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识云台山

2024-08-11杨邹雨薇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4年7期

地上之山,如同人间之人,多不可数。而在我们每个人有限的人生中,能够结缘的山,却少得可怜。因此,我倍加珍惜与每一座山的相识、相知。

行至云台山脚下,我感觉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了,因为只有真实的云台山才能回复我们真实的答案。

上到半山的时候,一片异常的绿带给了我们以惊喜与信心。车子转过一道弯,爬上一个坡,但见阳光朗照的山上忽然呈现出一大片茶园来。那一朵朵圆润的茶树,如一把把的小绿伞,整齐地排列在一面面的山坡上。特别是因为山体的弧度,呈现出的线条之美,远远地望去,茶园仿佛平湖上泛起了层层绿色的涟漪。那种绿,似乎还带着几分青春的娇嫩,散发出乳香,与周边的草木之绿有着明显的差别。

因为距离山顶不远,我们将车停在茶叶公司附近,然后徒步上山。沿着上山公路行走在茶园,一边走一边环顾,但见半人高的茶树,或层层叠叠、或远远近近、或高高低低、或错落有致地布满山坡。那些嫩绿的茶叶,仿佛一朵朵蹿动的火焰,散发出一种难以描述的魅力,瞬间就勾起我在此驻足品茗的欲望。

一位好友说,茶叶生吃更有味!我听了之后,忍不住钻进茶道,俯身摘了两片嫩叶,放在嘴里咀嚼,真的口齿生香,回味无穷。好友说,你别动,刚才吃茶叶的样子很漂亮,再来一次,我拍个照。我遵照执行,俯仰之间,有了一种感觉:于生机勃勃的茶树间采摘茶叶,人的眼里心里也就只有绿色,只有小草般的生命最初萌动。

走到一个山坳,见到茶园间一条新修的栈道。沿着栈道攀登,不久便到达山上。

在观景台向远处一望,但见潇水在山脚宛如一条移动的巨龙,阳光晒照,还反射出粼粼波光。环目四顾,但见这里的山是逶迤蜿蜒的山,这里的水是墨绿色的水,这里的竹木摇曳着缕缕天籁。深深地一呼吸,感觉山风清肺,阳光暖心,于是不禁感慨:虽非龙虎山、武当山和青城山那样的天下道教名山,也非普陀山、九华山和峨眉山那样的天下佛教名山,但云台山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灵境般的清,还有禅境一般的静。

行走在云台山,沐浴着暮春的阳光,欣赏着高空的云朵,呼吸着沾满茶香的空气,我早就忘了都市的喧嚣,忘了在城市罅隙间的忙忙碌碌,静静地享受这山上的清幽而谧,看见几米之外姐妹们倩丽的背影,真是恍若隔世。我叫住先前为我拍照的朋友,要她在我指定的位置拍照,说发朋友圈肯定会吸引不少粉丝。

沿着山脊往下走了不远,便到了云上星空·民宿。我们进入一间一看,感觉真的太美妙了!那精致的空间布局,足可安顿疲惫的身心;那延伸的向东阳台,足可以饱览附近的山光秀色。我想,如若就此住下,到夜间在星空下煮茶品茗,再操弄琴曲,岂非人间仙境?

另一个朋友在民宿里外来回走了几趟,说,此行不虚,云台山真的太美了!来来来,我们要多拍短视频,也许可以吸流量呢!

我刚好接到来电,便走到外面。在几米之外一边接电话,一边欣赏她们几个追逐拍抖音视频的样子,想起微信上云台山的云海,我忽然感觉到自己的心在飞舞,随着云台山的云海翻滚浮沉,感觉特别美妙。

就在我们高兴之际,不知何时生起的几朵云雾突然缠绕而来,掠过我们头顶。特别是一缕云彩,竟仙道般向我俯冲而来,挨近时却又化成乱絮随风而去。

我见了,心里忽然想起一个人,一个与此山有关的人:明末清初大儒王船山!

到云台山不追慕王船山,等于没有来。

我们早就知道山上有王船山塑像,寻到塑像前,看见先生端着茶壶倒茶的模样,我心里感慨不已,甚至忍不住追问:先生当年来此为了反清复明,可以此塑像,难道不怕后人误会你来此是为了山上之茶?!

清顺治十一年(1654 年)八月,三十六岁的王船山,带着第二任妻子郑氏、内弟郑显祖,以及前妻的孩子等家人,四处逃亡。他们隐姓埋名,一路清廷追缉,在辗转多地之后,从零陵北洞钓竹源转来云台山。

我真不敢想象先生当年的狼狈模样:因为清廷缉拿,他从三十岁之后,一直到去世,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隐藏在乡下。甚至在很长的时间内,他一直忍受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按道理,他完全可以捞取清廷的俸禄,但他骨子里的那些气质不许他这样做,所以他只有毅然走向反清复明的道路。

在云台山一年的日子里,他经常也像现在的我们一样,在此驻足眺望,思考着未来的道路。没想到一转身,却已三百六十余年。

“佛宇不可知,云留高树里。日落钟磬声,随云度溪水。”这是先生在这里的吟诵。想起自从清朝建立,无论何时何地,先生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骨气,不肯向清廷低下大明“遗臣”高贵的头颅。我忽然感觉,王船山迎风而立的背影,似乎就在我们前面的山坡之上,令人景仰。

1655 年8 月,离开云台山之后,王船山又携家人流亡到常宁等地,然后像一只疲惫的鸟,驮着沉重的翅膀于1657 年4 月飞回衡阳老家,开始埋头著作,成为一代哲学思想大家,最后终老林泉。其学问虽然博大而细密,但在很长时间里却寂静无闻,直到晚清湘军首领曾国藩整理出版《船山遗书》之后,其思想影响力才真正逐渐为世人所知。尤其是以曾国藩、郭嵩焘、彭玉麟、胡林翼、罗泽南等人为代表的晚清湘军集团将领,大多推崇船山学行。可以说,船山精神是湖湘文化的一脉,是凝聚湘军将领的一条重要精神纽带。

双牌云台山,也因为这位明末清初大儒的栖息,而赋予了文化含量。一座山的自然之美,加上文化的赋能,也就多了一种深刻的内容,多了一种文化的磁场,而这些正是文生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

初识云台山,我不仅闻到了茶场的清香,还领悟到了山风散发而出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