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汽车史上最大丑闻是如何酿成的

2024-08-13翟芳雪王静仪

汽车纵横 2024年7期

日本车企测试造假不是第一次被曝出来,只是没想到这次是五大车企一同翻车。

2023年底,丰田旗下的大发公司被发现,几乎全部车型(超100万辆)都存在质量违规,造假时间长达30年。当时,丰田集团掌门人丰田章男出面鞠躬道歉,称这一行为背叛客户信任,“绝对不能接受”,承诺限期整改。

但短短半年后,丰田章男又出来道歉了。这一次的情况更严重——丰田、本田、马自达、雅马哈和铃木这5家公司被政府通报,在汽车性能测试中存在欺诈行为,一共涉及38款车型、规模超过500万辆。

根据调查,丰田有7种车型(170万辆)出现问题,不仅在行人保护测试中提交虚假数据,还在碰撞试验中非法加工试验车辆。马自达的作假更夸张,在碰撞实验中,用倒计时器控制安全气囊爆炸;还在密闭环境中进行1小时车辆测试,影响发动机测试结果。

于是更多高管出来鞠躬致歉。通报发布后,2024年6月3日,丰田、本田和马自达三家企业的高管分别召开记者会,就相关事件向公众道歉。

这桩日本汽车史上最大的丑闻,导致多款车型停止生产和出货,并将直接拖累日本GDP。此前大发停止生产和出货后,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矿工业生产指数显示,1月汽车工业环比大幅下降15.9%,2月下降8.1%。

可以明确的是,造假事件目前不涉及中国。丰田中国方面告诉我们:“经过确认,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与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车型与本次事件无关,相关认证实验按照中国法律法规,在中国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完成,不存在安全和品质问题,请用户安心使用。”

“动摇日本汽车认证体系的根基”

6月4日上午,日本国土交通省派出5名员工,前往位于爱知县丰田市的丰田汽车公司总部,开始现场检查。

检查的结果是:七款车型不符合日本认证标准,其中包括其过去生产的车型,并已暂停目前生产的三款车型的发货和销售。

雷克萨斯品牌旗下的“RX”车型被政府点名。

在2015年的发动机输出测试时,由于未达到目标数值,使用了为得到该数值而经过电脑调整后重新测试的数据。后来的调查发现,测试用的排气管已损坏,属于数据篡改。

日本国土交通省的调查显示,丰田有7种车型(170万辆)出现问题,其中3款在产车型在行人保护测试中提交虚假数据,例如在引擎盖碰撞项目中本该测车头两个角,结果只测了一个角;4款已停产车型在碰撞试验中非法加工试验车辆。卡罗拉菲尔德、卡罗拉Axio和Yaris Cross三种车型停止出货。

马自达的作假更夸张,在50km/h正面碰撞实验中,安全气囊爆炸靠倒计时,而不是传感器,涉及车型均为日本本土市场销售车型,分别是昂克赛拉、阿特兹以及MAZDA6。

丰田集团社长丰田章男在记者会上道歉称:“我们忽视了认证过程,在没有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就大规模生产了我们的汽车。”

另外,为了通过发动机测试,马自达将车辆在密闭环境中进行1小时测试,当车辆检测到正常驾驶撞风不可能出现的进气温度升高(+5度)时,发动机程序将不会自动调整点火时间。受该事件影响,现款MX5RF和马自达2将暂时停止销售。

本田则承认了过去8年多对20多款新车的噪声(NVH)和排放测试的成绩是虚假记载,涉及22种车型,325万辆车。雅马哈发动机的3种车型涉及在不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噪声实验,铃木的1种车型涉及在制动测试成绩中造假。

“型号认证”是一项兼顾汽车量产和安全的机制。日本汽车厂商在生产新车时,向国土交通相提交申请,接受审查,看是否符合刹车性能等安全性及环保性能相关标准。如果通过审查并进行型式认证,那么只需经过在厂商内部确认是否符合标准,无需提交每辆车的数据,接受国家检查。

日本交通大臣斋藤哲夫说:“违规行为损害了汽车用户的信心,并动摇了汽车认证体系的根基,对此深表遗憾。”

丰田集团社长丰田章男在记者会上道歉称:“我们忽视了认证过程,在没有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就大规模生产了我们的汽车。”

调查还在继续,造假规模可能继续扩大。在日本国土交通省要求内部调查有无违规行为的85家企业中,截至今年5月底已完成调查的有68家。包括丰田在内的17家企业正在继续调查。

日本政府的调查不是空穴来风,源头是去年沸沸扬扬的大发作假风波。

2023年4月,大发公司承认在对8.8万辆汽车进行侧面碰撞安全测试中存在舞弊行为。同年年底,调查大发汽车质量违规问题的第三方委员会发布报告称,质量违规对象几乎扩大至全部车型,包括丰田汽车等其他公司品牌车辆在内,存在违规的车型有64款。

举个例子:在测量正面碰撞时副驾驶席乘客头部加速度的测试中,未配备安全气囊的测试车辆可能会因为假人头部与车厢内部相撞而出现异常值。因此,为了确保通过认证测试,相关人员把提交的数据换成了提前准备好的其他数据。

正因大发造假的影响过大,日本政府决定对车企类似事件进行系统调查。

为什么会大规模造假?

频频造假,频频道歉,然后再被曝出造假丑闻,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套路,有网友戏谑日本车企具有“躬匠精神”。只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相关企业屡屡置自己于造假的境地?

在大发造假事件中,根据第三方调查报告,为了满足丰田快速供货的要求,缩短开发周期,大发一线员工不得不采取一些违规行为。此外,多年来大发一直在不断削减成本,质检部门与销售部门也脱钩,导致质检人员大量裁减。

降本增效没有错,但大发走了歪路。

根据调查,大发从1989年开始在30多年里断断续续出现违规,尤其2014年以后违规行为不断增加。

在2005年上任的来自丰田的会长(当时)领导下,大发推进结构改革,这个过程中开发的车型“Mira e:S”比原来大幅缩短了开发交货期。基于这种成功体验,在后来的新车开发中,要求缩短时间。

2016年变成丰田全资子公司以后,大发面向亚洲市场致力于开发小型车。2022年度的全球销量超过170万辆,占到整个丰田集团的一成以上。但在快速开发、快速供货的最高命令下,时间紧迫的一线开始出现违规行为。

到2022年,负责碰撞测试的部门人员只剩下2010年的三分之一。人少事多,员工只能勉强应付。在压力和资源受限下,不得不采取违规行为来应对的情况,无疑加剧了大发的质量问题。

东海东京情报实验室高级分析师杉浦诚二说,汽车行业太过重视速度,而忽略了认证工作,这是企划、开发和生产都追求效率的结果。

追赶效率是一方面,测试标准脱离企业实际,可能也是大规模造假的重要原因。

杉浦诚二表示,政府制定的型号认证系统规则与汽车制造商的开发之间可能存在脱节。在各公司采取措施防止欺诈的同时,制度本身需要适应时代。

SBI证券的远藤浩二表示,日本的认证考试非常严格,比其他国家严格得多。但这些安全检查标准是1951年制定的,对于许多汽车制造商来说,已经过时且难以遵守。

丰田章男在道歉记者会上也说:“我们采用了更严格的标准”,并表示:“虽然这不应该在新闻发布会上由我来说,但应该开始讨论制度本身。”

追求高效、测试制度有缺陷等因素,也许是这些日本企业作假的动机,但并不能成为其作假的正当理由。

此次事件后,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发表声明中称,将严肃对待这个问题。“这是汽车制造中影响客户安全的根本性问题。这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事件,未来将遵循当局的指导,彻底推动解决认证申请中的欺诈问题,将通过全行业的努力来恢复信任。”

频频作假,频频道歉

鞠躬也许是这些企业表达歉意的态度,但面对测试作假这样的严重问题,企业不能只有态度。

日媒评论称:“每次爆出违规行为,日本国土交通省都会命令各公司展开调查,日本汽车企业的自净能力低下暴露无遗。”

2016年,三菱汽车爆发了严重的排放测试作弊丑闻。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在油耗测试过程中采用了不正当的手段,使得测试结果显示的燃油经济性远高于实际情况。这一造假行为涉及高达62.5万辆微型车型。三菱汽车首席执行官益子修再次道歉。

2022年3月,丰田旗下的日野汽车爆发了严重的排放数据造假丑闻。调查发现,该公司从2003年开始就一直在伪造部分发动机的排放数据,涉及约64万辆车型。

如此大规模的造假,已经触及日本汽车商业和文化的根本,风波可能随着调查的深入还会继续扩散。

2023年,日本第三大汽车零部件厂商(日立和本田组建)大规模造假,相关出货产品超2亿件,不当行为持续大约40年,为造假时长最长的丑闻。

作假丑闻如滚雪球一样,消费者对日本汽车的信任不断被冲击,最直观的影响体现在日本经济上。

大发质量造假问题,导致汽车生产和出货停止,日媒认为这直接导致2024年1月-3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负增长。

很多人预测4月-6月GDP将反弹,但更大规模的汽车造假丑闻被曝出。财务大臣铃木俊一表示:“认证造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

汽车不但是日本在国际上的重要名片,更加是日本国内第一大经济支柱,占整个工业产值的40%,占整个日本经济总量的8%。

帝国征信(Teikoku Data-bank)的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5月,日本8家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企业总数为59193家,总交易额推算为41.997万亿日元。仅丰田就有39113家,达到20.7138万亿日元。

如此大规模的造假,已经触及日本汽车商业和文化的根本,风波可能随着调查的深入还会继续扩散。

编辑 / 王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