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提升幼小衔接教学水平

2024-08-09严雨晴

小学科学 2024年19期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学前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幼儿园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核心阶段,不仅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也是科学启蒙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内容,如趣味性的科学实验、自然现象的观察、科学故事的讲述等,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需特别注意细节和环境变化,确保幼儿在行为习惯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方面能够平稳过渡,避免其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矛盾和心理落差。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桥梁,它不仅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也是幼儿逻辑思维形成和应用过程中经历的重要环境转换。本文将以幼小衔接为主体,深入探讨教师在这一关键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和辅助措施,促进幼儿在行为习惯、科学思维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幼小衔接;教学策略;家园共育;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9 130-132

在幼儿园时期,幼儿接触的教学形式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将游戏活动渗透于一日生活中的方式为主;但是进入小学后,则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教学,以间接地接受知识传授为主,以标准课时和静态知识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刚进入小学的幼儿对此明显难以适应,甚至感到乏味,产生不想上学等的消极情绪。因此,幼小衔接至关重要,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相关辅助措施,帮助幼儿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幼小衔接教学的重要性

(一)激发幼儿对上学的向往之情

学前阶段的幼儿年龄为3~6岁,幼儿到6岁左右,其身体、生理和心理层面都已具备上学的条件,这时,他们也会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好奇心,大部分幼儿对于上小学其实是充满向往和羡慕的。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辅助家长对幼儿做适当鼓励和语言引导。

教师可以引导家长积极鼓励幼儿,时常用表扬、鼓励的口吻激发他们对上学的向往之情,让其从一开始就对“上小学”充满期待,并感到骄傲和自豪。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联络附近的小学进行一次联动,组织“和家长一起参观学校”“我要上小学啦”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带领幼儿园的幼儿来到小学里,参观哥哥姐姐们穿着整洁的校服、系着鲜红的红领巾在国旗下演讲。让他们提前熟悉校园氛围,了解小学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对即将迎来的小学生活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做好心理准备。

教师还可以通过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们亲手尝试各种有趣的实验,比如颜色的融合与分离、磁铁的相互吸引与排斥等,感受这些科学现象的神奇与奥秘。教师可以巧妙地将话题引向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告诉幼儿:“小学里还有更多精彩的科学实验等着你们去开展。”这样的活动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悄悄打开幼儿对未来学习生活的美好想象之门,让他们开始憧憬着穿上校服走进小学课堂,与更多的同学一起探索科学奥秘,成为小小科学家。

(二)培养幼儿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在学前阶段,幼儿在教师的照顾下生活学习,是时刻有幼儿园教师跟随、帮助的集体生活,无论吃饭、睡觉还是喝水、上厕所,都有教师跟在四周,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但进入小学后,幼儿会迎来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教师的主要任务转变为教授知识,学生还需遵守课堂纪律,保持注意力集中,这十分考验学生的专注力和自觉性。课间休息的十分钟是由学生自行支配的,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也是他们需要学习的。因此在进入学校之前,幼儿必须学会自觉、自控,具有一定独立性,并具备自理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幼小衔接完成辅导和基础搭建。

家长和幼儿园都要重视这个阶段,不要误以为幼儿年龄还小,随便糊弄就可以。此时的幼儿是最具灵性和可塑性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极佳的培养时期,如果幼儿能够有规划地、有科学依据地得到妥善的教育培养,对他们一生的身心发展和行为习惯都会起到促进作用,使其终身受益。

(三)提升幼儿社交、与他人沟通和科学思维能力

相较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仅需要和他人沟通、合作,还需培养科学思维,以更加理性、系统的方式探索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沟通方式与表达能力,还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多带幼儿参与科学小实验,引导他们观察、提问、假设并尝试解答问题,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开阔其眼界,还能鼓励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思考。同时,可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内心的想法与感受以及科学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又能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此外,积极报名参加各种与科学有关的比赛和活动,如“我是小小科学家”、科技小制作比赛等活动,也能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自信地展现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将学会如何面对挑战、克服紧张情绪,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最后,通过引导幼儿邀请自己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并尝试做一次小主人,学习如何招待客人、使用礼貌用语等,不仅能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加快幼儿适应能力,完成顺利过渡阶段

如果没有幼小衔接,幼儿离开幼儿园后立即进入小学环境中,就很容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甚至产生应激反应。过去就有许多这样的案例:不少幼儿刚进入小学时还充满新鲜感,兴致勃勃,但是几天后就逐渐暴露出没有经历幼小衔接阶段的问题:有的幼儿丢三落四,经常把书本、铅笔忘在学校里;有的幼儿很难集中注意力,完全跟不上课程,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幼儿性格孤僻,不敢讲话,甚至可能出现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的情况……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科学的幼小衔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巨大变化很容易让幼儿的身体、心理等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教师和家长都需要为幼儿顺利向小学过渡作好充足准备。

二、幼小衔接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不少幼儿园已经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并将幼小衔接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更是深入了解理论知识,并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和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尽可能让幼儿提早熟悉小学的生活节奏。但是,大部分小学校却没有响应,部分小学教师可能还会认为幼小衔接本就应该是幼儿园的相关工作,与小学无关,从而出现了幼小衔接工作“一边倒”的情况。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但是,不少幼儿园目前仍然存在五育缺失、失衡的情况,不少幼儿园仍然以“智育”为主,只注重“智”的衔接,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过渡教育。这也导致不少幼儿上了小学以后,虽然学习习惯良好,成绩也不错,但是人际交往、行为习惯存在问题。

三、努力提升幼小衔接教学水平

(一)幼小衔接要多方面全力配合

1.做好相关宣传

针对部分家长尚未意识到幼小衔接重要性的情况,教师要做好相关科普宣传工作,适时向家长推介操作性较强的文章,如《孩子入小学前的准备》《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等,使家长和教师形成合力。可利用专家讲堂、理论讲解、实际案例解读等科普方式,让家长摒弃“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的错误观念,了解幼小衔接的真正含义、作用及目的——为了让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生活习惯,获得一定的独立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也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丰富“家长园地”内容

教师要注意运用好“家长园地”,提升家长的参与度。比如,可以布置家长和幼儿一同完成的“打卡”小任务、小作业,逐渐培养幼儿按规定完成任务的意识,以及做事情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家庭和幼儿园要协同一致,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收拾书包、整理和存放个人用品等,以便适应比较紧凑、独立的小学生活。

3.注意个别指导

教师在日常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差异化指导。每个幼儿都存在差异,每个家庭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

4.贯穿至整个学前教育阶段

幼小衔接并不是只有大班的幼儿才需要,而应该贯穿于整个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应充分利用三年幼儿教育阶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培养幼儿扎实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和行为习惯,以及对事物的探究学习兴趣。

(二)提升教学水平,做到科学衔接

教师要保持学习积极性和思想先进性,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素质,做到科学衔接;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不能揠苗助长,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自身的兴趣,从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三)规范系统定制衔接计划,做到明确目标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规范教学系统,定制明确的衔接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做好目标规划,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多参加学习会、交流会和外出研讨会,充分学习当前先进的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还可以运用互联网学习国内外先进案例,系统化地开展幼小衔接教学。

幼儿期不仅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也是激发其科学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的重要阶段。教师应格外重视这一时期的科学教育,将其巧妙融入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多渗透、多推进,做到“润物细无声”。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探索性的科学活动,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其幼小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助力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

参考文献

[1]霍力岩,木全晃子.日本“幼小衔接”热潮剖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5):39-42.

[2]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要求[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3]奥山登美子.幼儿园和小学:编制具有一贯性的教育课程[J].初等教育资料,2003(8):90-95.

[4]霍力岩.日本“幼小一贯学校”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6(5):41.

[5]许艳.美国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9(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