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把半

2024-08-11庞余亮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4年7期

十三把半:指的是在灶膛里烧了十三把麦秸草团之后,再加半把麦秸草。

——为什么不是十三把?

——为什么不是十四把?

其实也试过十三把,火候不够。

当然,也试过十四把,火候过了。

竟然有这么神奇的数学题。但毫无疑问的是,十三把半就是十三把半,美味的蒸小公鸡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如果仔细把“十三把半”这道菜全面盘点一下,用“蒸”这个词好像有点儿不妥当。

十三把半的烧法更加接近于“焖”。

是干焖。

一滴水也不能放的干焖。而且是春末夏初时节,土灶上的干焖。

春末夏初,是相对于初春而言的。那些初春时节,母亲从鸡贩子手中赊回来的小鸡们,原来是不能分辨雌雄的。经过一个春天之后,其实小半个春天之后,就已经分出了雌雄。调皮的,好动的,最容易出卖它们是小公鸡身份的是它们头上冒出来的小鸡冠芽。

母亲很不喜欢这些公鸡。

母亲把它们叫作“公鸡猴子”。

公鸡为什么要和猴子连在一起?

谁也不敢去问母亲。因为母亲心情不好,她需要的是母鸡,更多更多的母鸡,哪怕春天赊回来的小鸡全是母鸡那该多好。

公鸡可以帮家里打鸣啊。

母亲说她不需要公鸡打鸣。

母亲还说她又不是聋子。

母亲需要更多的母鸡,然后生更多的鸡蛋,可以还掉春天赊小鸡的钱,还能够赚上很多很多鸡蛋出来。

因为每年一次的“十三把半”,父亲是很欣赏那些动个不停的小公鸡们的。馋嘴的男孩儿们更是在心中默默和父亲站在一个队伍里的。

整个春天过去了。

远处的麦子们也悄悄拔节了,抽穗了,扬花了,灌浆了。

小公鸡和小母鸡完全区别开来了。先是翅膀上的羽毛,然后是尾巴上的羽毛。

一天天,它们的新羽毛也慢慢长出来了。

母亲喜欢长出了新羽毛的小母鸡。

的确,一开始的时候,公鸡们的羽毛长得相当潦草,就像一点儿也不在乎形象的调皮蛋。但这些调皮蛋的觅食本领相当强,尤其是吃小虫子的本领。

小虫子们全是蛋白质。

刚刚收割了的麦地里全是跳来跳去的小虫子。

有小虫子吃的小公鸡们长得更快了。

有时候,它们跑快了,头顶上的鸡冠就通红通红的,仿佛头上升起了一轮小小的太阳。

父亲把这一切全看在眼里了。

如果再不进行“十三把半工程”,这些小公鸡们就要初啼了。

初啼了的小公鸡就不能进入“十三把半工程”了。

抓捕没有初啼的小公鸡是父亲做的。

收拾没有初啼的小公鸡是母亲做的,必须仔细清除掉小公鸡的淋巴部分,剁开,分好,生姜,葱根,酱油,大麦酒,撒盐。

然后,装盆。

装的盆很重要。

必须是铜盆。两只小铜盆,一只盛放,一只盖住。对合的铜盆沿还必须用调和好的面粉糊住。然后,放进铁锅里。铁锅里一滴水不放。

盖上锅盖。

之后就是十三把半麦秸草团上场了。

麦秸草是刚刚收获的新麦秸草,还有韧性,被父亲的巧手团成紧紧的草团。

第一把麦秸草团点着了。

第二把麦秸草团跟上了。

新鲜的麦秸草团变成的火焰把整个灶房都映衬得亮堂堂的。

第十三把麦秸草团完全燃烧掉了。

此时不能着急,必须再等上二十五分钟。

二十五分钟后,就是那半把麦秸草团的使命了。

半把麦秸草团点着了。灶膛和锅底都被照亮了,又熄灭了。

还必须再等上二十五分钟。

神奇的芳香四溢的“十三把半工程”就大功告成了。

其余的全奖赏给家里半大的孩子。

母亲不吃,父亲也不吃,但他们会看着孩子们吃。

大人们的理论是,春末夏初,半大的孩子像庄稼一样,就要拔节了。拔节需要营养。于是,他们总是会做一次“败家子”,烧出一盆“十三把半”。

小公鸡们你们要快快长大。

孩子们你们更要快快长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