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劳动育人的实践路径
2024-08-15朱恒萱
[摘 要]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适应新时代新人培育、加强高校党建引领、开展劳动育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体制创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围绕服务学生、过程管理、创新创业育人,可将劳动育人工作下沉到学生社区。因此,劳动教育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新时代“三全育人”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举措。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聚力整合,营造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成效显著。
[关 键 词] “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职院校;劳动育人;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2-0089-04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全国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模式和推进路径做出了顶层规划和全面部署,凸显新时代语境下,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独特意义[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赋予劳动教育新的时代内涵。“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为促进在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劳动育人实践提供了一种全方位、多元化的解决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是劳动教育对新时代教育号召的精准回应。高职院校重职业技能培训,轻劳动精神培育,职业教育和劳动育人融合度不高,再加上职业院校学生年龄较小,从小物质条件充裕,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不重视劳动现象频发。因此,基于“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教育阵地,将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和学生社区有机融合,探索劳动育人的实践路径,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意义重大。
一、劳动育人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的价值意蕴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是高职院校学生锻炼劳动技能的重要载体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性学生组织。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不仅可以参与到各种社区活动中,还可以积极参与社区的管理和运行,从而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劳动技能。首先,可以对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的相关劳动资源进行挖掘,如图书馆管理员、物业义工、社区事务服务、楼栋清洁管理、社区安全巡查员等劳动岗位,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承担责任等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其次,定期组织社区劳动实践活动,具体劳动实践可以由各院系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应满足每次不少于2个小时,比如“雷锋纪念日”“植树节”“迎新生”“月度文明宿舍”“五一劳动节”“劳动最光荣”等主题的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怀和服务意识。最后,社区还需要打造劳动文化建设和宣传类的文化教育场景,开展“党员先锋行”讲座活动,将红色文化基因与劳动教育相结合,鼓励宣讲走进宿舍。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是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新生态的重要平台
在“五育并举”的视野下,传统的授课形式只局限于课堂教学,缺乏实际应用和互动性,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需要。一站式学生社区可以打破这种局限,为思政育人工作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通过社区平台,学校可以推出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如在线讲座、主题讨论、思政作品征集等,为学生实现德育生活化、价值塑造日常化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学校还可以在社区中设置专题板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思政热点、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第二家庭和第三课堂的作用,以便高职院校能够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思政育人工作,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路径的丰富和完善。
(三)“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检验高职院校学生劳动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劳动价值观是指对劳动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和评价,鼓励人们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发展,认为劳动是一种正面且有尊严的活动[2]。它强调个人通过劳动可以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并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一站式学生社区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社区相互分享各自的劳动学习经验和心得,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劳动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对劳动价值观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社区教育活动能对学生自身的劳动习惯、劳动价值和劳动技能水平进行直接检验。学生还可以通过社区服务活动展示劳动成果,巩固他们对劳动的价值认同。同时,其他学生也可以通过社区了解各种劳动成果,从而互相学习和借鉴。学生社区是高职院校通过整合资源后提供综合性职务的环境,学生所展现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水平和劳动素养均是学生社区开展劳动育人活动的质量体现。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下高职院校劳动育人的发展困境
(一)学生主体参与度不高
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社区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近年来很多青年受“佛系”“躺平”等网红文化的消极影响,产生“劳动无用”“直播暴富”等错误思想,丧失了劳动的意识、态度与能力。因此,许多学生对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意识,他们更加关注个人前途和学习成绩,缺乏对社区发展的认同感,认为社区治理与自己的利益无关。另外,学生社区治理的决策过程和结构通常缺乏透明度,学生难以了解决策背后的原因和目的。这种不透明性可能导致学生参与的兴趣不高,因为他们无法看到自己的努力能否产生实际影响[3]。学生社区的参与机会有限,还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参与到决策过程中。这可能导致其他学生感到被边缘化和排斥,从而减少了他们社区治理的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社区的发展。
(二)学生社区劳动实践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
打造具有职能作用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其目的不仅仅是育人塑人,更要通过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为教育载体,发挥高校的党政领导力量,引领思政教育力量和管理力量共同发挥作用,使全方位的育人目标和育人理念达成。劳动实践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缺乏整体规划、目标设定和策略布局。这导致实践活动开展存在片面性和盲目性,无法形成持续的、有针对性的影响。过于注重任务完成和社区服务,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发展自己的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但目前的实践活动缺乏对这些方面的培养和引导。社区劳动实践往往只有短期的参与和活动,缺乏长期的支持和跟进。这使得学生的成长和实践的效果受到限制,无法形成持久的影响力。大多数高校并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社区和劳动育人的相关性,无法有效融合和做出二者相兼容的顶层设计方案,在系统性和全面性制度设计上未融合发展,同时劳动育人方面的机制保障也并未实现区域性的统筹发展,使得一站式学生社区过多集中在自身场域的发展,无法与其他主体协同发展共同推进家庭、社会和政府等多领域的工作。此外,在劳动育人的课程保障上,工作重心过多集中在日常生活的劳动教育,无法开展多元化的课程建设实践活动。
(三)无法汇聚资源形成合力
一站式学生社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把党政领导、专业教师、学工队伍、社会项目、行政管理等多个资源进行汇聚后下沉到学生社区一线,积极连接校内外各育人力量,把各类育人要素、育人资源汇聚,增强育人效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品德素养。然而,尽管这一概念已被广泛提及和重视,但育人合力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障碍。学校、社区和企业等各方面应加强资源整合和合作,共同支持学生社区劳动实践活动。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大部分高职院校认为学生社区管理由学校后勤处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由学工处负责,与学校其他主体并没有直接关系。这使得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劳动育人发力点仅仅来自后勤处物业和学工力量,其他像行政、思政、党委、团委等部门并不能参与到学生社区服务活动中。实际操作中,育人力量难以下沉,无法实现全链条育人,专业教师参与度低,导致“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建设存在感低,无法将浸入式教育融入育人实践活动中。
三、“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下高职院校劳动育人的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从创建劳动文化氛围、整合社区资源、优化劳动育人课程、建立劳动实践评价体系、协同育人五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推进劳动育人的实践路径,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推动教育创新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加强学生社区建设,营造劳动实践文化氛围
线上线下联动,积极构建学生社区劳动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自我劳动和外界宣传劳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劳动价值观的熏陶[4]。一是要党建引领社区管理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引领作用,提高学生社区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劳动蔚然成风。二是积极打造学生社区劳动教育园地,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例如组织学生自编自演戏剧、音乐和舞蹈等表演活动,展现学生的才艺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三是引导公益企业、社会组织进社区,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机会,如暑期实习、社区服务等,构建“社区+劳动+环境”的育人模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真实的劳动实践。四是划分各学院劳动区域,增设标志牌,并且劳动区域需固定周期轮换,可以相互比较劳动成果,增加劳动教育的荣誉感,与社区合作开展环保活动,提倡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环保行动;学校还可以与社区的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指导,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五是鼓励学生充分挖掘社区劳动文化元素,通过“社区最美景观”“勤劳小蜜蜂”等社区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日常社区劳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并且学生通过寻找社区劳动文化案例能够充分挖掘到劳动文化元素,深化学生社区主人翁意识及对社区劳动教育的认同感。
(二)整合社区资源,统筹学生事务管理
学生社区涵盖了丰富的资源,不仅包括图书馆、宿舍楼、安保处、食堂、教学楼等空间资源,还包括学生组织、社团、志愿者团队等人力资源,还有服务资源、日常活动资源、互自助资源等。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为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服务和活动。共筑先进的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劳动教育阵地,科学规划、设置劳动体验专用场所,设置社区监督员、社区资源协调员,共同推进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成立学生事务管理团队,提供全方位的劳动支持服务,包括劳动教育信息、实践活动、劳动技能培训和指导等。以社区劳动资源洗衣房、楼栋清洁等岗位为依托,挖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资源,设置劳动督导员,让学生在日常社区劳动过程中学会劳动、享受劳动。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各类劳动问题和困惑,让各类劳动教育引导活动处于有序状态。提升学生事务管理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确保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三)优化劳动育人课程,打造劳动教育特色
大多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方面的课程仅为选修课程,师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属于边缘化的课程。然而随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观念重要性不断提升,开设劳动育人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是十分必要的。要建立完善的劳动育人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一系列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应该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要将劳动和专业课程相互渗透。如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搭建“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践+学习+落地”的创新课题体系,“4+4”的学生社区劳动教育体系。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他们的劳动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另外,应涵盖社会义工、集体劳动、志愿者活动等公共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四)以劳动素养为导向,建立劳动实践评价体系
劳动素养是指个体通过劳动实践获得的一种能力和品质,包括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态度的塑造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5]。学生的社区劳动可以分为日常生活劳动和社区劳动两类,需要对学生社区劳动具体清单和内容进行明确,对参与劳动的学生进行规范化指导,建立劳动实践评价体系,定期评价学生劳动成果和劳动技能水平。评价体系应该综合考量个体的实际操作能力、劳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注重过程性评价的权重,不断提升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评价指标应具备一定的量化可操作性,以方便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评价结果的反馈。通过大数据和职业市场需求,关注个体在劳动实践中的职业发展潜力与竞争力。以小组为单位上交小组劳动调研报告和个人劳动心得体会,对社区劳动中综合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以学分的形式鼓励学生。评价还应该公正、公平,避免“一刀切”的偏见和主观性评判。明确劳动实践的目标和要求,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统一的评价指标,确保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通过劳动实践活动的设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技能、塑造态度,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评价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评价结果和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积极改进。融入综合素质评价,劳动实践评价体系应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形成全面、多维度的评价结果。
(五)打造共育队伍,实现协同育人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中,需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多主体共同办学育人的治理理念,进一步围绕学生、关注学生的育人路径。高校思想政治体系是一体与多元的关系,需要每一个主体都参与育人活动,实现协同育人。共育是指家庭、学校、社区、老师等多方合作,共同育人的一种方式。首先,要打造共育队伍,需要多方密切合作,聘请专门的劳动教育导师引导学生开展劳动,点燃劳动热情。学校导师还应该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探讨孩子的劳动教育问题。社区应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活动,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劳动环境。其次,打造共育队伍需要建立劳动协同教育的机制和平台。各方通过合作、协作共同努力,实现育人目标。学校可以在社区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育模式,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打造共育队伍需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劳动教育团队建设。劳动教育导师是共育队伍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育人效果[6]。还可以邀请杰出校友和劳动代表进学生社区进行素质教育报告,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将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有机融合。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劳动教育导师的能力评价和提高共育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素养。建立团队合作机制,鼓励队伍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形成合力,共同育人。最后,打造共育队伍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不断拓展劳动教育边界。社会资源是共育的重要支撑,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指导,可以充分调动校内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另外,校外媒体资源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关注育人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为高职院校劳动育人提供了良好的实践路径。通过加强学生社区建设、统筹学生事务管理、开设劳动育人课程、建立劳动实践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高职院校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劳动育人工作的开展,培养更多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3.
[2] 孟杰,冀文琦.劳动教育嵌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价值旨归,内在逻辑与实践理路[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S01):9-12.
[3] 孙正嘉,胡昊.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模式下劳动育人实践理路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3):21-23.
[4] 杨敏.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模式探索[J].才智,2023(13):117-120.
[5] 林森.基于现代书院制视角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构建路径探究:以泰山科技学院书院制改革成果为例[J].教育进展,2023,13(12):8.
[6] 袁铭,唐传星,姜楠.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价值·基本原则·实践机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6):31-34.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