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2024-08-15曾仙乐
[摘 要] 岭南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兼收并蓄、务实进取、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鲜明特色。岭南文化主要包括传统音乐、体育、美术、舞蹈、戏剧、曲艺、医药、技艺及民间文学、民俗等表现形态,结合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的地理位置和生源地理分布、文化背景等特点,将岭南文化元素融入港澳大湾区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发挥岭南文化对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文化支撑作用,丰富湾区人文内涵,也有利于地方人才培养,并对提升岭南地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质量、构建校园文化地方特色等具有重要意义。岭南文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校园文化的具体路径可从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展开。
[关 键 词] 岭南文化;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2-0105-04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该纲要提出,“支持弘扬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彰显独特文化魅力,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1]。作为世界级城市群,共建湾区文化和人文湾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事项。
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城市在历史、语言、文化、族群等方面具有地缘性,同属岭南文化生活圈。共有的岭南文化背景和底蕴推动了湾区经济开放融合,提升了湾区竞争力,使湾区的“交融与合作具备了最大公约数”[2]。作为“区域性亚文化共同体”,大湾区从“逻辑层面、历史层面、地理层面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内涵”,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区域日常生活实践经验,发挥独有的文化凝聚和文化认同作用”[3]。文化产业、文化遗产传承,群际互动与区域文化协同,重点地区文化引领,文化认同与融合等,都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作为湾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以文化涵养学生精神的职业院校,对湾区人才培养和湾区人文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抓住岭南文化特色建设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发挥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不失为推动大湾区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五岭”与岭南文化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史前时期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传统,“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4],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涵盖了齐鲁文化、巴蜀文化、晋文化、楚文化、岭南文化等分支。
“五岭”之说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的“南有五岭之戍”,历史上岭南指的是五岭以南的地区,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的大部分以及越南北部。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指出,“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是因为地理分布的不同而产生的,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支流,是地理环境因素使然”[5]。受独特的历史、地理、气候、民俗等影响,岭南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在当地影响较大。有学者从地域文化的层面分析认为,岭南文化是“岭南人民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形态以及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并从文化认同层面指出,“明清以来存在用岭南专指广东的文化现象”[6]。从距今约12.9万年的“马坝人”到新石器时代的“石峡文化”,再到现今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都代表了岭南文化的发展历程。
岭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从表现形态看,岭南文化主要包括传统音乐、体育、戏剧、美术、曲艺、舞蹈、医药、技艺及民间文学、民俗等形式;从文化类型看,岭南文化又分为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雷州文化、韶文化等分支;从文化内部构成来看,除原有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外,受所处沿海地理位置的影响,岭南文化形成了特殊的海洋文化基因。在开放的进程中又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再加上中原文化的因素,岭南文化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实质和文化魅力,形成了“兼收并蓄、务实进取、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主要特征。
岭南文化的研究成果丰硕。1941年,黄尊生著《岭南民性与岭南文化》,从历史与岭南之关系、岭南文化之特征、岭南文化之暗流与前瞻展开论述;1990年,陈乃刚编著《岭南文化》,概述了岭南文化的发展脉络及主要成就,对岭南文化的现状做出分析;1998年,袁钟仁著《岭南文化》,从地方文化特色的视角剖析了岭南文化的来源构成、价值内涵与历史功绩;2015年,郭杰、左鹏军合著了《岭南文化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的《岭南文库》及丛书《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已出版超过300种,“将有关岭南的权威性研究成果和有价值的资料保存并积累下来,成为了解省情、国情,认识岭南、研究岭南的知识库、资料库”[7]。此外,各高校和组织纷纷成立了岭南文化研究机构,如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新岭南文化中心研究基地、华南农业大学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和荔湾研究院、岭南师范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广东岭南文博研究院等。近年来,还有学者从文化类别的角度开展专项研究,包括岭南饮食文化、岭南宗教文化、岭南民俗文化、岭南建筑文化研究等。这些成果都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也为湾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岭南文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分析
所谓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最外在的表现和标志,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制度文化是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规范和准则的统一,行为文化是师生价值观的外在反映。[8]高等职业学校兼具高等性与职业性的特征,其校园文化建设既有一般性也有独特性。把地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既可以实现地域文化的本土传承,建设特色文化校园,还有利于学校接轨本土的企业文化、产业文化、行业文化和职业文化等,实现人才培养的文化层面对接。
从地理形态看,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职院校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学校地处岭南,受岭南文化滋养;二是来自岭南地区的生源占比较大,学生受岭南文化背景的影响较大。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生源的地域特点,在深入挖掘学校历史、专业和行业文化特征的同时,充分运用岭南本土文化优势,建构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实现文化浸润式育人。岭南文化在大湾区高职院校的这种特殊育人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形成文化自信,推动地域文化与主流文化在高职院校的融合更新,增强大湾区文化特色,助力文化的多元多维发展。
(一)梳理地域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内在逻辑,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岭南文化的多元构成与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是岭南地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基和精神源泉。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多样性、开放性与现代性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横向剖析看,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框架下的一种地方文化;从纵深发展看,岭南文化是中华悠久历史传承中的一种文化构成。岭南文化勤奋务实、开拓进取等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其蕴含的海洋文化、华侨文化等因素,为中西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搭建了桥梁。理清地域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辩证关系,挖掘地域文化与地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既可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借鉴依据,也可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二)建设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增强文化认同
将岭南文化资源应用与展示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增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地方人文色彩,形成高职院校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从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角度,将受历史、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影响的地域文化纳入地方学校的文化建设,既从共性的角度注重研究某个静态层面,又从个性的角度重视区域文化影响研究,有助于实现区域文化、区域经济、地方院校三者的互文互动,发挥区域文化在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功用。借助地域文化建构高职院校的文化特色,也可避免校园文化建设的同质化问题,对增进岭南文化自信、促进粤港澳地区的文化认同有着重要作用。粤港澳地区职业院校学生多受岭南文化影响,文化的同源性使他们更易于接受符合岭南文化的思维和方式,相同的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使他们逐渐形成趋于一致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行为规范,并成为传播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推动岭南文化的本土传承、深化与创新,服务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和大湾区文化建设
将岭南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既是对岭南文化的本土传承,也是对岭南文化的大众传播。探索岭南文化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规律,不断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岭南文化育人氛围,可不断促进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数字媒体,以国际化的视野,挖掘岭南文化的现代性特征,通过地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实践传承、数字活化、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发展大湾区高职院校的独特文化价值,让岭南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的魅力,不断扩大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这有助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委“1+1+9”工作部署,推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发挥岭南文化对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文化支撑作用,在更高更深层次推动新时代大湾区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形成兼容并蓄的大湾区文化格局。
(四)岭南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融合发展,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涵养,以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感、文化自信等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岭南文化兼收并蓄、务实进取、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对高职学生职业观的形成、人文素养特别是职业素养的培养作用不言而喻。因此,高职院校要着力发挥岭南文化的隐性文化育人功能,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带领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岭南文化,培养他们务实进取、敢为人先的职业精神,树立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提前适应企业特别是本土企业的文化环境与用人标准,立志成为有匠心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岭南文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应自觉增强建设人文大湾区的主体意识,抓住岭南文化的地域特色,多途径建构校园文化,把深入挖掘到的岭南地域文化资源应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活化、开发文化资源,促进师生对岭南文化和大湾区人文精神的认同,实现区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使岭南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夯实、传承和弘扬。
(一)将岭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核心价值理念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肩负传承和发扬岭南文化的历史使命。学校要把岭南文化纳入自身建设的文化发展方向,探索把传承与创新岭南文化作为文化建设宗旨使命之一的方式方法,以此凝练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突出学校文化建设的区域特色、历史功能和价值追求。充分利用已有岭南文化研究的丰硕成果,挖掘岭南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关联性和逻辑底蕴,以文化丰富和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内涵。同时,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时要有别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突出职业教育文化的特殊性和实践性,抓住地域文化和产业文化的特征,彰显校园文化人文性与职业性兼具的特色。
(二)融合与固化制度体系,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非制度文化
在融合与固化制度文化时,把岭南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学校的文化制度体系建设,挖掘各职业院校的行业特点与岭南文化的内在联系,从上层建筑、制度固化的角度贯通岭南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路径,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非制度文化。多渠道开展以岭南文化为基础内容的宣传教育,如各种报告、讲座、媒体宣讲等,向学生正面讲解岭南文化的传统与当代应用。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作用,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如公众号、短视频等讲好岭南文化故事,让岭南文化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挖掘各学科的岭南文化资源,利用岭南文化发展专业文化特色,让岭南文化深入专业教学与实践中,实现文化传承与专业教育的一体化,实现对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利用岭南艺术特别是岭南建筑、岭南音乐、岭南武术、岭南画派、岭南茶艺、岭南雕刻、岭南刺绣等资源,让学生在学习和体验中品味岭南文化的魅力,形成岭南文化的自发传承。
(三)构建具有岭南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依托岭南建筑、装饰、饮食等显性特征,建设高职院校建筑、场所、景观等环境文化,营造具有岭南风情的校园人文氛围,以文化环境温润学生心灵,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场景中受到岭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岭南文化的环境育人作用。作为文化载体和文化符号的校园建筑和标志性景观,如人文走廊、特色建筑、历史名人雕像、宣传标语,以及独具特色的“畅朗轻盈、绚丽多姿”“求真与传神、求实而写意”[9]的岭南园林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环境载体,易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促进学生实地了解岭南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内在关联,思考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精神理念和价值取向,进而涵养品格,实现文化浸润和文化认同。同时,在校园标志景观建设时,还可选取与岭南本土相关的行业、产业文化内容。
(四)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行为文化育人活动
以岭南文化为基础在校园内外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育人活动,建设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社团,组织学生开展岭南地方历史文化创新、岭南文化作品创作(如岭南古驿道创作)、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如粤剧、潮剧、岭南技艺、岭南古建筑修缮)等活动,让学生成为岭南文化实践的主体、代言人,推动区域文化协调发展。
首先,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在学校各类文体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征文比赛、读书工程、书画比赛、设计比赛等融入岭南文化相关内容,将岭南文化与日常的校园生活与学习活动相结合。其次,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与岭南文化相关的社团组织或工作室,如粤剧、醒狮、武术、龙舟、茶艺、漆雕、文创、潮剧、雷剧、客家山歌等,在学校有关部门指导下开展活动,在学生中形成一股岭南文化潮流。再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与各高职院校各专业密切相关的、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如建筑类高职院校开展岭南古建筑群保护与活化专题调查、工商类高职院校开展大湾区商业行业与组织专题调查、涉外类高职院校开展海上丝路茶叶贸易专题调查等,让学生实地考察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岭南文化的历史与现在,在研学与实践中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最后,走进社区文化活动。即以岭南文化为特色,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包括校内的宿舍文化活动和校外社区服务等,引导学生将岭南文化内化于心并运用到社区活动中,从而让文化思想融入更大范围的生活背景中去。
岭南文化作为地域文化融入地方性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与便利条件,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通过对岭南文化的传承、活化与创造,激发岭南文化的优势与活力,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支持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构整体文化格局。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9-02-18)[2024-05-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2/18/c_11241314 74.htm.
[2] 田丰.岭南人文精神与人文湾区[J].学术研究,2022(2):43-50.
[3] 黄玉蓉,曾超.文化共同体视野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10):59-65.
[4] 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3-10-08)[2024-04-20].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10/content_6907766.htm?jump=true.
[5] 冯雷.理解空间:20世纪空间观念的激变[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
[6] 金宝,左鹏军,崔承君.关于岭南文化的整体性认知:《岭南文化辞典》编纂的若干思考[J].学术研究,2023(3):1-10,177.
[7] 《岭南文库》岭南文化的四库全书[EB/OL].(2007-05-08)[2024-04-21].https://www.gzlib.org.cn/gzzz/151755.jhtml.
[8] 史洁,冀伦文,朱先奇.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5(5):84-85.
[9] 梁明捷.对岭南园林风格观点的统一认识[J].艺术百家,2013,29(S1):146-148.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