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涩泽荣一与《论语》

2024-08-09陈晓晴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8期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进程,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世界各地对ESG投资和社会责任(CSR)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商业道德”及“日式经营”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尤其是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涩泽荣一的商业道德思想。涩泽荣一(1840—1931年)出生于一个半农半商的家庭,从小便接受系统的教育,学习汉文,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书籍,并在其父的指引下学习经商。有人说,他成长的经历注定了他的人生选择;也有人说,是他善于利用儒家学说,是儒学成就了他,儒学奠定了他思想的基础。该文从涩泽荣一的角度出发,探究《论语》给予涩泽荣一的商业道德启示,以及他是如何对《论语》进行改造利用。

关键词:涩泽荣一;道德经济合一论;商业道德;《论语》;《论语与算盘》;儒家伦理道德;经商之道

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6(c)-0059-05

Shibusawa Eiichi and Analects of Confucius

—Explore the Commercial Rationality in Analects of Confucius

CHEN Xiaoqing

(Guangdong Technology College, Zhaoqing Guangdong, 5261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facing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 demand for ESG investment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is also growing around the world, and "business ethics" and "Japanese operation" have aroused heated discussions, especially the business ethics of — Shibusawa Eiichi, known as "the father of Japanese capitalism". Shibusawa Eiichi(1840-1931) was born in a family of half-agriculture and half-business. He received systematic education since childhood, studied Chinese and read the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 and other Confucian classics, and studied business under the guidance of his father. Some people say that his growing up experience doomed him to make future life choices. Some people say that he made good use of Confucianism. It was Confucianism that made him successful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of his though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commercial moral enlightenment of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how he reformed and used Analects of Confucius.

Key words: Shibusawa Eiichi; Theory of moral economy; Business ethics;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Aba; Confucian ethics; Business

涩泽荣一被称为近代日本资本主义第一人,在近代日本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日本引进并推广了股份制公司制度,以此为基础创建了无数家企业,大大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离开了涩泽荣一的经济活动,就没有明治时期的工业繁荣景象”,由此可见,涩泽荣一在近代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性。

涩泽荣一从小便接受系统教育,学习汉文、熟读四书五经,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孔子的儒家学说。古代中国儒学传至日本,具体的时间与途径虽尚未有明确定论,但从日本的种种社会文化现象中,可以断定日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儒学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涩泽荣一的道德思想首次系统地出现,是在1916年出版的以“道德经济合一论”为核心思想的著作——《论语与算盘》中。对这一点,水野博太指出,“涩泽荣一开始认真地重新审视《论语》并开始谈论以‘道德经济合一论’为中心的经济思想,是他从商界引退后,尤其是日俄战争之后的事情了”[1]。涩泽荣一确实是在明治四十年(1907年),从商界隐退。此后,他将工作重心从商业转向了社会公益事业,对“道德”思想进行研究。他还结合自身的从商经历重新解释《论语》,以《论语》中的教诲作为工商业发展的指南,写出了以“道德经济合一论”为中心思想的《论语与算盘》一书,以及分析孔子《论语》的《论语讲义》等著作,并专注于公益事业及在民间传播道德思想。由此可见,涩泽荣一受儒学的影响是毋庸置疑且深刻的。他努力从传统思想中发现其积极的意义与价值,并运用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涩泽荣一认为,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应注重道德的建设。经济发展不应忽视道德,道德与经济发展应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然而,涩泽荣一的道德思想常被认为具有时代性,不符合时代潮流,以偏概全,从而忽视了其道德思想的当代意义。

本文主要从涩泽荣一的角度出发,通过其著作等相关文献,直面探究《论语》给予涩泽荣一的商业道德启示,分析涩泽荣一是如何结合自身的从商经历去重新解释《论语》,如何合理地从《论语》中提取其“商业合理性”的部分及商业教训的内容。本文首先简要阐明涩泽荣“道德经济合一论”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其次探究涩泽荣一如何挖掘《论语》中的商业教训,最后将孔子的“爱众”思想与涩泽荣一的“恩惠回馈社会”进行联系说明。

1 关于“道德经济合一论”

“自明治六年(1873年)以来,我一直按照《论语》中孔子的教诲来经营自己的企业,并以此在商界终老一生。”[2]这是涩泽荣一在他的《实验论语处世谈》中所提到的。

1873年,涩泽荣一辞去大藏省的官职作为商人投身经济活动时,就已经意识到要发展经济绝不能舍弃道德。要想经营好一家公司,首先要坚持道德操守,即管理者本身作为人必须遵守的规范和标准。涩泽荣一把《论语》作为工商业发展的指南,于1916年出版了汇编其经济思想的著作——《论语与算盘》。

讲起《论语》,人们往往容易认为其是一本讲授道德教诲的书,并把其与反对追求财富名利联系在一起。“论语”与“算盘”,即“道德”与“经济”,二者看起来毫不相干,实则密不可分。为此,涩泽荣一就自己的理解阐述了其二者的关系。他说“算盘要靠《论语》来拨动,同时《论语》也要靠算盘才能从事真正的致富活动,因此,可以说《论语》与算盘的关系是远在天边,近在咫尺”[3]。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在道德之上,道德的建设与普及又需要依靠经济来推动。涩泽荣一认为,道德与经济应保持一致,只有当追求财富与遵循社会正义的道德准则两者相互平衡时,国家才能健康发展。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拜金主义的思想是可怕的。如果没有崇高的信仰,人们首先就会选择自己的利益,以自己的利益为一切行动的中心,做出可怕的事情。企业在发展中也需要有其信仰的存在,否则就无法长久发展。此处的信仰,便是商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商业自觉行为,即“商业道德”。因此,道德与经济并非相互对立、水火不容,而是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的。只有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能保证个人利益的长期增长,并确保国家的健康发展。

大正十二年(1923年),涩泽荣一在东京赤坂区灵南坂日储公司的一次演讲中,将自己的这一信念称为“道德经济合一论”。他在此次的演讲中,强调了“仁义道德”与“殖产兴业”并不矛盾,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他反对把道德和经济割裂开来,也反对片面强调道德建设或经济发展。涩泽荣一利用《论语》中的教诲,强调“道德”建设,其中包含了作为商人的自觉行为——商业道德。除此之外,还进一步强调了商人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修养——国民道德,这也可以说是回到了《论语》的根本。下文从涩泽荣一的视点出发,简要阐明其所述的“商业道德”及“国民道德”。

1.1 “商业道德”的强调

在《涩泽荣一传记资料》第46卷中写到,孔子并不反对个人对财富的追求,但追求财富要符合道义,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涩泽荣一认为,从孔子的“生财有大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教喻中便可窥探出。然而,后世学者却多误认为孔子的“仁义道德”与个人的财富追求是不能两全的,即“仁义道德”与个人的财富追求是相互矛盾,不能两全,二者必然舍其一[4]。

对于孔子的财富观,涩泽荣一有其自身的见解。他认为,通过正道而获得财富的人称为“仁”,“节用而爱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指把自己获得的财富用于救济贫苦民众,则为“仁”上“仁”,可称为“圣人”[5]。通过符合“仁义道德”这条正道获得财富利润,再把获得的财富回馈社会,这便是涩泽荣一所强调的“商业道德”。

涩泽荣一坚信,作为商人要实现“仁”上“仁”,必须让自己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那么绝不能舍弃“殖产兴业”一事。因此,在涩泽荣一看来,要让整个国家富裕起来,政府需要刺激经济活动,发展工商业。

1.2 “国民道德”的强调

上文涩泽荣一强调商业道德的同时,也注重工商业者自身的道德修养,换言之,即工商业者作为一国公民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在身份制时代,“学习”是武士以上等消费阶层所享有的,而处于生产阶层的大部分农工商业者,并不重视“学习”。特别是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商人来说,“学习”并不是开展商业活动所必需的条件。没有“学习”,便无法认字,无法消化《论语》等阐述伦理道德观念的经典著作。涩泽荣一认为,所有阶层,无论身份地位高低,都应重视人性和道德的发展,这也是涩泽荣一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理由。

经历过幕府时代和明治时代的涩泽荣一常以“国臣”自居,有着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他自认是天皇的忠臣,也是现代国家的公民,有着强烈的国家意识。他曾说道,“重视君臣之观念,是日本之精华所在”[6],其根深蒂固的忠君爱国思想由此可见一斑。明治时期,商人的主要职责是以“报国”或追求“国家利益”为主,带有更多的“国家”色彩。“爱国”被认为是一种基本的民族道德,强调国家认同是当时日本人共有的价值观。涩泽荣一所追求的国家是一个通过发展工商业带来繁荣的国家。他主张人人应尽“本分”,希望唤起工商业者自身的民族意识,履行作为“国臣”的职责。涩泽荣一的这一操作毫无疑问是为了提高商人的地位以刺激商业发展,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国家的繁荣。这与涩泽荣一自身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分不开。他认为,商人首先是国家的一员,作为商人,最根本的是要有爱国情怀,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企业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此外,商人要有高尚的品德,即强调商人要提高自身修养,“德才兼备”是商人不可或缺的道德准则。要在重商社会中实现国富民强,爱国意识是前提。为此,涩泽荣一创立了“龙门社”,希望聚集爱国商人,交流经商之道,倡导道德的商业行为,提升商人自身的品格修养以营造更好的商业环境,为国家做贡献。

2 以《论语》为依托的商业道德

2.1 探寻《论语》中的“商业合理性”

1867 年,身为幕府大臣的涩泽荣一作为巴黎世博会代表团成员,跟随德川庆喜的弟弟昭武前往法国。涩泽荣一对欧洲的工业城市、工业设施、城市景观以及经济制度等大为震惊,欧洲的发达程度和支撑欧洲发展的资本主义制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此,他在《青渊回顾录》(上卷)中写道,“我亲眼看到西方人的科学技术有多么的发达,才深深感到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此时意识到西方国家国力强大的涩泽荣一说出了“强国必须富民,富民必须发展工商业”[7]的话。然而在当时的日本,商业是最薄弱的,没有商业,日本的国民财富就无法增加。他认为,“国运兴衰,系于商事”,因此1873 年,涩泽荣一决定从明治政府辞官,进入商界。

要想创业,必须拥有雄厚的财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新时代的知识。然而,当时日本的旧商人阶层虽拥有雄厚的财力和商业经验,却缺乏勇气去学习新知识、挑战新事业。同时,少数意识到这一商机并愿意接受挑战的年轻知识分子往往缺乏财力和实践经验。要想改变日本的商业世界,就必须把这些人聚集起来。 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涩泽荣一提倡“合本主义”的资本主义制度,即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创业。然而,由于当时日本人长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贱商”意识是社会主流思想之一,使得吸引人员进入私营部门并非易事。涩泽荣一认为,要想大力发展商业,首先必须从根本上清除这种思想糟粕。当务之急是提高工商业及商人的社会地位,让民间百姓认识到,工商业并非卑贱之物,正是工商业的发展才确保了国家的繁荣。

古代中国儒学给日本带来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其中《论语》被误认为是“反对追求个人财富”的教本,这种想法也同样影响着古代日本人对商业的看法。事实上,同涩泽荣一一样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日本历史上批判“贱商”意识的经济论者不在少数。比如,把商人的营利行为等同武士获取俸禄的石田梅岩,也试图提高商人地位。受古代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古代日本同样认为道德比经济更重要,应限制经济发展以提高道德水平。尤其是社会地位处于上层的武士,从幼时起便开始接受系统的伦理道德教育,这对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他们来说,为了谋利而成为商人是不可接受的。为了打破这种思想禁锢,涩泽荣一试图从传统思想文化中寻找“商业合理性”的痕迹,寻找一种能让深受中国传统儒学影响的社会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以迎合当时民众的心理。

“《论语》是最没有瑕疵的戒律……我认为可以遵循《论语》中的戒律,以此经商并从中获利。”[8]显而易见,涩泽荣一所寻找的方法便是,积极利用影响着当时日本人价值观的中国传统儒学。涩泽荣一在投身商界后,便以《论语》来约束自己,并在西方商业思想与自己特殊价值观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的关系。事实上,道德与利益之间的冲突并不局限于涩泽荣一本人,而是当时封建社会中人们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在一个深受儒学影响的社会中,为了清除封建残留的“贱商”意识,涩泽荣一利用了人们像信仰宗教一般信奉的儒家学说。他努力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发掘与当时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东西,强调两者并不矛盾。涩泽荣一之所以将《论语》作为商业发展的辅助性论著,是因为他认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是容易被人们接受的最佳选择;也正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重新解读《论语》,这也是当时商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涩泽荣一通过重新解读《论语》中的教喻,赋予了这些教喻以新的含义。在此过程中,他将《论语》的伦理道德观与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联系起来。通过对《论语》的内在挖掘,确立了商业发展与传统思想——儒家学说之间的联系。因此,涩泽荣一利用《论语》向民间倡导“商业合理性”,以发展商业。

2.2 《论语》在商业经营上的规诫——“正道”

涩泽荣一在实际的商业经营上如何合理利用《论语》。他认为,孔子的“节用而爱人”“先难后获”“生财有大道”等均是经济利益方面的教训。更有,“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等都诠释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戒律,无一不体现了孔子的“财富”观。

涩泽荣一认为,《论语》虽不是商业技术方面的教学指导书,但却是规范商业行为和培养正确经商态度的戒律教本。“生财有大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此处,涩泽荣一把孔子的“道”理解为“道理”,是人应该走的“正道”、应该遵循的准则。此“正道”是人们应该向往的地方,是人们应该保持的心灵,为了不跨出这条道路,人人都需要以孔子的学说规范自身[9]。

此外,涩泽荣一还在《论语与算盘》中对“道理”二字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认为,“仁义道德”与“孝悌忠信”是孔子“正道”的代表。孔子所追求的财富与名利,绝对是仁义之财、忠信之名,而通过非“正道”获取的财富、功名,对孔子而言均是“浮云”。因此,在商业活动中,符合“正道”是大前提,遵守“仁义道德”和“孝悌忠信”至关重要[10]。换句话说,“道理”是所有人都应该遵循的准则,是做人的根本,商人也不例外。

只有社会各人各界遵循“道理”,国家才能健康发展,个人才可能实现富裕,并且,只有符合“仁义道德”的财富才能持久,即遵循“道理”是财富永续的条件。而通过“正道”获得财富并将其回馈社会,是涩泽荣一对孔子教诲的又一理解。

3 孔子的“爱众”思想——“恩惠回馈社会”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对鸟兽草木的“怜惜”是“仁”,对父母的“孝悌”也是“仁”,对贫苦百姓的“救济”同样是“仁”,这是孔子“爱人”思想的体现。“爱人”不分大小、远近、亲疏,“爱人”的最终目的则是“爱众”,即爱天下万物、天下之民。

在涩泽荣一的《实业训》中,他对孔子给予大禹的评价进行了解释。“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餐食很简单,而用丰盛的贡品去敬奉鬼神;衣着很简朴,而祭祀时的衣着却追求华美;自己居住的房屋很简陋,而致力于修治水利;对于大禹,我确实无可挑剔。”涩泽荣一认为,大禹在私人事务中尽可能节省开支,在公共事务中不惜花费,孔子赞美了其不追求个人享乐与虚荣,从侧面体现了孔子的“爱众”思想,这也是孔子对待财富的基本看法。此外,“节用而爱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等均是孔子“爱众”思想的体现[11]。

1871年,涩泽荣一出版了《立会略则》,阐明了成立公司的基本简要规则,该著作中同样也强调了要重视“公益”,即社会公共利益。由此可见,涩泽荣一从最初开始考虑投身商界时,就萌生了追求财富和重视公共利益应同步发展的想法。涩泽荣一毕身也参与了许多社会公益服务事业,从社会救济到教育、养老等达600多项,他这种重视社会公共利益的思想与其自身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密不可分,可以说是深受孔子“爱人”思想的影响。

涩泽荣一将实现社会繁荣的希望寄托于工商业者身上。他认为,工商业者从社会累积财富,拥有的财富越多,说明他们从社会获得的帮助就越大。因此,工商业者必然有“恩惠回馈社会”的责任,尽己所能地帮助社会,回报社会,而社会救济工作便是工商业者回报社会的主要途径。他还认为,工商业者是社会财富的汇聚者,应保持“多聚多散”[12]的自觉,始终以社会救济和公益事业为目标,社会将更加健康。涩泽荣一其本人一生都在倡导并践行通过社会救济工作将个人从社会赚取的财富回报社会,以报答国家和社会的恩惠。

4 结束语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打破传统思想中阻碍社会发展的观念,涩泽荣一从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文化中,寻找能推动社会发展的理念,寻找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理论。因此,涩泽荣一对《论语》进行重新解读,加以改造利用,将其作为商业发展的辅助性论著。换言之,他利用《论语》以宣传商业的合理性,将《论语》的传统伦理道德观与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相结合,确立了中国传统思想儒家学说与其当代商业发展理念之间的联系。

涩泽荣一是在中国传统儒学的熏陶下成长,儒学贯穿了他的一生,是儒学奠定了他人生的基础,甚至是推动他走向成功的重要催化剂。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人生经历,注定了他必须活用《论语》,把《论语》当作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对他而言,《论语》是人生哲学,也是经营哲学。

参考文献

[1] 水野博太.渋沢栄一における「道徳経済合一説」の形成過程―壮年期の「学問」と「事業」の関係に対する考察[J].思想史研究,2014(20):40-55.

[2] 渋沢栄一.実験論語処世談[M].日本:渋沢青淵記念財団竜門社,1968:645.

[3] 史少博.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的儒商之道及其启示[J].学术交流,2010(3):93-96.

[4] 渋沢栄一.渋沢栄一伝記資料-論文其他草稿類(一)[M].日本:渋沢青淵記念財団竜門社,1968:359.

[5] 渋沢栄一.论语讲义·乾[M].日本:二松学社出版部,1923:59.

[6] 渋沢栄一.諸々の回顧(一)[J].竜門雑誌,1921(440):10.

[7] 渋沢栄一述,小貫修一郎著.青淵回顧録·上巻[M].日本:青淵回顧録刊行会,1927:378.

[8] 渋沢栄一.論語と予(其一)[J].竜門雑誌,1914(310):12.

[9] 渋沢栄一.青淵百話·乾[M].日本:同文舘,1912:9.

[10]渋沢栄一.高等商業学校卒業証書授与式に於て[J].竜門雑誌,1893(56):10.

[11]渋沢栄一.実業訓[M].日本:成功雑誌社,1910.

[12]渋沢栄一.論語と算盤[M].日本:忠誠堂発行,192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