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乡上观

2024-08-15谷矿强

时代报告 2024年6期

看到桃花,我就会想起在上观的日子。

2010年,我到上观乡工作,任副乡长,主抓农业和林业。

上任初始,我就遇到了难题:梨树沟群众因砍伐林木被执法部门查处,村支部书记跑来说情。

“群众为什么要伐树呢?”我问支书老常。“还不是想多种点儿烟叶和花生,咱上观百姓就靠种烟叶和花生挣俩钱儿,要不然这一家老小一年的花销从哪儿弄?”老常抽着烟,边说边叹气,神情中尽是无奈。

其实我也很无奈。上观乡被称为宜阳的“小西藏”,位于县城西南37公里处的深山区,总面积14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6700人,辖区内没有工业企业,烟叶和花生是群众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烟叶价格上涨,群众开始毁林开荒,由此产生了群众致富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这个难题如何解决?我一直在思索。

一天下午,我正在写材料,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一位30多岁的男子出现在门口,小平头,短身材,黑瘦木讷。见我抬头看他,他有些拘谨,迟疑了一会儿,才鼓起勇气说:“谷乡长,我想问您个事儿,南坡地头有一小片灌木,我想把它除掉种桃树,又怕被林业局的人逮住罚款,您看这事咋办?”“种桃树,上观能种桃树吗?”我放下笔,站起身。“咋不行?我种的桃树活得可好啦……”一说起桃树,他立马兴奋起来,他叫霍敬虔,上观乡梨树沟村人。两年前,他从广播中听说山东永莲蜜桃适合在山坡地种植,便跑到山东淄博买回40棵桃树苗种在自家地里,起初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谁知桃树苗长得很快,眼看今年就要大量挂果了。

听完霍敬虔的介绍,我脑子里灵光一闪:发展特色林果业,既能增加群众收入,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可谓一举两得!我鼓励他:“你大胆尝试,有什么问题给我打电话,我来解决。”他千恩万谢,临走还一再邀请我去桃园看看。

他走后,一直没有与我联系。直到2012年7月,他来了。双手托着一个纸箱,轻轻放到办公桌上,乐呵呵地说:“谷乡长,桃熟了,你尝尝。”我打开箱子,里面是七八个又大又圆、新鲜水灵的桃子,带着清新的果香,勾得人馋涎欲滴。我拿起一个到水管上洗,手指稍一用力,皮破了,桃汁流了出来,我就手吸了一口,甘甜如蜜,清凉解渴,太好吃了!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桃子!我大喜,当即决定去桃园看看。

青山环抱中一个小小的园子,面积不足两亩。桃树一人多高,树干也只有胳膊粗细,每棵树上都有十几个红艳艳、鲜灵灵的桃子在绿叶丛中一闪一闪晃人的眼。桃园上面有一个小村落,大概十几户人家,房屋多是砖瓦结构,依地势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门前拴牛,土里卧鸡,几名幼童在门前玩耍,两只黑狗围着老槐树打架。动中有静,朴素自然,恍如世外桃源一般!我陶醉了,笑着说:“真是个好地方!”

从桃园回来,乡政府立即召开会议研究,组织镇村干部到山东淄博考察学习。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形成一致意见:发展水蜜桃种植,打造中原桃乡,美丽上观!从2012年10月开始,乡政府每年筹措资金到山东购买水蜜桃树苗免费发放给群众,机关干部挨家挨户动员群众种桃树,同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进行指导。

时光不负有心人,土地从不负汗水。眼看着,上观乡的桃树一年年多起来了,产量也稳定了。可问题又来了,由于水蜜桃不耐储存,上观乡山高路遥、交通不便,桃农开始为卖桃发愁了。2016年春节刚过,乡政府就开始筹划举办第一届“桃园文化节”事宜,为了吸引眼球,我们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赏上观桃花,寻找豫西最美春天!那年春天,乡政府如同办喜事一般,党员干部全员上阵,拉黄土垫街道,挂灯笼粉院墙,搬柴堆整厨房,洒灰线插彩旗,捡拾垃圾,清除杂草,把梨树沟村打扮得像盛装待嫁的新娘子。

那段时间,“我为上观代言”成了机关干部的自觉行动,一有空闲就拍照、编辑、转发朋友圈,言辞间洋溢着骄傲和自豪。村口路边有块闲置广告牌,粉刷一新后,我请人写下唐伯虎的诗句“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再配上几枝水墨桃花。白墙黑字粉桃花,一下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群众纷纷要求在自家墙上写诗作画。一时间,“家家墙上开桃花,上观群众乐无涯”。小山村脱胎换骨,变得秀美雅致。

3月25日,阳光明媚,碧空如洗,白云绵软,群山苍翠,第一届美丽上观“桃园文化节”在隆隆大鼓声中开幕。桃花仿佛也知人意,约好了似的,或含苞待放,或初绽笑颜,粉的如霞,白的如玉,宛如明珠朝露挂满枝头。畅游在花海中,满眼锦绣,芳香扑鼻,游客们心神俱醉。

上观,由“养在深闺人未识”变得“一朝成名天下知”。

当年七月,上观乡又成功举办水蜜桃采摘节。由于上观乡地处深山区,坡地通风采光好,所产的水蜜桃个大、色红、果圆、味甜,“口感好、品相佳”的上观水蜜桃一举叫响了品牌。前来游玩、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果农的桃子还在树上就被抢购一空。如此一来,群众种桃的积极性更高涨了。此后,桃花节、采摘节成为上观乡的固定节日,而且一年比一年红火,一年比一年影响大。上观乡紧紧围绕“水蜜桃”作文章,扩大种植面积、建设保鲜仓库、实行冷链运输、发展产品深加工等,水蜜桃带动花生、核桃、蜂蜜、香菇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

2016年11月,我离开上观到县城工作。起初那两年,我很少回上观。2019年7月,我因工作原因经过上观。在一个三岔路口,见一位老人坐在公路边大槐树下,面前摆着两大筐桃子,个大色鲜,非常诱人。我停下来,想买一些带回去。老人见有人来,慌忙站起来,从筐子里拿出一个桃子,在衣襟上擦擦,递过来,呵呵笑着说:“你尝尝,可甜了。”

我接过桃子,轻咬了一口,汁液丰富、清甜可口,真好吃!闲聊中得知,老人姓宁,64岁,是梨树沟村贫困户,家里三口人,妻子长年患病,儿子在洛阳打工。他种了三亩水蜜桃,由于桃园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一直没卖出去。眼看桃子成熟,老人急得不行,只好托亲戚用三轮摩托车拉出来到路边卖。

我问老人,为啥不叫孩子回来帮忙?老人摇着头说:“不敢呀,咱上观地区不好,孩子在家连个媳妇也说不上。”

回来后,我多方联系,为老人解决了水蜜桃销售难题。

过了两天,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谷主任,您好,我是宁洛宜。”

我正在想哪个宁洛宜?话还未出口,他又说:“就是上观乡梨树沟老宁家的儿子,您帮忙卖桃的老宁家。”

“哦,哦,我想起来了,你好。”我赶紧回应。

“太感谢您了,多亏您帮忙,今年我家的桃子卖了7000多元,家人高兴坏了。”他兴奋地说。

我俩聊了一会儿,他说出了他的想法,他说他不想在外面打工了,一来父母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另一方面,觉得发展林果业大有前途,上观乡大部分农户都种了桃树,却为卖桃发了愁。他想回村做林果业销售,为上观水蜜桃打开销路,说不定也能干出一番事业。

“这是个好主意,农村太需要你这种头脑灵活,有思路、有想法的年轻人了,我觉得行。你先和乡政府联系一下,取得他们的支持,然后再好好考虑从哪儿开始,如何做?有需要我帮忙的,我一定尽力。”我真诚地说。

从那以后,我俩成了朋友,经常会见他在朋友圈、抖音和微信平台做广告,有时也会碰见他开着面包车满县城送桃,一副风风火火、匆匆忙忙的样子。

一年多没去上观了,如今的桃乡是什么样子呢?2020年8月,我决定趁周末去一趟。

从县城出发,大约一个小时车程,我和朋友到了梨树沟。如今的上观,山更青了、水更绿了、路更宽了。宁洛宜正在上观物流中心招呼工人装车,看见我,从车上一跃而下,笑着说:“谷主任,你看,这车桃子是发往西安的,五六个小时就到了,保证新鲜水灵。”

从闲谈中得知,2020年宁洛宜联合其他种植户成立了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种植户”的方式,通过扶贫电商、社团带货和老客户推介的方式帮助果农销售水蜜桃。截至目前,合作社销售额已达60万元,预计整个销售季会达80万元。

“好好干,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看着小伙子干净明亮的笑脸,我由衷地为他高兴。

他点点头:“谷主任,我在您的鼓励下走上了回乡创业这条金光大道,我相信这条路选对了,我会和乡亲们一起努力,把家乡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送我上车时,他有些兴奋又有点儿害羞地对我说:“谷主任,我谈了一个女朋友了,已经订婚了,准备明年结婚,到时请您喝喜酒。”

我大喜,当场约定,要为他们的婚姻做见证。

车行驶在柏油路上。山道蜿蜒,风光无限,路边果园里一个个硕大的水蜜桃闪耀在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气息,这醉人的甜香,一直甜到人的心里。

责任编辑/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