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家庭生活,培育良好品质
2024-08-11刘晓炯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代孩子中出现“注意力缺陷失调”“反叛挑战性失调”“执着强迫性失调”“自我评价过低”等症状的比例明显增加,这些症状大多没有明显的生理病因,而是由于孩子所处环境中有太多外来刺激。如果这些症状在幼年时期没有得到关注,将阻碍幼儿良好品质的养成,最终影响学业和人生发展。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笔者支持家长简化家庭生活,鼓励家长以身作则,追求心灵的富足。
简化玩具。想象一下,我们走进一位孩子的家,家里装满了超过实际空间可以容纳的东西,靠墙堆放着许多储物盒,所有可以利用的空间都被利用。孩子的玩具可以用考古的方式来表现:挖得越深,就会看到越早买的玩具。房间原来的颜色已经看不到,埋在了不断扩充的东西之下。这种塞满东西的状态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窒息,而这种状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不止于此。过多的物质久而久之容易让孩子形成“受之无愧”的感觉,同时会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买东西可以满足和维持情感上的需要。孩子需要玩耍和社交,成长为他自己。如果父母经常提前准备一大堆东西,孩子反而容易在其中迷失自我。
因此,我们建议家长从简化玩具开始。如果家里已经有堆成山的玩具,可以减半,甚至再减半。父母减少孩子玩具和杂乱物品的数量的同时,也就是给予孩子“自由”,建立孩子自己的想象世界。当没人告诉孩子要什么、想象什么,他们就可以学到追随自己的兴趣,发现内心真正的声音,将注意力投入所做的事情。
建立家庭生活韵律。韵律对应孩子了解世界的方式。有了安全感,他们就可以出去冒险,有了会回来的承诺,他们就敢去探险,独自面对。这种周期是他们学习的方式。孩子信赖着一天的韵律结构,也就是家庭生活的可预期性、规律性、固定的脉动。
在与多位家长的沟通中,笔者了解到,由于父母工作忙碌,通常只有在一天的工作完成后,剩下的部分才是家庭生活。这使得如今的家庭生活常常伴随着各种不确定性,难以稳定并形成规律。因此,我们鼓励家长建立家庭生活中的韵律。
也许有家长觉得难以达成。但是,家长越忙碌,就表示孩子越需要家庭生活,也越容易在建立韵律之中受益。我们鼓励家长从一天中的“任意一点”开始,比如在孩子入睡前,为孩子做“明日预览”,告诉孩子明天会发生的事情,这会帮助孩子增加安全感。此外,每日生活中,有一项简单、纯粹且稳定的约定,即有礼貌。当你问我事情,你说“请”;当我回应你的请求,你说“谢谢”,我再说“不用谢”。这种有礼貌的交流对孩子而言,就像童谣一样特别,熟悉又安全。
设置劳逸结合的时间表。如今,学龄前儿童在睡眠、吃饭、学习、活动之外,拥有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少。我们鼓励家长为孩子留出空闲时间。当有时间深入玩耍,孩子才能全神贯注地参与到喜欢的事情之中,这一刻,便是创造力的深层表现。我们鼓励家长尝试观察:孩子什么时候能够完全投入玩耍,这时可以给孩子空间,而不要去“控制”他。因为信任胜过控制。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向家长传达“无聊的好处。”因为在“什么也不做”和“深入创造性玩耍”之间有一道桥梁,这道桥梁可以说是用“无聊”铺设出来的。比如,孩子说:“我好无聊!”家长回答:“那就找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吧。”只要有机会找事情做,孩子就会变得有创造力,从而建立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
过滤成人世界。许多父母往往带着过多的担忧和焦虑,以及还未消化的想法和感受,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然而,孩子需要一定的界限,才能感到安全、自在。他们需要知道、需要被提醒。他们需要见到家长的自我约束以及面对世界的自信。有了安全感与自信,他们便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培养自己的能力,从而解决问题。
父母有强大的内心世界,孩子就有一个有爱、有独特性的人作为他们的模范。他们会明白,你的一些事情他们不知道,但是这些事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学到。这样的改变对父母同样有好处,可以提醒他们找回那个最佳的自己,那个没有压力和担忧的自己。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好的提醒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