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中的“四真”
2024-08-09黄国胜
〔摘 要〕 基于教科版教材的项目式学习课例,通过项目体系的勾勒、实施和评价,从如何提高项目式学习中的“真问题”“真合作”“真探究”“真评价”四个角度,制定项目式学习中的“四真”实践策略,将项目式学习的理念与现行教材紧密结合,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9 010-012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倡导跨学科综合学习。作为一种灵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新型课程形态,项目式学习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独特优势。教师在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筛选适合进行项目式学习的部分,通过项目体系的构建、实施和评价,可进一步将项目式学习的理念与现行教材紧密结合。
一、基于教材的项目式学习课例研发经验
(一)基于教材,梳理可扩展的项目式学习主题
对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实践应用类课例进行适当的挖掘延伸,就可以找到学生项目式学习的“入口”。
以“山体滑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为例,选择本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山体滑坡”作为对应“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项目式学习的内容。(如表1)
再如“造一艘船”,对接五年级“沉浮”单元开展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选材、设计、制作、测试、改进等环节,系统地经历“造船”过程,在实践中建构沉浮规律等认知。
[教科版教材内容 相对应的项目式学习课例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山体滑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1.山体滑坡是怎样发生的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2.如何加固山体 4.土壤中有什么 3.怎样设计更加合理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4.防止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7.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
表1 教材内容与项目式学习的融合
(二)研读课标,建构项目式学习的概念体系
构建概念知识体系更易于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科版教材主要逻辑框架是科学概念,表现形式是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围绕一个核心概念进行编著。用同一概念去解决不同情境的问题,逐步上升到解决复杂的问题,这是教科版教材的特点和优势。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建构主义理念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聚焦概念性知识。因此在核心知识的目标上,两者契合度非常高。
“山体滑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衔接的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课标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领域的分概念11.3表述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条概念基本能涵盖本单元所需要达成的主要概念,最终建构起“山体滑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项目知识体系的基石。
(三)资源整合,设计单元整合的项目式学习
在“山体滑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案例设计中,对山体滑坡成因的模拟和检测环节,真实的原因多样而复杂,除降水量、植被、坡度以外,可能还涉及土壤成分、人为因素等,在案例设计中不能完全体现,需要对其进行选择和整合。这种系统综合的项目式思考方式更多地受学生课堂生成的影响。因此在课例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多种情况加以限制和整合,甚至有时需要将内容简化或删减,从而使设计更具可行性。
二、基于教材的项目式学习课例设计与优化中的实践策略
(一)“真问题”的实践策略
真实的问题情境,可以是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真实想研究的问题。设计情境应考虑以下三方面的“真实”。
1.情境的真实,摄取生活情境的真实要素
“山体滑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项目的驱动性问题为:山体滑坡是怎样产生的?阅读材料中,当地山体滑坡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涉及的数据都是真实的,让学生将知识与真实世界建立内在联系。
2.问题来源的真实,指向问题意识的真实发展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目标,该环节由学生提出相关真实问题作为驱动性问题设计的参考。如“造一艘船”项目,采用KWH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呈现真实问题(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船的类型、材质、浮力已有一定认识,但缺乏对浮力概念的系统认识。在Know一栏中的这些关键信息,就是项目式学习所要解决的概念目标。而在What和How一栏中,他们对船的构造、负重、动力尤为关注。造船比赛是本项目的最终活动,因此直接以造船比赛为问题情境更能体现问题来源的真实性,能更好地驱动学生深度投入项目活动。
3.思维的真实,注重概念能力的真实迁移
“山体滑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项目中如何解决山体滑坡频发带来的危害?学生首先要明确解决“怎样”的问题,因此要对山体滑坡产生的因素进行调研和系统分析:山体滑坡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或者天气?容易发生滑坡的山体有哪些相同点?其次再明确任务的目标:防治效果标准是什么?受到的限制条件有哪些?学生讨论后明确了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思维的真实性有效引发了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保护了学生持续研究的兴趣。
(二)“真合作”的实践策略
实现高质量的真合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1.共识动力,技能互补
共识动力,技能互补,实现自我察觉与他人认知的双发展。每个项目组都会拿到一张项目合同,让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达成“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将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等共识。根据每个成员的特长主动分工,改教师指派式的角色定位为自己来选择学习伙伴。这种自发搭配成若干异质的学习小组有较强的凝聚力,每个人的“角色”不同,但一致的目标更能激发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责任感,也让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整个团队的合作才能完成一个项目的研究。
2.规则落实,高效沟通
规则落实,高效沟通,让个人表达与集体倾听实现双互动,有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建立一些研讨中的规则,能促进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深度理解。如“山体滑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项目中在对模型进行加固的讨论时要求:独立思考2分钟;每人提出2个以上想法。
制定讨论规则,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驱使”学生必须参与合作,且需要用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遗漏。这不仅触发学生认真倾听的主动性,也提升了接收信息的质量,让表达与倾听实现双互动。
此外还可制定提问、汇报、倾听等规则。
(三)“真探索”的实践策略
项目式学习注重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探索可行方案的能力。采用启发性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知识点对方案进行论证、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解决模型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能引导学生自由、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提供范例,启发思考,引导学生创建高阶思维
一些障碍性条件的讨论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生,强化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设计防止山体滑坡的方案时,选择怎样的材料进行加固才能有效地防止山体滑坡呢?教师事先提供了一些方案建议,让学生讨论每个方案的优缺点。用纱网模拟护栏,在山脚设置防护栏,防止滚石的掉落;用草皮模拟植被,在整个山坡大面积种植植被,山坡有了植被的遮挡和植被根系的固结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用石膏模拟水泥,将山坡用水泥填封,水泥抗风防水,可以有效防止滑坡的发生。
这些方案的特点在于都尽量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现实感”。学生在讨论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时,需要思考这些材料在建模时有什么优点,又有哪些缺点。
2.问题引导,思维迁移,提升学生问题解决意识
在实验实际操作阶段,学生会遇到如用矿泉水瓶子模拟降雨,每次产生的水流大小、覆盖面等有差别等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实验进行数据采集?如何用“降雨量”与“滑坡”严重程度进行对应分析?
在两个关键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讨论后最终以洒水车为灵感,采用了“喷灌系统”。它具有喷灌覆盖面大、出水量大小可调节等优点,解决了测试环节的难点。而数据的采集,可以考虑以相同时间不同的水量,或者是相同水量不同的时间,模拟降水量大小和降水形式对山体滑坡的影响,最终以测量流出的泥沙量作为评价方案有效性的方法之一。
(四)“真评价”的实践策略
1.创新评价内容
项目式学习评价强调对学习实践和最终成果的有效评价。借助合适的量规,一方面让学生对照自己和同伴的行为,引发自我反思,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索、创造和合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高阶认知策略。在“造一艘小船”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实践”评价制定了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技术类实践等评价量规,分别从“信息收集、筛选和整理”“讨论”“技术操作”等维度进行评价。最终成果的评价也必不可少。在“做一艘小船”实践活动中,成果的评价指向学生对于沉浮和承重力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解决制作一艘能顺利渡过大河的小船这一驱动性问题。
2.创新评价形式
传统的口头评价和纸笔测验,主体单一,多以教师评价为主,且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有效评价和记录。相比之下,基于数字技术的评价系统有着显著的优势。如之江汇评价系统能自定义评价内容,给予相应的不同分值,结合生动有趣的动画,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互动课堂能将评价统计和反馈到学生和家长的之江汇手机App上,有助于他们及时了解学习情况,也方便家长和学生参与评价中来,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三、基于小学科学教材的项目式学习实践的价值
(一)满足课堂变革的迫切需求
项目式学习是学生围绕复杂的、来自真实情境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项目主题,在精心设计任务与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较长时间的开发性探究,最终建构起知识的意义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对基于教材的项目式学习进行有益的探索,能更好地推进项目式学习在课堂上的有效实施。
(二)实现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课堂的落实
基于教材的项目式学习在项目问题的设计上更注重问题的真实性和开放性,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在一个真实有效的项目问题驱动下,学生会主动地学习不同学科知识,使学习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发生。在项目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都能得到很大提高,能让核心素养更好地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式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李昂.面向深度学习的PBL教学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
[3]夏雪梅.项目式学习:连接儿童学习的当下与未来[J].人民教育,2017(2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