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教学的实践和效果
2024-08-09张兆军
〔摘 要〕 跨学科教学策略是目前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热门领域,这种教学方式适用于各级各类学科,特别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跨学科教学策略的意义,包括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接着,论文遴选出一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过的有效的跨学科教学策略,并对这些策略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这些策略主要包括项目式学习法和联合教学法。最后,本文进一步阐述了实施跨学科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果的原因。
〔关键词〕 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项目式学习法;联合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9 097-099
科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它对于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科学教学方法常常忽视跨学科的教学效果,导致学生难以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和挑战性。近年来,跨学科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借鉴。实施跨学科教学策略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还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等。实施跨学科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本学科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学科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跨学科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跨学科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科学教育中活用跨学科教学的手法,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热忱相当有利。传统的做法往往把知识切割成各自独立的学科,学生只能在特定的课程里探索相应的知识。运用跨学科教学的策略,能够把各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呈现给学生更丰富和更多元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植物的课程中引入一些生活和地理元素,可使学生对植物的生活环境及分布有进一步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让学习变得更有乐趣,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发了他们的学习热忱。
(二)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实施跨学科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和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跨学科教学策略,可以引入数学、语言和艺术等学科的元素,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例如,通过参加设计和建造简单机械装置的活动,学生既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又可以参与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跨学科教学策略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道德和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而实施跨学科教学策略则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获取专业知识,还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创新思维等能力。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规律时,可以引入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讨论地球的环境保护问题,可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实施跨学科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必要性。它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积极推广跨学科教学策略的应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未来的科学家。
二、跨学科教学的实践
(一)项目式学习法的应用及效果
一种依赖项目形式完成教学活动的方式,即项目式学习法,具有鼓舞学生探求知识、增加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其多方面能力的独特魅力。在众多的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方式中,项目式学习法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和显著的优势。
项目式学习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能激发其积极参与的欲望。在实施项目、筹划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将充分投入其中,从而深层次体验科学操作带来的乐趣。例如,在教学种植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实质性的活动,如种植和观察、记录植物生长情况等,确保学生亲身感受植物生态的独特魅力,同时使其学习欲望得到激发。
项目式学习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主动探究问题、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水的特性和形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让他们亲自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并由此引发对科学现象的疑问和解释,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项目式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等活动,这些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节约用水的主题时,学生可以组成小组,通过设计海报、制作公益广告等方式,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项目式学习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它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广泛采用项目式学习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联合教学法的应用及效果
联合教学法是一种将多个学科内容进行整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科间的关联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领域深入应用联合教学法,其成效有目共睹。这种教学法为学生解读科学概念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模式,它能整合不同的学科知识,使学生得以全面参与学习实践,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以天气变化为例,借用地理、物理等学科知识,可帮助学生揭示天气形成的原理,识别影响因素,进一步驾驭天气变化规律。
此外,联合教学法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领域。整合各学科内容,能够让学生探索不同的知识世界,拓宽视野,让他们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全面。例如,在学习食物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态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强化学生的生态观念。
联合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科间的关联性。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将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例如,在学习太阳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物理、地理等学科知识,让学生了解行星运动的原理和规律,培养他们的学科整合和应用能力。
联合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促进学科间的关联性。
三、跨学科教学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果的原因
(一)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跨学科的教学策略,能有效地缩短学生与科学的距离。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偏重知识输入,学生仅仅是被迫接纳和记忆科学的原理和观念,因而对科学的热忱难以产生和持久。而运用跨学科的教学策略,能使科学和其他科目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不但能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还有机会体验科学的魅力和应用。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引入数学的测量和统计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计算植物的生长数据,分析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适应环境的策略。这样的实践探究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的本质,从而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
(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跨学科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其创新思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施跨学科教学策略,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实验的能力。比如在进行天气变化的学习时,可以通过实时观察并记录其变化,让学生得以探究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其实际运用和观察的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跨学科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具有积极影响。跨学科教学策略引入了多样化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能够接触多种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知识。这种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对各个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对科学学习更有热情。比如通过在科学教学中引入生物学、化学、地理等学科的知识,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科学的本质和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小学科学教学领域,跨学科教学策略的使用对增强教学成果、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各个环节,有着显著的作用。本文详细描绘和分析了项目式教学法、联合教学法等多个跨学科教学策略,旨在向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并富有操作价值的教学方式和指导。然而,各学校的地理位置、师资水平以及学生的个人素质等差别,均可能对跨学科教学的成效产生影响。同时,本研究在提炼具体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因其局限性,并未包括所有的有效教学策略。因此,未来的相关研究,或可在扩宽有效教学策略的多样性上更进一步探求,同时,结合更多的学校及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寻求出更能适应不同学习环境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仕才.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新进展[J].教育学报,2017(10):32-37.
[2]李贞.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新进展[J].基础教育论坛,2018(1):51-56.
[3]孙洪章.跨学科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J].小学科学教育研究,2019(5):45-48.
[4]张艳芬.跨学科教学策略在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初中生学习指导,2020(11):25-28.
[5]王洪兵,刘志宏.跨学科教育对小学生科学素养影响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1(2):24-30.
[6]杨清秀.项目式学习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J].外国小学教育,2022(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