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殷传宗教授
2024-08-10
殷传宗教授,一位潜心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优秀共产党员,一位在物理学界和物理教育界留下丰硕成果的杰出学者,于2024年5月26日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
殷传宗教授于1932年6月出生在安徽省枞阳县,195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普通物理研究生班。毕业时,他主动响应国家的号召,支援大西南的建设,来到建校不久、条件较差的原西南师范学院物理系工作,把自己的终生贡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殷传宗教授参与了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学院)物理系的创建,在学校先后担任系团总支书记、校团委代理书记、系党总支副书记、系副主任、主任等职,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殷传宗教授从教以来,以崇高的师德和深厚的学识,引领学校物理专业不断改革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物理学人才,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学校物理学的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本人也于1993年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殷传宗教授教书育人五十余载,始终坚持“教学研究要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最终要回归教学”的理念。他主讲的《原子物理学》和《原子核物理学》等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此基础上,他于1996年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除了切实搞好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1979年他率先招收了我校首届理论物理研究生,之后又招收了首届物理教育研究生,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殷传宗教授的科研成果引人瞩目。他主持了多项部省级项目,发表了80余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了10部专著、译著和教材。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物理学的理论基础,更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原子物理领域方面,殷传宗教授创新性地将物理上的洪德定则与化学上的配位方法结合,提出了确定原子基态的具体方法,这一发现在物理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荣获中国物理学会和《大学物理》期刊优秀论文二等奖。
在社会工作方面,殷传宗教授亦贡献卓越。他曾担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理事长、四川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重庆物理学会理事长等职务。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二十届的全国核结构大会,源于殷传宗教授和林辛未教授于1986年在重庆主办的“高自旋与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研讨会”。他多次在重庆举办了全国核物理大会、量子力学研讨会等,促进了全国物理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此外,他还曾担任《物理教学探讨》社长,为本杂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殷传宗教授对学院的事业发展和师生员工成长饱含情感、情真意切。1993年,殷教授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三等奖,他将奖金全部捐献给物理系; 2021年,殷教授向以邓昭镜、殷传宗两位退休老教授的名字命名的“传昭教学基金“捐赠10万元,用于物理和电子学科的人才培养等等。
殷传宗教授不断探索科学真理,致力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物理学人才,推动了物理学教育的发展,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殷传宗教授千古!
《物理教学探讨》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