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种植活动背后生命的可贵
2024-08-11彭程黄小莲
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幼儿与植物、泥土、水以及各类工具相互作用的过程,并在活动过程中感受自然,展现和释放天性。作为一种有生命力量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种植活动蕴含着生命教育的契机,幼儿在过程中可以感受生命的真善美。然而,当前幼儿园的种植实践存在对种植活动的生命教育意义和价值认识模糊不清、缺少价值导向等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探究种植活动中的生命教育价值,使种植活动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表面化的种植活动,难以领悟生命的价值
种植活动能够使幼儿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认识万物、理解世界,并在活动过程中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这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学习方式。然而,幼儿园种植活动在生命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幼儿园种植活动往往局限于种植的表面过程,例如播种、浇水、观察发芽等,忽视了对种子生命过程的深度理解和探究。这种表面化的种植活动容易将种植行为视为一种任务或游戏,缺乏深入思考。
第二,教师在种植活动中往往过度强调技术性操作,比如土壤配比、浇水量等,忽略了对生命的情感投入。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通过情感投入和体验建立对生命的连接和理解。技术性操作的过度强调使幼儿缺乏对生命的情感体验,仅停留在操作层面,无法真正领悟生命的神奇和价值。同时,幼儿往往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无法形成种植过程中的主动性。
第三,幼儿园种植活动缺乏对生态系统整体的认识,通常只注重个体植物的生长过程,忽略了对环境中其他生命体的认识。比如,部分幼儿无法通过“发现土壤中的蚯蚓”“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等活动,以植物为媒介,进而认识到生命系统的复杂性,也很难对生态系统产生感知。
追溯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在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倾向于将种植活动简化为任务,而非深度体验,这主要是因为教师认为种植活动只是课程计划的一部分,缺乏深度学习的意识。其次,课程设置的限制导致种植活动被视为课程中的一项任务,时间有限难以提供深度探究的机会。教师需要完成各种教学任务,使得幼儿无法得到充分的探究机会。最后,日常教育教学的压力导致教师将生命教育视为次要的任务,而将更多精力放在满足教学任务的要求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忽视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建立对生态系统的整体认识
匠心独运,整合活动方案。在种植活动中,幼儿非常关心亲手种下的植物,关注它们的生长变化,惊奇于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的同时,也会付诸行动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种植活动时应考虑整体的教育目标,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意识,促进他们对生态系统的整体认识。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方案,包括播种、浇水、观察、记录生长过程等环节,幼儿不仅可以亲自动手参与种植,还可以通过观察生长过程、记录生长数据等方式,全面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和过程。
悉心引导,建立积极情感。种植活动作为一种劳动,既是幼儿生活经验的来源,又是幼儿学习知识经验的目的。教师在开展种植活动时应引导幼儿对生命产生情感投入,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生命的神奇和价值。可以通过故事、绘本等方式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注。比如,在播种的过程中,教师给幼儿讲述关于种子的故事,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认真对待每一颗种子,推动它们茁壮成长。幼儿从最初的兴趣驱动到主动实践,不仅能亲身体验种植过程的乐趣,还能深入感受生命的珍贵,从而深刻理解“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思辨探索,激发幼儿潜能。幼儿在种植过程中会习得相关的经验和知识,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当幼儿在万物复苏的春天进行播种、在金秋十月收获果实时,能够更为生动形象地理解书本上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内涵;另一方面,间接延伸出农业生产的相关经验。
柏拉图说教育是通过“讨论”验证我们的经验,幼儿在种植活动的讨论与反思过程中,会对生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考虑,包括如何充分利用种植空间、选择恰当的种植内容、规划合适的种植时间。教师应鼓励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展开思辨和探索,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对生命过程的深入理解。比如在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水和阳光?”幼儿经过思考和探索,认识到水和阳光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没有水和阳光,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趣味盎然,构筑生态环境。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环境,通过在户外开辟种植区或在园所建立自然角落,为幼儿提供充分接触自然的场所,让幼儿在种植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生命体,了解不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幼儿在参与种植活动时,不经意间会专注于树叶上的小虫,痴迷于观察土壤中的蚯蚓。如果幼儿长期生长在人为塑造的温室中,则容易分不清五谷、辨不出花草、认不出飞鸟走兽,缺乏对自然界生命万物关联的理解。幼儿需要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生活,通过参与种植活动,体会不同植物在味道、形状、色彩等方面的差异,探索动物、微生物等与植物的关系,丰富对植物、动物等生命和生长的科学认知,体会万物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种植活动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首选
种植活动作为一种有生活气息和生命力量的教育资源,幼儿可从中学会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从“万物有灵、推己及物”的意识深化到对生命的真善美的思考,从而做到珍惜生命。可以说,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的首选。
种植活动有助于幼儿感受生命之真。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往往有意或无意避免与幼儿展开关于生死的议论。因此,当幼儿就生死困惑向教师提问时,往往得不到适切的回应,从而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可在人类的真实生活中,生存与死亡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教师找到合适的契机对幼儿施以科学的生命教育是必要的。在种植活动中,植物的生与死普遍而常见,这正是真实、鲜活的生命教育素材和生命教育机会。教师通过这样的时机,可以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生命的规律和特点、体验和感悟生命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的真实过程,使幼儿意识到这是自然和世界运行的规律,体悟生命的有限与可贵。
种植活动有助于幼儿体验生命之善。生命之善需要在真实的体验中才有可能理解,而这种感受在种植活动中是随时能够遇到的。例如,当幼儿在种植之初给予种子生根发芽的机会,到培育植物茁壮生长、开花,最后反馈以人类丰硕的果实,这个过程是人与自然双向成就的一种善,能触发幼儿爱护和保护生命的情感和意识。又如,在滚烫的水泥路上看到奄奄一息的蚯蚓后,幼儿会想办法把蚯蚓送回到草地上,这是人对自然的善意传递,也是对生命的敬畏。
种植活动有助于幼儿洞察生命之美。相对德育、智育来说,幼儿园是缺乏生命美育的,这就仿佛教育中缺少了心灵的滋养,幼儿在成长时找不到美好生活的力量。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可以满足“活动教学”原则,以其多样的、鲜活的、美好的自然形象打动幼儿,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不仅如此,更为吸引幼儿的是一些植物特殊的成长时期,比如种子发芽后破土而出时、植株经过暴风雨冲刷后依然存活时,幼儿不仅能够从中感受到植物顽强的生命力,还能够体会到植物绽放的生命之美。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学前课程改革循证决策提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BHA21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