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喜剧电影的审美及发展探索

2024-08-09王靖芳李劼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8期

摘要:近年来,喜剧电影已经成了每年我国民众年夜饭餐桌上的“固定菜”,每年都有几十部国产喜剧电影问世,竞争非常激烈。我国喜剧电影已经拥有70年的演进历史,审美价值经过一系列的嬗变,诞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特别是千禧年以后,我国国产喜剧电影日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前赴后继的喜剧人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诠释梦想、歌颂美好。该文选取2000年以后的国产喜剧电影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作品中对于主题、叙事、表演和情节的构造,来阐释和探索中国喜剧电影的审美及发展,以期能够梳理国产喜剧电影审美发展轨迹,并力求把握其发展趋势,提出有建设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喜剧;电影;历史;发展;审美;趋势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6(c)-0009-05

The Exploration of Chinese Comedy Movies's Aesthetics and Development

WANG Jingfang, LI Jiegang

(School of Media Technology,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32,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medy films have become a staple on the Chinese New Year's Eve dinner table, with dozens of domestic comedy films released every year, and the competition is very fierce. China's comedy films have a history of 70 years of evolution, and their aesthetic value has undergone a series of changes, giving birth to many excellent works. Especially after the millennium, domestic comedy films in China have increasingly shown a trend of diversity, with a continuous stream of comedians interpreting dreams and praising beauty in a humorous and witty way. This article selects domestic comedy films produced after 2000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mes, narratives, performances, and plots in the works, to explain and explore the aesthetic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medy films, in order to sort out the aesthetic development trajectory of domestic comedy films, and strive to grasp their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ropose constructiv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Comedy; Movies; History; Development; Aesthetics; Trend

喜剧,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及影视艺术题材,已经成为一个受众广泛、可塑性强、流动性强、表达性丰富多彩的艺术母题,具有夸张性、文化性、民族性、情感性和统一性。在我国电影艺术蓬勃发展的初期,喜剧就与电影艺术相伴而生了,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对喜剧性格进行刻画,通过强调对丑与滑稽的嘲笑,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来表达情感意蕴和中心思想。“中国喜剧电影具备丰富的审美效应,这是因为其蕴含了审美客体的审美意识、创造主体的审美创造与欣赏主体的审美体验。”[1]我国的喜剧电影发展已有近7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喜剧电影的题材、人物、情节、动作、神态等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一系列作品的成功反映了中国喜剧电影的审美及发展,为未来中国喜剧电影的审美创新提供积极的借鉴,本文的选题由此而生。

本文选取2000年以后的国产喜剧作品作为研究对象,阐释和探索中国喜剧电影的审美及发展,以期能够梳理国产喜剧电影审美发展轨迹,并力求把握其发展趋势,提出有建设性的发展策略。

1 中国喜剧电影的历史嬗变

1.1 萌芽时期

在1979年以前,我国的喜剧电影处于萌芽发展初期,这一时期的喜剧电影与其他影视艺术一样,是“国家语言”的输出,许多题材都是革命主题的延伸、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场景故事、对反动派的讨伐等,例如《新局长到来之前》《葛麻》《抓壮丁》等影片。从叙事手法上来看,这些作品多是正叙为主,情节戏剧性不强,但胜在表演情真意切、朴实无华,也深受观众的喜爱。

1.2 发展时期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外及港澳台喜剧电影进入国内电影市场,迫使我国的喜剧电影开始转型,城市题材的挖掘、城市人物及其性格的塑造,使喜剧电影的创作呈现繁荣景象,并与彼时流行的“反思”“讽刺”等形成新的创作现象[2]。从1997年开始,冯小刚掀起了贺岁喜剧的浪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民社会、新中产阶层与大众文化的形成,中产审美占据叙事话语的主导权。由《甲方乙方》《没完没了》《手机》《非诚勿扰》等一系列作品所折射出来的是一种市民与新中产的审美意识,这批作品所面对的是已逐步形成的中国中产阶层,这种贺岁喜剧审美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他们的作品在戏谑与调侃中完成对世俗价值的肯定,开启了通过喜剧电影发扬正面能量的新篇章。喜剧电影审美不仅满足于“好笑”,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令中国喜剧电影的受众更加广泛,也更具民族性。

1.3 成熟时期

进入千禧年后,中国喜剧电影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并逐渐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审美风格,徐峥、王宝强、贾玲、沈腾等一系列青年喜剧电影人崭露头角,中国喜剧电影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国外及港澳台喜剧电影在电影市场中的热度逐渐降低,国产喜剧电影具有非常强的市场竞争力。这一时期,喜剧电影的特点主要是摆脱了喜剧原有的荒诞性,而采用了隐喻、讽刺、狂笑等手段,抒写人生百态,任何一个人的人生情感与情绪均可通过喜剧表达,国产喜剧逐步服务于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服务于社会实时热点。“喜剧电影用夸张和滑稽的手法表现外化主角所面临的困境和焦虑,在由优越感释放观众焦虑的同时,通过大量对喜剧性元素的运用来提供一个对故事中的矛盾和焦虑的非现实的解决之道。”[3-5]例如《天下无贼》《我不是药神》等,背后引领的主题探讨远远不只是电影剧情本身。

2 中国喜剧电影的审美特征

2000年以后,活跃在荧幕的喜剧电影代表人物有徐峥、贾玲、王宝强、姜文等,他们的作品题材广泛、笑料不断,整体梳理来看,在主题、叙事、表演和情节方面有许多共同的审美特征。

2.1 主题:以小见其大

电影主题,即电影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和中心思想,将一些在时间和空间上关联的镜头剪接在一起,这些镜头依据某种内在逻辑,共同为影片的主题而服务。正如美国学者劳伦斯·戈尔德斯坦和杰·考夫曼在他们合著的《电影入门》一书中论述的那样,“当镜头一个接一个在荧幕上掠过时,它们只服务于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情感、情绪、精神、意境或者思想,总之是主观的”。电影主题具有主观性、综合性和感染性,运用镜头的组接方式去表达编创者的主观情绪、思想和情感,叙事手法具有高度的综合概括性,对一些镜头材料加以集中呈现,表现出纷繁复杂的情感体验。电影注重渲染情境,从而感染观众,具备感染性。塑造影片感染性的方式很多,画面、音乐等都可以。

例如,贾玲指导的电影《热辣滚烫》以喜剧为内核,于微小处刻画细腻真情,与观众们一起探讨如何将“酸甜苦辣”的生活过得“热辣滚烫”,在合家欢的重要时刻,彰显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正如,影片主题曲《小美满》演唱的那样,“心情铺得再满/也要留一扇天窗/岁月很长”。这个主题描写的是平凡的小人物逆袭的故事,通过细腻微小的主题描写,影片的尾声进一步深挖内涵、升华立意,突破固有的影像叙事框架,用新的思维方式诠释成功。故事的最后,乐莹终于站在了拳击赛场上,纵使苦练多日做好了十足准备,纵使斗志满满一改往日自卑退缩,但面对强大的对手,她这一战并没有奇迹发生,依旧以失败告终。影片并未以惯用的大团圆结尾法豪迈收场,让主人公奇迹般地在比赛中获胜,但此时的主人公攥紧拳头所说的“想赢一次”反而更加掷地有声,因为她不再迷茫,不再游手好闲,不再无欲无求,而是勇敢地去爱去恨,找到了生活的方向,这种蜕变给观众带来的触动,远远比一场比赛的输赢更直击人心。从观众的视角去审视影片的主题,用“胖女孩减肥”的故事来吸引眼球,特别能够引发共鸣,生活中克服重重困难、健身节食减肥成功的人有很多,这些观众,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艰辛。那些还在为生活挣扎的平凡人,能够通过积极的学习与训练,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也是社会正能量的一种体现。风雨中奔波的外卖小哥、奋战高考的莘莘学子、烈日下辛勤工作的建筑工人……这些平凡的人,都通过观看影片得到了积极的鼓励,因此影片虽然描摹的是小人物,但是在社会层面却对不同阶层产生了激励,因此影片的主题可以说是以小见大。

2.2 叙事:紧凑的正叙

国产喜剧电影叙事另一个审美特点是紧凑叙事。比如,电影《热辣滚烫》是按照正叙开展的,在节奏上非常紧凑,有一些情节做了删减,在影片的结尾处揭晓,给观众留足了悬念。故事先是描写主人公乐莹与表妹、妈妈、朋友、男友决裂的过程,为乐莹诸事不顺遂的人生做了一个交代,为后续乐莹在逆境中反袭提供了对比。紧接着,乐莹与昊坤相爱后又分开,在描写乐莹每天勤奋锻炼身体减肥的片段中,影片采用了大量的组接镜头,主人公从200多斤瘦到了120斤,然后偶然遇见了前男友昊坤。一个胖女孩变成了一个苗条健康的美女,让昊坤非常震惊,也让观众感到惊叹。频繁的空间转换让观众感觉故事的叙事非常紧凑,似乎有些情节漏掉了,但却又难以说清缘由,由此制造悬疑感。在结尾处,在大家都以为乐莹会因为减肥成功再次赢得爱情时,乐莹选择了拒绝,毫不犹豫地离开了,留待观众去想象和思考。

2.3 表演:现实与梦想

喜剧之所以引人发笑是因为喜剧表演创作能够脱离现实又回归现实,通过对现实与理想的描摹,来激发观众内心的情感波动。比如,在电影《热辣滚烫》的表演中,主人公乐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如何走出现实的阴霾、拥抱理想的光明,影片的叙述以现实为笔,不设置上帝视角,亦没有主角光环,乐莹离家独自生活、成功找到工作、遇到喜欢的人、尝试拳击运动等,都是她意图走出舒适圈的举动,却不是她华丽逆袭的契机、开启全新人生的转机。平淡的生活并未因这些变化而产生太大的水花,因为生活中不好的习惯需要一点点磨去,封闭的内心也等待慢慢打开。最终,梦想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影像更加贴合真实的奋斗历程,梦想虽然遥远,但只要努力也会有实现的一天。而当梦想真的实现,回首过去的努力,我们觉得不值一提,仍可以继续向更高层次的梦想奔赴。在表演中,女主人公乐莹的扮演者贾玲非常精准地把握了一个被现实打败而颓废的乐莹,以及一个成功实现梦想的强悍的乐莹,这种反差变化,不仅表现在她体重的变化,还在眼神、肢体动作中有所传达。

2.4 情节:感人的笑料

喜剧电影依靠笑料来取悦观众,有的通过动作,有的通过情节,有的通过情境。“喜剧电影创作有一个基本的规定:情节与人物的设计需要有足够多的‘游戏时刻’。”[6-8]在早期的喜剧电影中,例如,香港20世纪90年代时期喜剧电影,多数是通过有趣、滑稽甚至是乖张的动作来引人发笑的,并通过矛盾心理或性格缺陷造成的反常行为来制造笑料。扑跌、厮打、奔跑、追赶、相互扔东西是当时滑稽短片中常见的动作场面,那样的笑料堆叠在今天看了就显得略微低俗了一些。中国喜剧电影从千禧年开始就进入了现实主义书写审美,同时通过情境情节来逗笑观众,在逗笑观众之余还同时作用于观众的精神世界,或隐藏着对某种价值的彰显与批判。国产电影《热辣滚烫》的主演贾玲是一名喜剧演员,经常活跃于各大娱乐综艺节目。她导演的电影《热辣滚烫》虽然是一部喜剧,但是总是隐藏着感人的正面情绪。电影令人印象深刻的几个笑料场景:一是乐莹与昊坤初次相遇,通过情境设定,乐莹误用汽车的大灯闪烁正在上厕所的昊坤,昊坤非常窘迫进而气急败坏地讨伐乐莹……这个情境的设定没有粗俗的语言和滑稽的动作,就是一个误会产生的笑料,让观众心中一乐,同时又突出了逆袭前的乐莹的笨拙;二是昊坤被老板逼得脱衣服露出工作服,就顺手把外套给乐莹披上,乐莹误以为自己拥有了爱情,表情害羞而不敢相信,这一段推动了二人的感情升温和剧情发展。电影《热辣滚烫》的笑料不落俗套,不是纯粹为了逗笑观众而堆叠笑料,而是为了推动影片的叙事发展,突出影片主题。

3 中国喜剧电影的审美及发展趋势

贾玲、徐峥、姜文等作为青年喜剧电影人的代表人物,正值“当打之年”。从他们的创作《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我不是药神》《让子弹飞》等作品来看,结合当下深受观众喜爱的其他国产喜剧电影作品,中国喜剧电影的审美发展趋势包含如下几个维度。

3.1 从宏观走向微观

在2000年以前,我国的喜剧电影创作者们钟情于“大片”,擅长采用历史、战争等题材,运用长镜头来书写描摹恢宏盛大如史诗般的场面,如《夺金》《地道战》等,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的喜剧电影逐渐从宏观走向了微观,主要体现在题材的微观、镜头的微观、造型的微观和表演的微观4个方面。

第一,题材的微观表现在选取生活中平凡的人物和事迹来叙事,从而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用最朴素的故事和语言来彰显时代主题。比如,《热辣滚烫》关注的是处于人生低谷的胖女孩的故事,《我不是药神》关注的是因为抗癌药而积极奔走的特殊人群,《让子弹飞》反映的是民国时代县令与财阀的故事……这些题材从微观处着手,去唤醒民众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更倾向于激发国人的奋斗之心,呼唤民众对社会特殊群体的关注,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同于其他的艺术方式,喜剧通过引人捧腹的方式激发人们内心柔软的情绪。

第二,镜头的微观表现在运用的长镜头较少,区别于其他电影题材大远景、大全景,国产喜剧电影有着微观镜头表达的趋势,着重刻画人物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通过演员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变化来呈现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

第三,造型的微观表现在镜头里呈现的场景和人物造型不再追求大场景的恢宏画面,而是注重造型的空间有限性、人物简洁性。比如《热辣滚烫》中的女主人公的造型没有刻意复杂的服装和妆容,男女主人公都以宽松的运动装为主;又如,《让子弹飞》演员们的服装和妆容比较契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但是也没有过多的妆容和造型去喧宾夺主,让观众聚焦于剧情和演员的表演本身。

第四,表演的微观表现在电影中的演员通过细微的肢体语言、情境变化和面部表情变化来制作笑料,而不是通过原来那些凌乱的打斗、夸张的动作去制作低俗的笑料,这样做可以激发观众看电影时积极思考,也能够净化电影行业风气。

3.2 从讽刺走向隐喻

早期的国产喜剧电影也有不少针砭时弊的作品,如《有话好好说》《手机》等,他们通过讽刺或者反讽的方式去抨击某一种人或者社会现象,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不仅能引人一笑,也能让观众感到痛快、意犹未尽。随着这种直接讽刺的作品越来越多,观众的文化水平和鉴赏水平也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所以近些年的国产喜剧电影审美发展走向隐喻的模式,包括人物的隐喻、台词的隐喻。

第一,人物的隐喻表现在利用特殊的历史人物来借古喻今,达到暗讽的目的。比如,《让子弹飞》中张麻子一角用来比喻那些提倡改革创新、反对封建闭锁的领军人物,通过他的一些荒诞行为来表现改革者的勇气,让观众在笑声中被人物深深吸引。

第二,台词的隐喻表现在通过一些生活化的语言来比喻深刻的人生道理。例如,《热辣滚烫》中乐莹和爸爸吃饭的时候,爸爸问两个苹果一大一小给谁,乐莹说都给自己,比喻要爱自己,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隐喻来鼓励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关爱自己。

3.3 从逗笑走向反思

进入千禧年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人民的文化自信不断提高,这一点在国产喜剧电影领域也得到了印证。国产喜剧电影创作人不再倾向于“无厘头”的逗笑观众的喜剧方式,观众也不满足于低俗的、纯粹堆叠笑料式的逗笑方式,这种局面推动了国产喜剧电影逐步提升影片主题的格局和立意,从逗笑观众走向激发观众的反向思维和思考。具体表现在对他人的反思、对社会的反思和观众对自我的代入反思。

第一,对他人的反思。表现在:国产喜剧电影通过时事热点或者历史中的平凡的小人物来展示人性的弱点,通过令人捧腹大笑的方式,让观众在狂笑之后内心不断发出批判性的叩问。例如,电影《热辣滚烫》中的主人公乐莹与表妹因为房子过户问题发生争吵,场面非常激烈,通过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向观众展示两个女性歇斯底里的争吵与殴打,并引人发笑。但笑过之后,观众内心会不自觉地鄙视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表妹的行为,这就是对他人人性的反思[9]。

第二,对社会的反思。表现在:国产喜剧电影通过逗笑观众的方式针对时事热点或者历史中的标志性事件来抨击“恶”,弘扬“善”,激发观众的反思和讨论。例如:电影《西虹市首富》中,主人公王多鱼在酒店剪了10亿元的发型,所有东西都是租的,还说“我要区别于暴发户”,这种夸张滑稽的情节,引人发笑之余,实则在抨击拜金主义。国产喜剧电影的魅力在于不是通过枯燥的说教去引发观众的反思,而是利用笑料吸引观众的注意,从内而外驱动观众的思维。

3.4 从英雄走向平凡

英雄角色作为电影中的特殊要素总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喜剧电影中,英雄形象总是完美无瑕的,从而保证形象的权威性。而观察近些年的国产喜剧电影,英雄人物的刻画不再追求完美的形象建设,而是通过多维度地展示人物的优与劣,让观众脱离理想主义,更能够将现实代入影片之中。例如:在影片《让子弹飞》中,主人公张麻子是一个惩恶扬善的土匪,他既有与恶霸斗争的勇气,同时又是一个冲动、缺乏计谋的领袖,即使他有缺点,仍然不影响观众对他正面形象的肯定,同时他的性格弱点也制造了许多笑料[10]。

4 结束语

《热辣滚烫》这部作品采用了诙谐幽默的叙事方式和人物塑造模式,其审美表达代表了我国国产喜剧电影的最新审美发展趋势。影片的主题以小见大,叙事紧凑,情节笑料感人,最终向观众表达了只要愿意去奋斗,现实与梦想之间并非遥不可及。结合其他同类喜剧作品来看,近些年来喜剧电影已经成了我国民众年夜饭餐桌上的“固定菜”,喜剧电影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同时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各种信息科技技术对电影的加持,再加上观众审美素养的提升,对国产喜剧电影的审美表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民族文化勃兴的大背景下,国产喜剧电影通过描摹或者刻画时事热点与历史事件中的小人物、小事件,借古喻今,更加契合时代潮流,具有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国民民族认同的重要作用。诚然,国产喜剧电影的审美发展特征绝不只是本文所列举的这些,在接下来的进一步研究中,笔者认为可以喜剧电影的戏剧冲突、叙事特点和镜头技巧为视角,探讨喜剧电影的笑料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另外,通过我国喜剧电影与域外喜剧电影的审美表达的对比,探索我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在国产喜剧电影中的审美运用,也是学界研究的新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 席可欣,张非若.新主流电影中喜剧类型的现状与未来[J].电影文学,2023(4):75-79.

[2] 陈箭箭.当下国产喜剧电影的“游戏性”:文化隐喻与实践方式[J].当代电影,2023(8):67-72.

[3] 王童谣.降格的喜剧精神:21世纪国产喜剧电影创作简论[J].电影文学,2023(16):71-76.

[4] 许昱颢,战迪.价值批判与情感守望:中国当代喜剧影片中的英雄叙事策略研究[J].传媒观察,2022(12):91-96.

[5] 张乾坤.论新世纪国内喜剧电影批评的三大维度[J].电影文学,2022(15):76-79.

[6] 孟琪.当下国产喜剧电影的悲剧化表达策略与文化意指[J].电影评介,2021(19):19-24.

[7] 周粟.从“类型融合”走向“新类型”的新世纪国产喜剧电影[J].中国文艺评论,2021(9):67-79.

[8] 吴琳琳.中国喜剧电影的美学风格演变[J].参花(上),2021(2):103-104.

[9] 邱振刚.喜剧精神的重建:对当前喜剧电影创作态势的观察[J].中国文艺评论,2019(5):40-47.

[10]董鑫.中国喜剧电影审美流变70年[J].电影文学,2022(11):1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