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
2024-08-14蒋昕彤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科目,是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经典古诗词,这些作品虽然历经时代的变迁,但仍然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品格修养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通过对古诗词的深入研究,使学生感受到诗词歌赋的独特魅力,充分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针对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古诗词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它的表现手法多样,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表达深邃的情感。诗人用高超的语言技巧将意境美、格调美、哲学美加以整合,使学生在品读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情感体验,还有利于其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另外,古诗词用简短的叙述刻画出真实场景,学生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把古诗词中的语言文字转变为生动的画面,促进其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升。从内容的角度分析,诗词包含田园之乐、家国情怀、怀人思乡等主题,诗人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创作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上的熏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使其自觉肩负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最大程度发挥出古诗词教学的价值,为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诗词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愿意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特长与优势。为了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创新授课方式,组织多种形式的吟诵活动。朗朗上口的诗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使其体会到语言之美,精准把控古诗词的节奏、韵律等。在吟诵活动的辅助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调动,学生会主动加入课堂互动中,从生字词入手扫清阅读障碍,为古诗词的深入研究做好准备。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出塞》为例,首先,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细致地读上四遍,前两遍留意诗句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则要把诗歌读通顺。其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以“击鼓传花”的方式抽取几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诵读,其他人要认真聆听他们的发音,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再次,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古诗的音频资料,带领学生以模仿的方式进行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然后尝试分析这首古诗的内涵。最后,学生闭上眼睛,跟随教师的朗读想象诗中画面,深刻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在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中,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以达到充分保障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二)创设真实情境,引导深入探究
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其语言非常简练且具有深意。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够完善,思考问题时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导致他们无法自主分析出古诗词的深层内涵,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真实的古诗情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直观描绘古诗场景。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刺激下,可以更好地领悟古诗内容。此种教学方法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多媒体技术的帮助降低了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难度,同时也极大增强了古诗词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为例,全诗四句,以小孩幼稚贪玩的心理特征为切入点,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溢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场景。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其他同学分享记忆深刻的趣事,用灵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引出了本课主题。而后,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分析“钲”“磬”“玻璃”等字词在诗中代表的含义。教师可在大屏幕上展示稚子弄冰的图片,带领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领悟古诗的深意。
(三)联系日常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古诗词描绘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难免会出现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情况,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教师应从问题的根源入手,挖掘古诗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融入古诗理解中,从文字表面延伸至诗人的内心世界,顺利总结出古诗词的核心主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品味古诗中蕴含的真理,在思想的熏陶和情感的触动下,与诗人产生共鸣,以此丰富课堂体验感。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为例,课堂开始之前,教师询问学生是否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要求学生用流畅的语言描述那一段时光,并简要介绍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感受,从而顺利引出古诗主题。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扫清生字障碍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诗句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分析村居中的“景”是怎样的。古诗不仅描绘了景色之美,还表现了村居中的“人”美,具体体现在“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一句,可知大儿子勤劳,二儿子懂事、心灵手巧,还有后文提到的小儿剥莲蓬时的可爱模样,以及前文所提到的两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学生感受到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激发出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四)介绍背景资料,深化古诗理解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要想加深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从古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生平简介等方面入手。此举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他们积累更多文化常识,还能使其准确地把握诗中内涵,明确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感情,使古诗词教学更加高效。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全面掌握古诗的中心主旨,在互联网中搜索与其相关的拓展资料,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制作成课件,在恰当的时机展示给全体学生。在多元化素材的提示下,学生便能从多个维度分析诗句内容,提升语文学习效率。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为例,在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提前搜集到的古诗背景资料。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联系家属,在南北往返中他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315首诗。在明确古诗的创作背景后,学生自主读诗,借助注释和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对古诗形成初步了解。而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引导他们思考诗人在这首诗里阐述了怎样的愿望。有了背景资料的加持,学生对古诗的核心思想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切实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练的语言、深邃的情感、独特的韵律给学生带来了一场文学盛宴,使其思想意识得到升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优化教学方法,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首要任务,通过创设情境、结合实际、介绍背景等方式,带领学生品味古诗词的深刻内涵,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以此构建高效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