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的融合 内容的融合 方法的融合
2024-08-09李琳琳
〔摘 要〕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为学习其他学科创造了重要的条件。随着跨学科理念的推进,数学和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挖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本文基于跨学科融合视角,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与科学的融合进行探究,同时对跨学科融合做了概念分析,对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跨学科融合;数学;科学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9 133-135
很多数学知识在科学教育中具有广泛的运用。教师要强化自身的跨学科学习思维,善于把数学知识迁移到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能力。科学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教师要围绕具体的科目内容设计数学教育方案,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然与社会。
一、跨学科融合及其意义
跨学科融合是把分属于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统一起来,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知识整合,强化学生的联系思维,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基于跨学科融合视角,各个学科不再是孤立的领域,而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跨学科融合视角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未来发展中成为多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科学融合的注意事项
数学和科学的融合,需要在几个方面引起重视。首先,数学和科学毕竟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因此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融合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两个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不能顾此失彼。其次,由于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有限,理解能力也不足,因此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现实情况,基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融合,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此外,一些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在融合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数学知识在科学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因此也需教师从自身出发,提高跨学科素养。
三、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与科学的融合
(一)教学目标的融合
1.培养观察能力
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重要目标和任务。观察力在数学和科学的学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既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科学现象。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学生需要观察各种图形的形状、大小等特征,才能在此基础上掌握图形性质和规律。而在探索光学、电学、声学等自然现象时,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和观察力,才能获得启迪,进而找到自然现象的科学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既可以在数学知识中寻找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在科学知识中寻找。比如在教学植物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每天的长势情况,用数学方法分析植物一周之内的生长情况,做出统计图和数学模型。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和借助图片、视频等,融入更多的观察信息,并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至于观察方法和技巧,教师也需通过案例教学促进学生掌握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效率。
2.培养实验能力
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科学实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比如在教授“圆”的课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的科学实验,学生需要运用圆板、绳子和直尺等工具开展实验,先用绳子围绕圆板一圈,然后用直尺测量绳子的长度,就能粗略算出圆形的周长以及直径等参数。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既促进了学生对圆形知识的直观认识和体验,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活动可以让学生自主开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寻找实验材料、自主设计实验步骤、自主评价实验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比如在复习小数知识时,教师可以把一份实验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课下可以设计一个测量液体容量的实验。学生用茶杯做量筒,用直尺测量水在量筒中的高度,然后通过求解茶杯的底面积粗略算出水的体积。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小数,比如水的高度是12.5厘米,底面积通常也不会是一个整数,学生需要在不影响实验准确率的基础上对获得的小数进行分析,通过四舍五入等方法提升实验效率。
3.培养合作能力
跨学科融合对学生的综合知识体系要求较高。但是小学生尚处于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阶段,仅仅依靠个人的知识储备,很多时候无法顺利完成跨学科学习任务。因此,教师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比如在组织课外科学活动时,学生可以做好分工,有的给植物浇水、有的给植物除草、有的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有的负责向教师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等,通过这样的集体协作,促进学生合作素质的提高。小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这既影响到他们的数学学习,也不利于他们的科学探索,需要教师引起重视,通过引导,提高学生的合作素养。
(二)教学内容的融合
1.整合教学内容
把数学知识和科学知识整合起来,是推进跨学科教学的重要途径。比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光的反射原理,学生运用激光笔探究角在几何图形中的变化,促进对角的认识。再比如在教学圆形知识时,可以融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科学知识,使学生对“细胞膜为什么是圆形的”这一问题进行追问和思考。教师需提前对所教授的数学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备课阶段就要把科学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科学基础进行融合,避免把学生陌生的以及过难的科学知识呈现给学生。比如一些教师在讲授多边形知识时,引入的是化学中的苯环结构(正六边形),这种高中阶段才会学到的知识超出小学生的理解范围,不适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展示。
2.拓宽教学内容
数学和科学的融合,既要围绕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科学知识进行,也要善于拓展新知识,引导学生在对新知识的探索中获得更好的综合素养。比如函数概念是初中阶段才能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科学活动,促进学生对函数概念的初步理解。又比如在植物生长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光照强度、改变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改变土壤中的养分,让学生逐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函数的概念(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的融合
1.创设生活情境
无论是数学还是科学,都和生活的关系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更好地促进数学和科学的整合。比如教学时分秒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一个石英钟,让学生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借助表盘研究它们的转化关系。之后教师把电池拆下来,把一块电能即将耗尽的电池装上去,学生会看到时针和分针都停止了,只有秒针在“9”的位置上嘀嗒嘀嗒地来回运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秒针会在“9”的位置上来回滴答,而不是在“3”或“6”的位置上呢?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学生可以展开讨论,并在教师的引领下认识石英钟的内部结构和重力对时间的影响。生活中遍布有趣的科学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多一些慧眼发现,多一些好奇和思考,才能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认识生活。
2.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科学发展的产物。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育,可以在化抽象为形象的同时,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实现数学和科学的结合。比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入画图软件或者几何画笔,让学生操作电子笔绘制几何图案。学生运用工具栏中的形状、颜色等功能,可以轻轻松松地画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还可以画出房子、小桥等,通过亲身创作,获得巨大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在当前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比如用互联网查阅学习资料,运用QQ等建立互动关系,利用短视频等拓宽数学视野和科学视野等,都需要教师在数学教育中提升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增强课堂氛围,促进教学效率。以互动关系的建立为例,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交流小组,围绕数学问题和科学问题,在线上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发散各自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探索,同时通过分享和激励,形成互帮互助意识。
3.推进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方向。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立德树人理念的实施,教师需要全面认识数学教育的综合价值,改变以分数和成绩论英雄的思维定式,通过推进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数学和科学的融合。比如教师可以在假期带领学生走进科学技术馆,观看讲解员现场演示科学现象或展示科学材料,并且通过亲身参与一个个有趣的科学发现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数学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科学探索过程,给学生讲解蕴含的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和学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将来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民族复兴作出贡献。今天的小学生从小被溺爱和呵护,大多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对此,教师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积极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勇敢地走进社区和社会,感受时代脉搏,体验时代气象,成为有理想、有志气、爱党爱国的好学生。
(四)提高综合素养
跨学科融合视角下,教师的综合素养亟待提升。数学教师不应满足于只在数学领域深耕,还要强化学习意识,拓宽学科视野,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数学和科学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教师跨学科思维的培训,鼓励教师自主探究多学科融合的方法和路径,课题组围绕暴露出来的问题一起研究,寻找对策。另一方面,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备课习惯,结合数学教育目标和任务引入科学知识和内容,使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形成完整统一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比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三角形,包括建筑设计中的三角形(简支梁、斜拉索等),并把学生分组,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积木和各种拼接材料现场制作桥梁,看看谁做的桥梁最稳固。只有这样设计教学思路和步骤,才能保障教学效率,促进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良好衔接。此外,数学教师要和科学教师经常互动交流,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展开切磋和探索,基于跨学科思维,拟定教育方案,评价各自的教学成果,实现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的目的,提升各自的综合学科驾驭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和科学的关系,还有待相关教师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挖掘,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和能力,使他们从小就能具备综合思维,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养分和素质。
参考文献
[1]周福岭.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科学与数学教学的碰撞[J].天津教育,2023(33):158-160.
[2]熊张晓.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式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
[3]田辉明.小学数学教学中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J].智力,2023(21):17-20.
[4]张雪.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合数学知识的探索与实践[J].教书育人,2023(1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