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的实验教学创新
2024-08-09曹月元
〔摘 要〕 随着新课标的发布,小学生综合素养培育成为当下小学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小学科学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应用大幅提升了教学效率与效果。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直观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一些枯燥、复杂的科学实验过程,通过图片、视频展示出来,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信息化在科学课堂的运用,符合新时期互联网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要求,本文将就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展开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 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9 055-057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包含了生物、环境、材料、宇宙天体、机械工具以及物质世界等各个方面。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科学思维、探索能力等,其中大量的实验活动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小学科学教师应该顺应新时期教学改革形势,在科学课堂上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弥补教学资源及实验器具等的不足,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实验教学效果。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科学实验课堂呢?
一、提升信息化教学意识与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也迎来了创新与变革,互联网+教育也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弥补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提升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等。但受长期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得少,教师个人演示过程单调,导致学生难以跟上实验步骤,出现实验步骤错误、缺乏操作兴趣等问题。对此,教师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并注重个人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搜寻更多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科学教学情境。教师应进一步提升个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能力,在实验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化课堂展示操作过程,弥补资源不足,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明确信息化课堂教学原则:其一,把握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能够结合教学内容需要,准确使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其二,把握信息技术使用度,避免过多或过少使用,遵循知识教学为主,信息技术发挥辅助作用,不可喧宾夺主,促进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提升。作为小学领导层及各地教育部门,应该加强信息化课堂评价,通过评价督促教师合理、高效打造信息化教学课堂;强化小学科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定期组织信息化教学研讨会以及培训,强化信息化教学意识,提升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
通过多方努力,打破传统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信息化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实验课堂参与积极性与理解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成功率与实验学习自信,助力学生爱上实验课堂,通过实验课堂拓展知识、积累经验。
二、丰富实验教学资源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的知识基础与教学资源。但由于小学科学受重视程度不高,相关实验教学资源较少,对于部分地区小学生而言,动手操作实验往往是一个难得的学习经历,成功完成实验过程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小学科学实验都是由教师操作,学生观看。而信息化资源的融入,能大大弥补教学资源不足的现象,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取实验教学所需的图片、视频资料。相较于教师的演示,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实验过程,并结合资料一步步开展实验操作,既避免实验资源浪费,又能提高实验成果。因此,教师应该巧妙应用互联网,丰富教学资源。
比如说,有很多实验、知识点无法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来展示,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过程。如《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在教学影响天气的因素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课堂展示地球自转、大气环流、地形与海洋等,可以利用形象化的天气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相关图标,鼓励学生观察当天天气并动手画下来。在教学《食物在人体肠道里的消化》时,可以通过动画生动展现过程,让学生能够深刻认识、理解知识点。信息技术可以弥补教学资源不足以及实验无法落实的问题。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化课堂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巧妙运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与资源,弥补当下教学资源的不足,完善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实验观察能力,促进小学生爱上科学课堂,并能够通过科学课堂增加知识量,提高综合素养。
三、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是科学教学的基础。实验过程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过程,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科学知识视野。小学科学包括动物、植物、地球、宇宙、微生物等各方面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基本概念、掌握科学规律,对学生当下及未来学习与生活都有着积极影响。但由于实验操作时间长、步骤严谨,往往开展得较少,学生实际操作更少。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实验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时,教师开展实验教学除了准备实验用的常见的盐、面粉、沙子,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搜寻更多水与物质溶解的视频,如铁块、塑料颗粒、固体糖、橡皮泥等,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先对水与物质溶解有初步的概念与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动手试一试水与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结合视频中的步骤去操作并记录。相较于书面上的图片,互联网资源更加丰富、直观,且能够观察实验过程及变化,让学生的操作积极性更高,能够观看到更多物质与水溶解情况,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对科学课堂的喜爱,从而提升学生科学知识学习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对于一些溶解时间长的实验,可以通过信息化课堂,观看到很多长时间溶解实验过程,突破了以往课堂时间少,无法落实实验的困境。
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利用视频展示实验过程,不仅可以反复播放,帮助学生看清实验过程,还能节约教学时长,为学生动手实验留出时间与空间,进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与效果。
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知识范围、促进学生对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认知,提升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的实验时间与空间较少,对于一些物理与化学变化过程,缺乏动手操作,学生难以理解。而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资源来观察、了解实验过程,观察实验注意事项,弥补学生观察视觉局限,打破时空限制,提高实验成功率与操作效果。
如在教学《降水量的测量》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教学视频,让学生观察降水量测量过程与步骤、所需要的测量工具以及测量方法,提前了解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测量成功率与准确度。但由于受地区限制,降水量的测量缺乏对比数据,教师通过与其他地区教师开展互联网合作课堂,让学生可以同步了解其他地区学生的实验过程以及测量数据,并对各个地区降水量不同有充分认知。信息化课堂弥补了传统教学课堂效率低下的不足,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视频来进一步全面掌握测量实验注意事项;打破时空限制,弥补实验数据不足、缺乏对比等问题,能够与其他学校学生共同合作,分享实验数据,同时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感受科学实验中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能力等,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痛点,进一步提升了科学实验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教师作为学生科学知识积累、科学实验指导的领路人,应该充分顺应教学改革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去认知世界、理解知识,加深知识印象。教师应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让实验教学落实到位。
五、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科学是严谨的,科学实验过程需要做到步骤正确、操作方法高效、实验技巧标准等,只有操作过程有效落实到位、步骤正确规范,才能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有效。科学实验运用到的设备有些并非来源于生活,学生尚未掌握操作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使用规范的电子文件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操作前了解注意事项,这样不仅避免了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还能够让学生提前做好实验准备,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如在教学显微镜观察身边事物时,教师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将显微镜的运用规范等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实验内容以及实验注意事项。同时,相关交流沟通工具可以用来督促学生制订实验观察计划、交流沟通实验过程等,搭建起了师生交流沟通渠道,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外学习实验操作技巧以及科学实验知识点。再如一些科学实验需要长期观察,像植物的生长、天气的变化等,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定期交流、提交实验数据、提出实验问题等,提升了实验过程延续性,确保了实验过程与结果完整性。小学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教师还可以及时答疑解惑,为学生生活中的实验操作提供思路,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过程中常有失败现象,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记录学生实验过程,并分享给学生,一起总结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之处,从而在下次实验时加以纠正,便可大幅提升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技能。我们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58ye1cnagReOS0OUKcB/1nMi3dw0T5x9LLsVWw8Dxsw=化时代,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实验过程,了解实验规范,从而及时纠正并提升个人实验操作技能。
为了使学生规范地操作实验,保证实验效果明显,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r/SNq4GoGvjOFASGyO1OQCtGkK6Jw/nl8kx1e0NYfNQ=,有准备地在实验前对一些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要领进行模拟演示,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技巧,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通过信息化交流沟通,实时分享实验进程与成果,总结实验过程存在的不足,促进实验成功率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
六、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对小学教育也带来了较大影响。信息化资源丰富多彩,弥补了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少的不足,让学生可以观看到更多实验过程、了解更多科学实验相关知识,尤其是一些与时俱进的科学发现等;信息技术促进了小学科学课堂的高效发展,节约了教师板书与口授时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学课件来了解实验过程,将更多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实验操作与自主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成功率;利用信息化交流,拉近师生距离,提高科学实验交流沟通效率,也让不同地区学生可以享用同样的科学学习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课堂打破时空限制,弥补地区实验资源的不足。总之,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该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运用信息化教学推动科学实验教学效率与效果提升,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峰.浅谈信息化教学指导下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程开展方式[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5):1-2.
[2]扈文华.浅析现代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J].智力,2021(8):145-146.
[3]查莉琳.“活”用信息技术“助”探科学奥秘: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实验中活用“信息化”助推器刍议[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2):58.
[4]杨慧成.科学管理应用至上: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4):23-24.
[5]卢程.实验环境信息化实践教学练兵法:南京市秦淮第二实验小学科学实验室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2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