响睡眠。
病后体虚 大病之后或长期慢性疾病,可导致人体气血双亏,心脾两虚,心神失养,从而发生失眠。
年老体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阴阳气血自然衰退,心肾功能减弱,也可导致失眠。
脏腑功能失调 心藏神,肝藏魂,肾藏精,脾主运化,肺主气,各脏腑功能失调都可影响睡眠。
针灸治疗有良效
针灸作为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非药物疗法,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调节脏腑阴阳、恢复身体平衡的目的。在治疗失眠方面,针灸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黄帝内经》有云,“用针之要在于调阴与阳”。通过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阳气内敛,帮助人体达到“平秘”状态,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穴位是人体表面可以调节气血和经络的特殊点位,而针法则涉及如何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来达到治疗效果。在“镇静安神针法”中,基本组方穴位包括四神聪、神门和三阴交。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其位置在头部,上应天主气,通过针刺可以调整阴阳,有助于引阳入阴,促使心神安宁。神门穴属于心经,位于手腕掌侧,是心经的原穴,针刺神门能够补益心气,安神定志,对于因心神不宁引起的失眠有显著效果。三阴交则是肝、脾、肾三经的交汇点,位于小腿内侧,下应地主精,通过滋养阴血和补益肝肾,有助于调节身体的阴液,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在针法的运用上,四神聪的针刺手法要求平刺进针,讲求稳、准、轻、快,行针时以小幅度、快频率捻转为主,追求沉和重的得气感觉,以达到抑阳重镇的效果。而神门和三阴交的针刺则以平补平泻为主,采用提插捻转手法,以得气为度,确保刺激恰到好处,既不过度也不不足。
针刺的深度同样有讲究,四神聪位于浅层,应天;神门位于中层,应人;三阴交则在深层,应地。这种天地人三部取穴的方法,旨在通过不同层次的刺激,达到育阴潜阳、镇静安神的功效。
此外,治疗失眠的针灸手法还可结合子午流注理论,选择在人体阴阳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段进行针刺,如申时(15~17时),此时三阴用事,正值阴涨阳消之时,行针可以更好地调和阴阳,安神定志。
辨证治疗是关键
心脾不足型 主要表现为寐浅易醒、面黄神倦、舌淡、脉细弱,通常是由于思虑劳倦损伤心脾,导致气血衰少,心神不安。治疗上,中医主张健脾助运,养血益气安神。常用的穴位包括脾俞、肾俞、肝俞、胆俞,以及三阴交、承山、神庭等。这些穴位的组合旨在健脾益气,调肝扶脾,培土抑木,同时辅以肾俞以助肾阳生脾土,配合神庭、本神等穴位宁神定志。
阴虚火旺型 其特征为寐难多梦、掌热唇红、舌赤、脉细数,这是由于肾阴耗伤,心火亢盛,导致水亏火旺,心神不宁。治疗立法为壮水制火,滋阴清热。选用的穴位有太溪、列缺、通里等,这些穴位采用补法以滋养肾阴,同时配合曲池、足三里等穴位用泻法以降胃火,清热安神。
痰湿积滞型 主要症状包括心烦不寐、胸脘痞满、苔腻、脉滑。病因多由饮食不节,肠胃受伤,宿食积滞,化为痰湿,导致心神不安。治疗上,中医采用通腑和胃,祛湿化痰的方法。常用穴位有四门(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曲池、内关、四关(合谷、太冲)、神庭、本神等,这些穴位配合使用,旨在和胃化痰,理气宽胸,疏肝清热。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变化等因素,灵活运用不同的穴位和针法,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安神助眠的目的。此外,治疗失眠的针灸方案还会考虑到个体差异,以及是否需要结合草药、艾灸等其他治疗手段,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常按4穴可缓解
针灸治疗失眠时,除了根据具体的病症分型选择相应的穴位,还有一些常用穴位被广泛用于治疗失眠,通过自我按摩或按揉这些穴位,对于缓解失眠症状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风池穴 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祛风解表、清头目、利官窍。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正坐屈膝成直角,在踝关节内侧,四个手指并拢,沿着足内踝尖(脚内侧内踝骨最高点)向上另一侧对应的点。也就是足内踝上缘四指宽处,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功效:健脾益肾、补肝宁心、调和气血。
百会穴 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功效:开窍醒脑、升阳举陷、回阳固脱、平肝宁神。
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腕部, 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
功效:补益心气、宁心安神。
在自我按摩这些穴位时,可以使用拇指或食指轻轻按压,每个穴位按摩1~2分钟,每天进行1~2次。按摩时应保持呼吸平稳,力度适中,以感到穴位有轻微的酸胀感为宜。长期坚持按摩这些穴位,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