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研究

2024-08-15张庆堂沙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2期

[摘 要]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推进产教融合,在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院努力塑造“源于企、立于德、精于技、成于恒”的产教融合文化,以加快培养符合江阴地区345产业链群需求的高职人才。这一努力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为江阴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基于此,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产教深度融合视角,提出了一系列实践措施,以期为广大高职院校提供有益借鉴。

[关 键 词] 产教深度融合;高职产业;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2-0005-04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推动高职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通过整合产业资源、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了一种新的高职教育模式,为解决教育与就业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成功的实践表明,深度的产教融合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还可以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研究并推广这种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职产业学院的概念和特点

(一)高职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高职教育是指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旨在培养具备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所需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其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适应性强、技术实用性强的专门人才,满足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聚焦实践能力培养,注重职业技能的实际应用。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立即适应工作环境并胜任具体工作任务。

(二)产业学院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产业学院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其特点在于与企业紧密结合,以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产学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将教育与产业相结合,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需求。产业学院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紧密的校企合作。产业学院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参与教学设计和开发课程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工作任务,提高实践能力。

二是职业导向的课程设置。产业学院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产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课程内容与产业发展趋势相匹配,使学生能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是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产业学院注重建设一支专业化、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教师具备产业背景和实践经验,能够将实际工作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培训。

四是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产业学院注重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如虚拟实验室、产业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为了加快培养江阴345产业链群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所需的高职人才,并全面提升地方职业院校专业教育质量,学院致力于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以解决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此,学院开拓了一种新的产教协同育人文化,即“源于企、立于德、精于技、成于恒”。同时,首创了“双长双带、双班双导”的校企双轨互融育人模式,并且制订了系统且实用的江阴高职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培养方案。这些改革措施将有助于加强校企合作,确保产教融合办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学习借鉴

为了确保成果的有效实施,学院进行了深入学习,借鉴相关文件和规划,如《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并对省内高职教育现状进行调研。之后,结合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该学院的实施方案。在此过程中,学院搜集、鉴别和整理与装备制造业相关的文献,认真研究和分析,以保持对前沿动态的清晰了解,为校企双轨互融育人模式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实践探索

为了深入了解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需求,学院以多个典型个体为单位,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分析和了解。同时,还组建江阴高端装备制造校企合作联盟,确立双理事长,并设立秘书处,由双秘书长负责具体实施工作。联盟依托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进行专业建设,采用双带头人制度,按照不同专业方向进行订单式推动,而且每个订单班将实施双班主任制和双导师制度。通过这些实践探索的举措,更加贴近职业岗位的具体需求,了解职业岗位和学生的具体需求,从而更好地调整和优化高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双带头人制度和双导师制度的实施,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成长。

(三)质量提升

为了提升专业教育的质量,采取“双长双带,双班双导”的措施,注重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需求。提出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四方共同培养县域人才的理念,并将共同开发的学习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同时,重新规划现有的专业建设和教学设计,并不断优化现有的教学过程。还根据企业的用人反馈,不断进行调整和提升。通过以上措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的共同参与有助于确保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的高职人才。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专业教育的质量,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四)实施评价

经过多年的实施和评估,学院的育人举措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许。学院的育人模式成为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2)的典型案例,而且在2023年江苏教育网上刊登了我院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的文章。学院的育人模式紧密聚焦江阴装备制造产业,与产业链中的具体岗位群对接,以小分队的形式将学生派往企业进行岗位实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实践工学结合,锻炼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双长双带制度的建立和双班双导制度的落实,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解决了当地企业用人短缺的问题。这样的评价充分肯定了育人模式的有效性和实践成果。它不仅反映了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也证明了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成功。学院将继续坚持这一育人模式,不断改进和创新,为培养更多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三、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发展策略

(一)推进产教融合课程的开发和更新

产业学院作为教育与产业二者契合的一个整体,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产业学院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发展策略,其中包括推进产教融合课程的开发和更新。以下是关于如何推进产教融合课程开发和更新的一些建议。

1.学院应该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了解行业的需求和趋势,从而更好地确定开发和更新课程的方向。例如,通过与汽车制造企业、维修公司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等合作,学生可以参与实际项目,锻炼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程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的渠道,促进产业的发展。

2.学院应该成立专门的课程开发团队。这个团队应该由学院的教师和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组成。教师可以提供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而行业专业人士则可以提供实际应用的技能和经验。团队应该制订清晰的课程开发计划,并按照计划逐步推进课程的开发和更新工作[1]。

3.学院应该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产教融合课程的开发和更新应该紧密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技能要求,突出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可以通过实地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4.学院应该不断开展评估和反馈。在课程开发和更新的过程中,学院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评估机制,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和学生参与评估,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5.学院应该积极推广课程成果。一旦课程开发和更新完成,学院应该积极推广课程成果,吸引更多的学生和企业参与。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推广会、培训班等形式,向外界展示课程的特色和优势,增加课程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建立产教融合的机制和平台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就业需求的变化,需要建立一种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策略。其中,建立产教融合的机制和平台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实践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1.为了构建产教融合的机制和平台,高职产业学院需要与各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成立联合实训基地或设立产教融合研究中心等方式实现。学院可以与相关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估,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对接。

2.学院可以建立产教融合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项目实践等机会。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设立实习基地、建立实训中心或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来实现。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3.学院可以建立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实验室或孵化器,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孵化和资金支持等服务。通过与企业合作,学院可以提供创新创业项目的资源支持和市场对接,帮助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的商业项目。

4.学院还可以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与企业共同制订学生评价标准,设立行业认可的技能证书和资格考试,将学生的实际能力与职业标准对接。在此过程中,邀请企业代表参与学生的综合评价和毕业论文评审,以确保学生的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匹配。

5.学院应该建立产教融合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搭建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网络课程和资源,使学习更加灵活和便捷。同时,学院可以与企业共享实习就业信息、行业动态和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3]。

(三)发展职业教育创新项目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职业教育需要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技能和知识。为此,高职产业学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推动职业教育创新项目的发展。

1.与当地产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学院可以了解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教育创新项目。例如,学院可以与当地制造业企业合作,开设智能制造技术培训课程,培养高素质的智能制造人才。这种合作模式可以确保学生获得实际应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2.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促进教育创新。通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在线教育平台等先进技术,学院可以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方式。例如,学院可以建立虚拟实验室,让学生通过虚拟环境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此外,学院还可以开设在线课程,让学生可以灵活地选择课程学习,提升学习效果[4]。

3.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创新项目的研究与实施。通过与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合作,学院可以获取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理念,将其应用到职业教育创新项目中。例如,学院可以与某大学的工程学院合作,开展新材料应用技术培训项目,培养具备新材料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

4.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创新项目的国际化发展。通过与国外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学院可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并将其应用到自身的职业教育创新项目中。例如,学院可以与某国外高职院校合作,开展学生交流项目,提供国际化的学习机会,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深化产业合作,提供实习与就业机会

高职产业学院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学院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实现。学院可以与当地的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合作。例如,学院可以与当地的制造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院可以紧密跟踪产业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5]。

另一方面,学院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项目。学院可以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例如,学院可以与当地的酒店管理公司合作,将酒店作为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酒店管理技能。同时,学院可以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和待遇,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实践经验并得到相应的报酬。

此外,学院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可以是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机会,如学生可以与企业合作进行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等。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发现并选拔人才,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五)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产业适应能力

为了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产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教师方面:

1.提供专业培训:学院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行业培训、工作坊和研讨会,以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的最新变化和趋势,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

2.实践经验分享:邀请行业专家和成功的从业者来学院举办讲座和进行交流,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见解。这样的经验分享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3.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让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的成长。导师可以提供实际案例、指导教学方法和技巧,并与年轻教师分享他们在产业中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产业需求。

4.推动产学合作:积极推动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产学合作项目。教师可以参与这些项目,与企业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并将这些经验和案例融入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产业适应能力。

学生方面:

1.实习机会: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提供学生实习机会。实习可以让学生接触真实工作环境,了解产业需求。学生通过实习能够获得实践经验,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产业适应能力。

2.项目驱动学习:学院可以引入项目驱动学习教育模式,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来学习和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3.行业导师:与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建立联系,邀请他们担任学生的行业导师。行业导师可以提供实际案例、职业规划建议和行业动态,帮助学生了解行业要求,并引导他们在职业发展方向上做出明智的选择。

4.职业规划辅导:学院可以开设职业规划辅导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的就业前景、薪资水平和技能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职业规划指导,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并提前适应产业的变化和需求[6]。

通过以上措施,教师通过专业培训、实践经验分享和导师制度的支持,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行业洞察力,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实习机会、项目驱动学习和行业导师的指导,能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掌握实践技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可以有效解决教育与就业的矛盾,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产业学院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总的来说,产业学院的出现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希望这种模式可以在更多的高职院校中得到推广和应用,为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燕.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赋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技能形成视角的考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36):28-31.

[2] 胡君,刘宜胜,叶玲.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3(11):7-10.

[3] 齐媛媛,宋晓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优化策略探究[J].对外经贸,2023(11):129-132.

[4] 张志权.深圳中高职教育集团建设之路[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6):56-62.

[5] 屈毅,张丽平,张卫婷,等.产教融合背景下产业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3(11):85-87.

[6] 朱显明,高云茜,闫瑞涛,等.基于产业需求的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共生模式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3(11):129-132.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