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兴乡村经济 致富广大椒农

2024-08-15陶长海

时代报告 2024年6期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事业的成功在于拼搏。人生因信仰而芬芳,思想因开放而闪光,事业因创新而辉煌。重庆市江津区花椒产业协会会长、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重庆花椒种植与加工技术交流中心主任、中国经济林协会花椒分会副会长、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重庆市劳动模范、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秀强,从事花椒产业20多年,为振兴乡村经济,致富广大椒农,默默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在闪光的人生坐标上留下他新的刻度。

——题记

烟波浩渺的长江冲破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坚冰的封锁,带着茹毛饮血的雪山野性,跃下虎跳峡,冲过宜宾,穿过泸州,来到江津境内,被一江两岸旖旎的风光吸引,江水放缓了脚步,吻着千年古城画了一个硕大的“几”字,然后恋恋不舍地向东流去。江津“几江城”因此而得名。重庆市江津区花椒产业协会就在“几”字中央。在这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内,我采访了江津花椒产业协会会长陈秀强。

陈秀强,今年58岁,看上去最多50岁。宽阔的前额上,岁月的霜刀并没有给他刻下一道皱纹;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一张讨人喜欢的椭圆笑脸上,五官位置摆得恰到好处;高挺的鼻梁上,一对浓眉像两把短剑挂在额前,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显出坚毅和刚强;上身穿一件白色T恤衫,下身穿一条蓝色裤子,给人朴素、忠厚、老实的感觉。听他说话,是一种享受,带有磁性的男中音,富有感染力。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我们一杯清茶,就拉开了话闸……

江津,万里长江一要津。建县已经有1500多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青山如屏立,绿水似绸展,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2013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公布了对江津的土壤检测报告。江津的土壤富含硒,中高硒土壤占90.21%,举国罕见。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好处很多:一是具有抗氧化、维持甲状腺功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辅助调节血糖等作用;二是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自由基对身体的伤害,有助于延缓皮肤衰老,保持皮肤的弹性;三是可以促进体内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四是具有一定的抗肿瘤、防癌、抗癌等作用。举国罕见,江津是一个富硒富氧的养生佳地。几次调查公布显示:江津百岁的长寿老人特别多,名列重庆市前茅,被誉为“长寿之乡”。

江津花椒十分出名。其中可能有硒元素。奔腾不息的长江在境内流经127公里,境内森林植被好,加上含高硒的土壤,在这特殊的环境中,孕育出了高品质的江津花椒。这里的花椒具有颗粒大、皮层厚、果实饱满、油苞凸出、含油量高、色泽青绿、香麻纯正、开口好、上市早和饱含硒等特点。麻香神州大地,被誉为人间极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江津花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传,元朝以来江津就开始种植花椒。但是,都是零星分散种植。许多年以来,江津老百姓的花椒除了满足自己食用外,还运往合江、永川、重庆等地出售。后来,他们发现花椒的作用很多:有人用花椒煎汁口服,治腹泻和眼疾;有人用花椒叶洗澡,治疗皮肤病;有人用花椒当麻醉剂……慢慢地,花椒成为了江津老百姓世代相传的传家宝。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菜以味为先。神州菜系争芳斗艳,天下百味花椒为王,巴蜀餐饮麻辣香鲜。五千年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精华在于山水交融,色彩与视觉、味觉的缠绵。说明有些食物与花椒搭配是为绝唱。

古人曰:“宇宙之间,天地为大,山川为大,民众为大,环境为大。”江津花椒品质好,可能与江津独特的环境、高硒土壤和青山绿水有关。因为山水相依,风光无限。大自然界里的万物,在青山绿水中滋润、酝酿、孕育、变化,物质发生了变化。就比如用清澈透明的泉水酿造陈年老窖酒,储放的时间越久,味道就越醇厚,酒香更加芬芳悠长。

随着时间的沉淀和无数次实践探索,人们发现,有些食物添点富硒花椒,味道迥异,嗅觉和味蕾顿开,麻香之感觉无以言表。所以,有“天下百味,花椒为王”的这种说法。

花椒不仅用于调味方面,而且在医药方面、保健方面也可用,它的附加功能很多,前景十分可观。将其功用更好地发挥,服务民众,这是载入史册、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因此,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感谢那些种花椒、研究花椒功用的人,为老百姓带来了麻辣鲜香的美味。

20多年来,陈秀强他们为了推广花椒的种植技术,不管春夏秋冬、白天晚上,哪里需要他们,就奔向哪里。用奔波劳碌、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来形容他们恰如其分。田间地头,他们不厌其烦地教椒农学习种植和管理花椒的技术。他们翻山越岭地外出取经,不厌其烦地研究种苗,认认真真地给椒农讲课……鼎山几水不会忘记他们。许多椒农对笔者说:“江津花椒产业协会好样的,为了新农村建设,致富椒农,他们不怕磨破嘴、跑断腿……”

的确是这样,他们没有夸大其词。山村羊肠小径,留下陈秀强他们的脚印;村前潺潺小溪,摄下他们的身影……渴了,喝几口泉水;饿了,啃个冷馒头,或者吃几口方便面。为了发展江津花椒,陈秀强他们很少完整地过一个周末和节假日。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都要坚持去为椒农上培训课,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椒农们十分感动,赞扬陈秀强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是“一个带领乡亲们勤劳致富的好干部”。

陈秀强却说:“过奖了,过奖了,这是我应该做的。我是一名中共党员,是江津花椒产业协会会长,为大家服务好,这是我的职责。”这掷地有声的回答,让闻者动容,听者动心。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高风亮节的为人民服务的情怀。

一位哲学家说:“一个跟时代一块儿赶路的人,必须得有时代的步子;一个富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企业家,他的思维必须具有变革意识、创新意识,有弃旧性、前瞻性以及未来眼光的特点。”事实证明陈秀强就是这样的人。

翻开江津的花椒发展史,一行行闪光的文字跃入眼帘。多少年来,江津花椒协会不断扩大服务范围,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思路,坚持以“创新助农、科普惠农、产业扶农、绿色兴农、服务为农”,情系产业,心有农民。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协会在发挥培训推广职能的基础上,从精深加工、产品研发、招商引资、农资配送、市场营销、金融服务、富产物回收利用等方面入手,尽量延伸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协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推动花椒产业从分散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生产,从单纯的种植业到综合加工贸易,从传统的农业到现代农、工、科、贸联动的“三个转变”,促进了江津花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瞬间,江津花椒产业协会成立20周年,岁月的风铃在帅乡大地回响。多少个春花秋月,多少个酷暑严寒,江津花椒协会的同志还在挑灯夜战,伏案工作,灯光漂白了四壁;晚上他们在电脑键盘上敲打,认真总结、提炼,创新花椒栽培管理技术的经验或者教训。白天活跃在田间地头、山坡上,认真选种育苗、合理除草、修枝整形、病虫防治、科学浇肥等。他们在百忙中,还收集整理资料,将其编辑成册或者简报,向更多椒农宣传推广应用。他们的呕心沥血,努力工作,终于取得了丰硕成果。江津花椒投产期由传统的三年缩短到18个月,亩产从300~500斤,提高到1000~1800斤,这真是来之不易啊!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多年来,江津花椒产业协会的成员积极与有关科研人员配合,开发出新产品。他们先后研发出保鲜花椒、鲜花椒油、花椒精、微囊花椒粉、芳香精油、花椒祛痘乳、花椒香水、花椒沐浴皂、花椒洗脚包等共4大系列30多个产品。这样以来。大大增加了花椒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了花椒产业链,从而引领出花椒精深加工项目,使之先后2次列入“国家863”科技计划,填补了国内空白。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了提高江津花椒品质和产量,更上一个台阶。陈秀强他们大胆提出要实施“三化”: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绿色化栽培管理。为了保证质量,江津花椒协会与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合作,使之成功为江津花椒研发出“撒可富花椒果树专用肥”。这样以来,江津花椒品质和产量实现了双丰收。

心系民生唱大风,呕心沥血为大众。花椒市场,竞争激烈,堪称没有硝烟的战场。适者生存,不适者灭亡。

20多年来,江津花椒协会“急老百姓之所急,想老百姓之所想”,做椒农的贴心人。他们为老百姓做的好事举不胜举:一是解决椒农靠天吃饭、遇雨减收等难题。他们参与研发了空气能家用型烘干机,该机操作简便、省时、省工,且绿色环保。既解决了椒农卖椒难,不被压级压价,又能烘出优质干花椒,卖上好价钱,增加收入。二是提高江津花椒产业科技含量和现代管理水平。协会率先将无人机植保飞防新技术引入花椒产业,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劳动用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延伸花椒产业链条,协会牵头成立了花椒秸杆回收、利用公关小组,引进秸杆综合回收利用生产线,利用花椒秸杆等农林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料、颗粒燃料、菌包基料等,实现再生利用,成功探索出一条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绿色循环发展的新路子。

大潮载舸风帆展,破浪尽抒骄子情。是雄鹰,翱翔蓝天,直上九霄;是骏马,扬鬃驰骋,征程不断,蹄声不息。事实证明,陈秀强他们是雄鹰,是良驹。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凡成大事者,都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有宏远之志、远见卓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多少年来,江津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花椒产业的发展,历届领导一届接一届坚持不懈地关心支持帮助江津花椒产业协会的创新发展。他们派出精兵强将抓农业生产和花椒创新发展。而今,镇街种花椒的已经有28个,种植面积超过53万亩,参与农家有22万户,参与人数62万人。除此之外,陈秀强他们帮助镇街建起了花椒精深加工企业29个,年产鲜花椒36万吨,年产值突破37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1/4,花椒成为江津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成为重庆农业的“四大名片”之一。

小小花椒树,成为江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被椒农称之为“民心工程”“致富工程”。而今,花椒精深加工列入国家“863”科技计划,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行销20多个省市、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其规模之大、带动农民之多、综合效益之好、产业链之长,居全国首位。

2004年12月,江津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而今,江津花椒,“麻”遍全国、香飘九州。花椒产业已经成为重庆乃至全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典范。

2005年,江津花椒被国家质量监督局检疫总局评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2008年,获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及“国家地理标志”;2011年,获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入选《重庆特色植物地图》;2019年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认证为“中国气候好产品”;2021年,入选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展实物向社会长期展示。

人无志,非人也。2000多年前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从中能看出他的雄心壮志。重温这句话,陈秀强心中腾起自豪。他决心在花椒种苗、栽培、管理、宣传、精深加工等方面走出自己的路子。于是,江津花椒产业协会立足江津,面向重庆、辐射西南,组织各类技术培训、专题讲座。初步统计,现场指导2900余场,受惠椒农60万余人次。利用农信通平台发送花椒管理技术信息6万余条。发放各种资料9万余份、光盘3万余张。编印发放《青花椒栽培管理实用技术》3万余册,编写《江津花椒工作简报》200余期。为椒农中的贫困户赠送复合肥175吨,花椒种苗100万余株,创建华椒科普示范基地28个,发展科技示范户5100户,帮助江津的紫金村、百燕村、天堂村等多个贫困村发展花椒产业,而今,三个村整村脱贫致富。江津许多农民因为种花椒富裕了,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走进江津农村,你将看到一排排农民新村建起来了,新村内鸟语花香,环境优美,就像公园一样。

江津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20多个区县的5300多人次前来参观、学习、考察。有的还是区县书记、县长亲自带队。这样,大大提高了江津花椒产业协会的诚信服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进一步树立了江津花椒在全国的核心地位。

“丹心昭日月,心血铸辉煌。”20年来,江津花椒协会在江津区委、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不断完善组织机构,不断加强行业自律,不断壮大会员队伍,不断转变服务职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扩大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协会真正成为政府的帮手、客商的朋友、椒农的亲人。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辛勤的劳作,终于换来硕果累累。2005年江津花骄傲产业协会被中国科协和国家财政部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2015年—2018年和2020年,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14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先进会员单位”;2017年被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重庆市十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15年中国科协向江津区花椒产业协会授牌,并且成立了“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重庆花椒种植与加工技术交流中心”;20i99PEW9TcwGRK7NZHJNZHn+rSpFYFtylJUygh4i25Ck=21年,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批准以江津区花椒产业协会为依托单位,设立“重庆江津花椒科技小院”。

洒满腔心血,倾无限深情。播一路芳菲,谱花椒赞歌。2005年以来,陈秀强被国家林业局和草原局聘为“全国林草乡土专家”,荣获“江津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带头人”“江津区十大榜样人物”“江津区五一劳动奖章”“江津区优秀农业科技人才”“感动江津十大人物”“江津区最美退役军人”“重庆市优秀科技特派员”“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劳动模范”“重庆市优秀企业家”“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科协系统先进个人”“中国农技协百强乡土人才”等荣誉。2016年,陈秀强当选为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

在鲜花和荣誉面前,陈秀强平静地对笔者说:“鲜花和荣誉只是说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花椒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只抱着过去的成绩不思进取,花椒产业必定会被滚滚的商海淹没。我们要再接再厉,让江津花椒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在党的二十大的阳光雨露哺育下,江津花椒产业协会正以高科技的方法,朝着建设现代农业的方向、光辉的彼岸,扬帆远航!

作者简介:

陶长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担任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江津区文联副主席、江津通俗文艺研究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从事文学工作50年来,担任主编和副主编编辑出版了140多本书,4000多万字;发表了各类文章1000余篇,其中20余篇作品荣获金、银奖。

责任编辑/孙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