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2024-08-15高雯君

公关世界 2024年14期

摘要: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开篇指出,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应明确职业能力标准,助推学科教学从纯知识讲授向“知识+职业能力”的转变。由此可见,国家政策从职业教育的宽度和深度明确了方向,因此高职英语作为基础性学科,必须基于职业教育的类型开展多样化教学。本文基于职业能力导向下英语教学模式革新的必要性分析,洞察幽微、理性审视其教学过程存在的顽瘴痼疾,以期在目标优化、内容重构、方法创新和评价多元等提出优化策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英语育人生态。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引言

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支撑涉外沟通”应是新时期英语学科教学的核心,坚持职业化的教学革新导向,以全面契合职业教育应用型、技能型和高素质的目标。由此可见,高职英语教学应坚持职业能力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在未来职场中熟练英语开展高效工作的综合能力,构建适宜于大学生成长和成才规律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好职业教育中“好就业,就好业”的终极目标,为大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1]。

一、逻辑梳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革新的必要性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伴随着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的持续迭代升级,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减少,但对人才结构的综合能力要求日趋提高。故此,在职业能力导向之下,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革新的根本立足点就在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最终表现为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英语教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等,最终实现英语语言学习与职业综合能力的密切关联,从而与专业课程形成协同育人的“大格局”,能够凸显职业院校“应用型”的特性,助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2]。

(一)产业国际化发展需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到职业教育应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不断推动职业教育和新产业的有机衔接、交叉融合,以便于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型创新人才。另外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行业对外投资流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充分反映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产业国家化规模扩张趋势明显,对懂外语、熟技术的综合人才需求量加大。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在职业能力导向下开展教学革新,能够在真实职业情境中淬炼大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不断拓宽其国际事业、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持续变化、发展,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呈现出层次多样的显著特征,包含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中职毕业生、新型农民等。不同群体的学生英语水平、学习偏好差异性极大。同时人工智能、自媒体等技术的加持下,大学生群体对外部信息的接触、了解渠道多样化,在学习需求上差异较大。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革新能够将新技术、新信息有机渗透,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就业为抓手,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多场域、多主体的英语学习环境,从而满足其个性化发展学习需求[3]。

二、现实审视: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顽瘴痼疾

(一)英语教学定位有失偏颇

教学目标对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一旦教学目标出现偏差,则会直接导致规格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相较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服务于未来就业。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束缚,英语教师仍以基础性语言教学为主、以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较为重视大学生英语书面能力,忽视了结合职业能力的英语实践,导致大学生习得的英语技能并不具备典型的社会价值,将英语应用到未来职业的能力几乎为零[4]。

(二)教学内容缺乏职业针对性

高职英语教材内容主题宽泛,较为侧重于日常生活交际等方面的内容,倾向于对大学生第二外语学习以及外语基本素质的培养,内容输出基本以语言输出为主,但是存在于其未来职业内容联结不紧密的情况,导致其专业综合能力无法持续提升。如面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高职英语教师仅仅从前台服务、酒店预订以及餐饮服务等内容展开授课,未能从职业实际需求出发,忽视了与专业技能的有效衔接,无法将酒店行业发展中的数字化管理技术等融入其中,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帮助效果一般。

(三)英语教学评价单一片面

在职业能力导向之下,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应体现出应用型、创新型之上。但是从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来看,英语课程教学仍以英语测试为主,仅有笔试环节,缺少对英语口语方面的测试,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综合英语水平。另一方面,从评价内容方面而言,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多侧重于语法、结构、阅读等方面的测试,缺少学生英语创新应用能力、职业场景中英语实践能力等的考察,使评价结果无法高效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实现以评促改最终目标的达成。

三、守正创新: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革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改革应基于办学定位、服务面向以及发展实际的教学开展教学模式革新,以此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故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革新应着眼于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守正创新、突破传统外语育人的桎梏,在目标优化、内容重构、方法创新和评价多元等方面构建新模式,形成新时期高职英语教学新生态[5]。

(一)优化课程和教学目标

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英语课程教学革新,应从根本上厘清、审视教学目的,以此确立更为科学精准的教学过程,使英语教学活动能够持续增强大学生综合能力,为其未来职业发展供给内动力。

1.优化课程目标

现代课程强调学科课程目标设置不仅应基于本质属性分析,还应基于不同专业背景开展分析,进而确定教学目标,开展高质量教学过程。故此,在职业能力导向下高职英语课程目标应从宏观角度彰显《课标》要求,从微观角度呈现专业特色和校本特色,力求将微观和宏观交叉融合,构建有机整体。如英语教师面向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开展授课时,应将课程目标设定为围绕互联网产业集群现实需求,促进学生英语学科综合素养发展,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国土情怀,并能够在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利用英语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优化教学目标

鉴于目前职业院校生源层次差异性过大,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目标可形成“分层分类”模式,将一年级作为基础阶段、二年级作为提升阶段、三年级作为拓展阶段,将教学目标分为A、B、C三类。(1)对于基础阶段的大一学生,高职英语教师可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能够在日常生活、未来职业中应用英语”,侧重于口语交际、书面能力等方面的训练;(2)对于提升阶段的大二学生,高职英语教师可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能够熟练应用英语开展职业情景化任务探究,并高效完成英语实践任务”;(3)对于拓展阶段的大三学生,高职英语教师教学目标设定为“能够在互联网等相关产业中进行流畅的涉外沟通,并满足自身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的职业导向意义,就在于以英语为载体工具,持续提升大学生外语综合实践能力、核心就业竞争力以及未来职业履职能力,从而为其可持续发展夯实根基。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从不同学生专业背景出发,不断优化、重组教学内容。

1.以实用性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英语教师以实用性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可结合不同专业的核心知识或技能,对传统英语教材体系进行结构、再重构,解析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流程,在听、说、读、写等环节,突出在真实职业环境下对大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给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授课时,英语教师可总结国家最新的贸易法律法规、经典贸易往来案例等内容,要求学生进行主题演讲或将世界著名财经杂志(报纸)如Fortune Magazine(财富)、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业周刊)、Harvard Business Review(哈佛商业评论)等内容设置为专题,要求大学生开展任务探究活动,以增强其职业综合能力[6]。

2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开发校本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教材是通用教材,内容宽泛,而立足于本校专业设置实际的岗位实用英语的内容存在严重空白。故此,高职院校应主动联系实践单位,针对不同专业开发辅助性校本教材,将职场中的专业术语、交流场景等进行梳理,编写校本教材、开发录制微课,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给大学生,真正实现职业英语的“可听、可视、可互动”,一方面能够提高其重新认知英语学习的价值和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促使其能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构成中强化未来职业认知。

(三)革新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职业能力导向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应密切结合社会新技术、新工艺,将行业具体工厂情境带到课堂之中,利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PBL课堂等方式砥砺大学生英语学习内驱力。

1.创设职业场域的英语学习情境

积极高效的高职院校英语课堂必须基于积极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以全局情境设计意识、围绕英语知识点和专业职业能力整理、收集情境素材,促使英语教学富有生命力,助力大学生英语知识的顺利“职业迁移”。如在给金融专业学生授课时,英语教师在讲授“Unit 4 Bank and Finance”(高职高专新概念英语),可以“金融产品”为主题,要求大学生为外商介绍“金融产品”的性质、收益等,以此促进金融专业大学生沉浸式进入到英语学习之中,并通过积极参与情境任务来获得英语知识并习得解决未来职业问题的能力。

2.将体验作为教学方法的中心

体验是应用型职业院校教学革新的基本属性,教师更具知识或技能习得的逻辑关系,创设情绪体验、经验体验或心灵感悟的场域,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学习情感,以此增强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在给信息技术专业学生授课时,高职英语教师可以“游戏开发”为主题,要求大学生在Unreal Engine4、Blender、Adobe Creative Suite、 Autodesk Maya等平台开发中英对照版游戏,并在开发后以小组互玩的方式,提出修改意见,使“游戏开发”成为大学生体验语言学习价值、展示职业能力的有效载体,能够极大调动起大学生学习兴趣。

(四)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

1.突出职业能力评价

在职业能力导向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应在测评大学生基础英语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测评其在未来岗位中应用英语的能力,在考核内容方面密切和专业实际相结合。如在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开展评价时,英语教师除了考核其日常英语对话能力,还应将著名景点的英文介绍等内容进行考核;而针对商务专业的学生,英语可以将商务洽谈、公司宣传等场景创设,从而开展英语能力考核。

2.综合评定结果

职业能力是多重能力的综合,包含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故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应该从综合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测评。一方面,英语教师可联合企业、行业进行过程性测试,侧重对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岗位英语的实践能力等。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可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利用后端对学生互动情况、答题和学习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勾勒学生英语水平的“数字画像”,以此促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7]。

结语

在高职院校高质量推行“十四五”建设的关键之年,英语学科教学模式构建必须适宜于国家新经济战略下的时代诉求,秉承职业能力课程教学导向,理性认知英语教育和行业领域互惠融通的目标,有的放矢地创新教学模式,持续构建具有典型职业能力特色、契合大学生英语认知的高职英语教学革新之路。故此,高职英语教师应优化课程和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形成英语教学的“大格局”,为中华民族在两个100年交汇时期的伟大复兴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柏婷,李卓然.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基于广西高职护理专业的调查[J].公关世界,2024(05):87-89.

[2]刘奕杉.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师生合作评价对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3(02):30-35.

[3]宁岩.海南自贸港建设环境下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9):132-133.

[4]赖国芳.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大学英语ESP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9):154-156.

[5]张启富.行动导向:从“讲授——领悟”到“行动——建构”——关于高职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2):65-69.

[6]侯晓静,钱昊.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6):6-8.

[7]李霞.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