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契机
2024-08-11汪静科
值日生活动作为中班班级管理的环节,对发展孩子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以往使用的值日生牌以购买为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易丢失、损坏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孩子年龄小,另一方面是孩子因病、事假缺席或者节假日导致循环周期延长。于是,教师请孩子们共同讨论、协商解决。
针对值日生牌总是短缺的问题,孩子们讨论出了三种解决方案:再购买一些值日生牌,让丢掉的小朋友赔,自己重新制作。经过投票,孩子们最终选择了“自己制作”的方式。接下来,针对如何制作值日生牌,孩子们开始了尝试。
首先,孩子们仔细观察了原先的值日生牌,并对上面的文字、图案进行了讨论。茉茉:“上面有五颗星,就像我们的五星红旗。”大宝:“这不是五星红旗,没有五颗星。”谦谦:“这个跟姐姐的徽章一样,等我做小学生了也会有的。”教师:“是的,这个是中国少先队队徽。”教师又找了一些其他值日生牌的图片,供孩子们观察和交流。
孩子们将设计方案锁定在小草或者树苗上,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七七:“肯定是小草,值日生要给小草浇水的。”兜兜:“那小树也要浇水呀。”茉茉:“可是小树又不在我们的植物角里。”七七:“我们也有小树的,植物角里的只是还没有长大。”教师:“看来我们在值日生牌上设计的图案要跟值日生的工作有关哦!”于是,师幼共同回顾了值日生的工作内容,再尝试进行制作。制作完成后,孩子们一一解读自己的设计:有的用三个圆点表示值日生三个字,有的画了值日生需要做的事,还有的画了自己喜欢的小花、小草或者汽车等。最终,大家投票选出了得票数最多的3个值日生牌投入使用。
反思:在观察值日生牌时,教师强调的是其中的内容,并未对值日生牌的外形做相关引导。在设计值日生牌时,教师为孩子提供的都是长方形的白纸,导致孩子们只丰富了内容,对外形没有过多的考虑。
在新设计的值日生牌使用时,新问题又出现了:牌子很快就折损了,而重新制作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怎么办呢?孩子们建议,每人设计一个,每人都用自己的,如果丢掉了或者弄坏了就自己补。几乎所有孩子都同意这个方法。
考虑到第一次未涉及外形的问题以及部分孩子未体现值日生特征的问题,这次教师搜索了更多关于标志的图片,而不仅限于值日生标志,并在外形上进行了引导。在设计时,教师请孩子们先在图片中画好轮廓,再增添内容,于是各种各样的值日生牌出现了。
反思: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设计的值日生牌了。但在使用中发现,如果统一存放,每次负责值日的孩子都要花费时间去寻找自己的牌子,自己保管的话个别还是会遗失,补做还需要经过多道步骤。
集中存放、轮流管理的方式在区域牌等其他内容上已经尝试过,因此孩子们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后,决定选择跟生日墙同样的方式——粘贴在版面上,一方面拿取方便,另一方面可以直观地发现今天谁是值日生。
经历了两次设计,现有的值日生牌相比于之前购买的更有价值,也更被孩子爱惜。值日生牌的优化设计需要基于孩子日常使用的反馈,班级每日邀请的是两位值日生,意味着所有孩子轮完需要近一个月,因此值日生牌的方案调整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同时教师在孩子的日常反馈中需要甄别是个性问题还是共性问题;在推进过程中往往与其他课程并行,因此教师需要特别把握活动的连续性。
班级管理涉及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策略的优化过程中需要师幼共同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在循环上升的过程中,师幼都会得到新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