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技术下高职院校财会人才的财务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2024-08-15兰芸芸

公关世界 2024年14期

摘要:高职院校财会人才的培养需要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诉求,促进会计行业的转型升级。文章阐述了网络技术下高职院校财会人才培养的方向,分析了目前财会人才的培养现状,给出了网络时代高职院校财会人才的创新培养策略,即创建新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网络技术财会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职院校与数字化企业的深度合作,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网络技术;高职教育;财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引言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科技在不断地进步,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特别是在国家战略推动和指导下,财会行业兴起了许多新领域、新方向。财务报销、会计记账、编制报表、各类相关部门财务数据的检索等流程均在逐步实现网络化,“网络+财会”除了包含会计工作本身互联网化之外,还包含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人们学习方式和习惯也正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高职院校财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培训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将先进的网络技术融入传统会计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有效地学习模式是势在必行之举。

一、网络技术下高职院校财会人才培养的方向

(一)财会核算与管理决策同步推进

会计核算要对现金流进行全面的统计,可以说,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而会计管理活动则是会计的结果统计。在内容和环节方面,二者也具有相同之处,即对目前公司的技术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运用电脑进行会计财务管理,公司也普遍采用专业的会计软件,会计电算化已在公司发展中很好地推广开来,会计核算体系日趋完善,会计管理十分方便,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会计管理的效率。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大企业需要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者。网络技术背景下的财会工作,互联网是实质,会计服务是内容,两者构成会计服务新的系统。通过把网络技术引入财务核算工作,从而实现财务工作跨地域、跨时空的处理,最重要的是,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能够整合过去交易的信息,以提高会计业务的效率[1]。

(二)财务能力与合作沟通同步并举

在网络技术背景下,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不但要有海量的数据,更要有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会工作流程具有业务重复率高、周期性强、标准化程度高等特性,共享服务是大势所趋。探索分层梯度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丰富的实训掌握实践经验,进入工作岗位适应期缩短,工作效率提升。毕业生不仅专业理论基础扎实,而且专业素养和技术技能更高,具有“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特点。高职院校明晰办学定位,素质、能力、知识目标有机结合,从“就业为导向”跨向“职业发展为导向”。搭建教育与实践平台,围绕产业园、实训基地、企业联盟、研发中心等建设若干专业实践基地,理论传授的同时强化实践能力训练,显著提高人才的财务服务能力,也是教育国际化的推动力。

(三)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同步前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时代步入了网络经济时代,网络带来了财会工作方式和财会人员职能的转变。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各种新型的会计核算软件如金蝶、用友等不断涌现。此类软件既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也提高了企业的财务创新能力。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学会有效地解决问题,并将常识、创造力、互联网思维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使用特定的软件。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数据挖掘、数据管理和多项技术集成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要求财会专业人员持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做出自己的贡献[2]。

二、网络技术下高职院校财会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在网络技术环境下,财会人员需在两个网络上进行工作。一是本单位自行使用的内部财务网络,它主要是本单位用来进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会计监督、信息传递等,是本单位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是一个内部封闭的系统;另一个是对外开放的互联网,企业通过这个互联网披露其应披露的会计及相关信息。网络技术给会计的传统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这对于那些习惯于传统操作方式的财会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纵观现状,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又有外语基础的复FSVs/kUtXV5dEA4L0T5rRw==合型人才不多,现有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财会人才培养目标与网络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在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相差甚远。调整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视野、提高财会人才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

(二)人才培养模式陈旧

现如今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传统财会人才为目标。会计课程安排的重点放在基础核算上。例如,会计基础核算、成本会计、会计实务、单机版财务信息系统等。然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要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因此企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转变,传统的财会人才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在企业网络化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核算工作基本是由机器人自动完成,而财务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快速、有效地收集公司的经营数据,并对采集到的数据展开加工和分析,从而让经营者对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规避风险、把握机会,从而对公司的经营决策起到科学地指导和协助作用。高职院校应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更新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的财会人才[3]。

(三)校企协同育人不深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是为企业提供适用型人才,因此学校和企业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极为高效的模式。但是,此专业具有特殊性,它是根据公司的财务数据,对公司的财务数据展开分析,并作出相关的决策。这些数据对于公司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商业秘密,公司通常都不能提供,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实习中不能把理论联系实际。此外,在高等职业学校中,校企合作的资金有限,大部分的企业都不愿意在校企合作上投入太多的资金和物力,因此校企合作往往只是一种敷衍的方式。高职院校在寻找合作企业时有一定的能力限制,有时无法找到与教学相契合的优质企业,难以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综上所述,目前很多校企合作都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深度沟通与合作,寻找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契合点,构建快速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网络技术下高职院校财会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创建高职院校新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

1.创新教学教法

高职院校应以培养网络技术下财会人才为总目标,并依据学生就业所服务行业的种类,服务企业的类型和具体岗位细化具体目标,有目标地进行相关专业学习。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新技术、数据采集与更新维护等方面的学习,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成为拥有良好的财会职业素养、扎实的理论和技能、掌握并快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进行财务分析决策的高级财务专业人才,高等职业学校也要在课程体系方面进行创新和调整,利用与财会专业信息技术融合的课程设置,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强化学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精神,并运用情境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现实中的工作状况,进而对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进行培养。

2.优化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财会人才培养应当在传统核算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对网络技术的重视程度。在学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接触有关会计专业的应用软件,比如一些数据分析软件以及一些成熟的财会方面的软件,使学生有意识地增强理论与实践间的联系,使学生在会计岗位实现创新能力与管理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此外,传统的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财会人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实践课程、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财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二)提高高职院校网络财会人才培养能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其专业素质与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此,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会计数字化人才。学校应该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持续地对老师们进行信息技术、网络财务技能等方面的训练,让老师们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把信息素质与财会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们能够牢固地掌握信息化技术和财会专业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充分了解财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更新。

2.更新教学设施和教学载体

网络技术下财会行业已经逐渐数字化,财会人员的职业场景和工作模式与传统企业工作模式截然不同,为了适应实际工作需求,信息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载体不可或缺。比如,当前在一些职业院校中较为流行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智慧职教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还有一些教师自己制作的微课程等教学形式,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使枯燥的会计理论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和有代入感,长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对会计理论教学发挥的教学作用十分突出。

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在网络技术下,学生需要掌握使用财务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现代化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高职院校应该投入资金购置最新的软硬件设备,建立先进的实验室和模拟环境,以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财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创新教学手段进行会计岗位的高仿真虚拟模拟实践教学,将会计实践任务细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根据会计工作场景的要求,进行相关的角色扮演,达到多方面锻炼的效果,在有限的教学资源的前提下,适应不同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形成整体认知能力。

(三)实现高职院校与数字化企业的深度合作

1.开展课题研究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财会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传统财会人才过剩,网络财会人才短缺的情况。因此,如果高职院校不能培养出适合自己需要的人才,这对企业的发展也十分不利。因此,为发展校企合作下的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要努力寻求急需网络财会人才的数字化企业合作进行深度合作。数字化企业可为教师提供各类真实的项目资源用于教学工作,教师在真实的工作项目驱使下努力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实现“做中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学生今后走入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共同解决问题,推动财会行业的发展。

2.开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场所,企业财务工作的改革要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快得多,所以,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设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产学结合,不失为一种能够迅速培养出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的财会人才的好办法。通过与数字化企业合作开设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财会知识和技能。实训基地可以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3.开展人才培养项目

数字化企业通常具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培训资源,通过联合人才培养,学校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为企业输送更多符合要求的财会人才,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可以与数字化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项目,例如,联合开设课程、组织实习或培训计划等。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沙盘模拟教学、岗位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视角入手,关注人才岗位实操能力的培养、财会领域职业道德素养的训练,促进人才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保障所培养的财会人才能对不同行业企业财会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处理,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高效化训练,引领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创新。

结语

在网络技术背景下,会计人员应具备财务核算与管理、财务共享业务核算与管理、企业资金筹划与分析预测、税收核算与筹划、财务大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内部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能力。利用当代网络技术,培养社会和企业急需的财会人才,才可以应对当前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现象。在网络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创建新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网络财会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职院校与数字化企业的深度合作,以校、企、产、教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新型的实体化合作新机制。高职院校在执行相关工作时,必须根据市场形势,真正理解当代企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要求,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专业课程进行持续优化,不断提升财会人才的财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旋.数智化时代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23,(1):45-47.

[2]宋文秀,俞梅,王秀芳.数智化时代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基于“互联网+课堂”背景[J].财会研究,2023,(2):51-57.

[3]黄丽丽.数智化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J].经济师,2021,(5):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