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相情感障碍:一场心灵的挑战和考验

2024-08-16周寰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8期

症状有2个阶段

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是一种情绪极端波动的精神疾病。患者如同乘坐情绪的过山车,时而攀上躁狂的高峰,时而又跌落抑郁的低谷。

躁狂阶段 此时的患者仿佛被兴奋之光照耀,情绪极度高涨,言语滔滔不绝,思维如闪电般迅速跳跃。他们可能充满自信,甚至自负,制定不切实际的计划,并付诸行动,如冲动购物、不计后果的社交活动。然而,这种狂欢往往是建立在缺乏明确目的和计划的基础之上,可能给个人及周围人带来困扰。

抑郁阶段 与躁狂阶段截然相反,抑郁时的患者被阴郁笼罩,失去对日常活动的兴趣,精力匮乏,自我评价低下,自责内疚感强烈。严重者还可能萌生自杀念头,需引起高度重视。

临床划分多种类型

双相情感障碍并非单一形态,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

双相I型障碍 特征为至少有1次躁狂发作,可能伴随抑郁发作,且躁狂发作通常严重到需要住院治疗。

双相Ⅱ型障碍 表现为反复的抑郁发作和轻躁狂发作,轻躁狂症状虽较躁狂轻微,但仍显著异于常态。

环性情感障碍 症状较轻但持续时间长,表现为多次轻躁狂和轻度抑郁交替出现,未达到双相I型或Ⅱ型的诊断标准。

其他未特定的双相障碍 部分患者的症状不完全符合上述类型,但仍表现出显著的情绪波动和功能障碍。

病因或与遗传有关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生物化学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双相情感障碍病史者,患病风险显著增加,表明遗传基因在疾病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

生物化学因素 大脑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的失衡被认为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重要病理基础。这些化学物质的异常可能导致情绪和行为调控机制的紊乱。

环境因素 重大生活压力事件、童年创伤、药物滥用等环境因素均可能触发或加重双相情感障碍症状。例如,失业、亲人去世等应激事件可能引发情绪波动,而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则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综合施策,点亮希望之光

双相情感障碍虽复杂难治,但通过综合治疗,患者仍有望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

药物治疗 情绪稳定剂(如锂盐)、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卡马西平)及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奥氮平)等,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水平,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抗抑郁药物在抑郁发作期需谨慎使用,以防诱发躁狂。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CBT)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家庭治疗和心理教育则通过增进患者及其家人的疾病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强化家庭支持体系。

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对病情管理至关重要。同时,避免酒精和药物滥用,减少压力源,建立积极的社交网络,也是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场心灵的挑战与考验,但并非不可战胜的恶魔。通过科学的治疗策略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患者完全有可能实现病情的稳定与生活的改善。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点亮希望之光,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包容与理解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