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4-08-09林华

知识文库 2024年11期

高职院校在办学期间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明确不同企业和岗位的用人需求,由此才能够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基于以上理念,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开展期间,可以立足于职业技能竞赛,分析技能竞赛中所涉及的各专业赛项的竞赛要求,竞赛标准以及竞赛重点等,由此革新教学方法,构建全新的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致力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职业技能竞赛是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所开设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在进行过程中更加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因此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进行。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职业技能竞赛对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护理技能竞赛进行论述,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路径。

1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开展的背景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教师团队在不断壮大,招生人数也有所提升。但在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教育问题。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高职教师仍存在教学理念落后的情况,由此导致日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改革滞后,实训条件不足。在高职院校发展期间,传统“重理论、轻实践”教育理念的影响会导致校内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期间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此情况下,反映出高职院校在办学期间教学方向不明确,教学重点不清晰的问题,由此导致院校在教育过程中所培养出的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的需求错位,难以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完成岗位的实践工作。因此,为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确保高职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工作空间,可以针对高职院校招生情况进行有效改革,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的引入,开展以及落实提升院校教学改革的动力,全面调整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针,由此培养出复合型的高精尖人才。

2 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2.1 转变教学理念,革新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更加侧重于护理专业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应用情况,关注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后续的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在职业技能竞赛开展期间,能够使得更多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学生的技能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由此向产教深度融合的改革方向不断发展。在护理技能竞赛的开展下,能够让护理专业学生真正明确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也能够了解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侧重点。因此,在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下,能够有效转变高职院校人员的教学理念,全面革新院校内部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养并重的教学体系。另外,职业技能竞赛在开展期间更加侧重于学生的技能实践情况,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也会针对性地创设更多的实训条件开展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让各专业学生有更多技能实践和企业实习的机会,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增强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2.2 完善课程体系,教学贴合岗位需求

职业技能竞赛与先进的生产技术发展密切关联。在举办职业技能竞赛过程中,会有多方单位的全面参与。例如,在2022年,我国所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主办单位包括国家专业部门,其中有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等,也包括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因此,在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过程中,由多方单位全程参与,确保了竞赛项目内容的全面性、针对性、有效性、竞赛标准的合理性。同时,竞赛的主办单位也为竞赛的开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完善的材料设备和相应的资金支持。因此,护理技能竞赛在开展期间,涉及各医疗行业最新的技术标准和从业要求,真实地反映出医疗单位各个岗位的用人需求。在高职院校领导人员引领本校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期间,能够根据护理专业竞赛的要求、竞赛的目标以及竞赛的难点了解到现阶段的医疗行业人才所需,在明确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后,加大课程的建设与调整力度,保证课程体系的完善性以及有效性,从而确保各个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能够更加贴合医疗单位岗位的实际用人需求。

2.3 建设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能力

职业技能竞赛具有面向企业、面向岗位的特点。在职业技能竞赛开展期间,会有专业的教师参与到部分专业领域赛项的设计以及考评工作中。职业技能竞赛既是学生交流经验、提高个人能力的重要机会,也是高职教师了解优秀教学技巧、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在高职院校教师参与到职业技能竞赛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不同专业的技能竞赛内容、竞赛重点、竞赛要求、竞赛标准,由此累积更多的专业竞赛项目设计的经验,并且在竞赛期间也可以与其他的教师沟通,明确提升各专业实践技能的方式。因此在教师参与到职业技能竞赛过程中,能够掌握新的教学理念,不断钻研新的教学方法,由此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

2.4 优化教评方式,增强实践教学考核

在职业技能竞赛开展期间,高职院校可以以竞赛为契机,根据各专业技能竞赛开展过程中的仪器设备应用要求进行分析,充分挖掘各方资源,加强院校内部实训基地的构建,为学生提供实训操作的机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立,既能够有效革新教师现阶段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技巧的应用,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在各专业竞赛开展期间,高职院校会针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和调整,增加日常教学期间的护理实践教学以及实践考核次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的现状分析

3.1 竞赛目的与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主要是为各高职院校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提供契机。希望不同院校学生在比赛交流过程中,能够提高个人能力,也能够侧面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因此,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设置主要是根据行业标准、企业技术发展水平、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有效设置。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办学期间都非常关注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情况,特别是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和世界技能大赛。在高度关注下,会导致部分教师为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获得比赛的荣誉,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秉承着“为赛而赛”的教学理念,导致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围绕着技能竞赛的要点来进行,围绕种子选手进行集中封闭训练,由此极大地弱化了职业技能竞赛赛项设置引领学校专业设置与优化的作用。在竞赛目的与教师教学理念“背道而驰”的情况下,就难以保证高职院校办学期间对于专业人才的整体培养,也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竞赛指导“双师”素质不高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办学期间更加关注于“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建设,侧重于理论知识讲述,教师与技能实践教师的并行发展。但由于实践教学这一理念提出的时间较短,专业的技能实践教师较少,导致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仍旧较为缺乏。现如今,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招聘新教师期间,会更加侧重于教师的学历,多以硕士研究生为主。这些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较强,能够针对专业内容细致地分析与论述,但大部分新招聘的硕士研究生没有实践经验,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到学校进行教学,由此导致部分教师对于专业对应行业的工作需求、了解较为薄弱,也没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由此导致竞赛过程中的指导“双师”素质不高,缺乏实践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4 职业技能竞赛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案例

4.1 国外职业技能竞赛案例

日本于1962年就开始举办全国综合性技能展、全国技能竞赛大会、国际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等各类活动,并且于1962年开始逐年参加世界职业技能竞赛,于1970年、1985年、2007年承办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同时,日本政府为提高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次数以及影响力,建立了由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经费分摊机制,由此确保国内定期都能够有序地进行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国内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不仅是日本,韩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也受到了世界技能大赛的促进与推动,由此构建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得国家内部人员对于技能的学习以及推崇热情更加高涨。

4.2 国内职业技能竞赛案例

国内高职院校在办学期间,也在不断增强自身对于职业技能竞赛的关注程度,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中所列举的竞赛标准、竞赛内容进行分析,由此推动各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以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为例,在该职业院校办学期间,针对本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进行细致分析,明确该专业在办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后续通过多样的教学改革方式,重构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增设更多校内的实践教学机会,确保本专业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专业的技能。

在该院校,针对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时,积极参考职业技能竞赛中电子商务技术的赛项内容,主要包括网点开设装修、客户服务、运营推广这三方面内容。因此,在院校重构课程体系过程中,建立模块课程、明晰课程体系、设置网站开发或网站编辑岗位,针对性地开展网站页面设计制作美化、Flash动画制作、图片处理等各项课程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在体系构建过程中,针对网点的建立、应用以及后期发展都进行了细化分析,增设了网络编辑实务、网店动画处理、电商网站售前、售中、售后、接收信息咨询、反馈、答疑等工作内容的讲解,由此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实践能力。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将技能竞赛内容与要求对接岗位需求,提高教学知识点的针对性以及全面性。在课程体系落实过程中,则会与企业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一起针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落实与教学进行分析,由此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5 职业技能竞赛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职业技能竞赛在开展过程中,对于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都有着极为明显的体现。因此,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校内教师可以立足于职业技能竞赛内容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措施。对此,本文接下来基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进行论述,由此提出以下五点改革路径。

5.1 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高效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期间,由此为各个专业学生建构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需要贯彻以赛促学的教育理念,落实以才促学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期间,可以应用“项目化”教学理念,由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一支项目训练队伍,针对专业的知识点内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探索,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下,掌握更多的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另外,在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期间,需要关注各专业竞赛活动的开展情况、开展次数,使得校内职业技能竞赛变为常态化,做到竞赛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相结合,由此让学生在定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情况下,了解阶段的个人能力,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校内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可以根据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各专业所设置的赛项进行分析和考量,让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期间拥有竞赛的思维,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实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2 以赛促练,构建实训练习平台

护理技能竞赛在开展期间更加侧重于学生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应重视护理专业学生实训练习平台的构建,为学生设置多样的备赛环节。在高职院校构建实训练习平台,促进学生日常实践操作过程中,可以参照全国技能大赛的竞赛参数标准进行分析,明确设施设备的具体要求,由此围绕重构后的课程体系进行规划,保证实训练习平台的内容设计以及实践标准能够更加符合职业技能竞赛的相关要求,从而引导学生开展多次的练习和深入的探索。在高职院校构建实训练习平台期间,可以针对职业技能竞赛的主要要求以及练习规则、赛制、大赛环节等内容进行分析。例如,在我国全国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赛道总决赛选手规则中,针对选手的实践要求、实践内容有着明确的标记。在此期间,校内领导人员以及护理专业的相关教师可以针对选手规则进行细致分析,由此在校园内部建有实训练习平台,让护理专业学生能够对职业技能竞赛的练习规则和练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5.3 以赛促教,提升“双师”队伍能力

职业技能竞赛在开展过程中,不仅对学生的个人能力有所要求,同时也需要教师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明确各岗位人才需求。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期间,需要全面提升“双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构建一支“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从而保证专业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期间能够将理论内容与实践技巧有效结合,增加学生的思考与认知。在高职院校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可以定期组建教师开展师德师风的学习,保证教师思想理念的端正性,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修养。同时,还需要积极鼓励校内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到前沿专业技术培训学习过程中,并且时刻了解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用人需求,由此确保教学环节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意义。高职院校也应鼓励本校教师能够勇于主持或参与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提高教师课程教学项目的遴选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情境设计和教学资源建设能力。在“以赛促教”理念的全面落实下,能够保证高职院校教师针对职业技能竞赛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全面掌握各专业赛项的主要标准和内容,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让校内教师既能够讲述就业理论课程,又能够提高企业实际操作技术的能力,由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队伍。

5.4 以赛促改,改革创新教学方式

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在设计竞赛内容时,会根据时代下的学生技能要求行业发展方向、企业岗位需求、知识技术等各项内容进行分析。因此,高职院校相较于职业技能竞赛而言,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都有一定的滞后性。为有效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覆盖面。在教学方式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以及领导人员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围绕职教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借助于智慧职教服务体系,由此实现“教材+微课+MOOC+SPOC+教学”的深度融合,确保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得到丰富的知识,开展有效的实践。在教学方式改革创新过程中,也需要确保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有效构建。校内领导人员可以基于AR、仿真模拟线上学习平台进行分析,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都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实践分析、探讨。在虚拟仿真平台的有效应用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在职业技能竞赛开展过程中,侧重强调学生团队协作沟通力、抗压力、职业规范能力等内容,因此在教学方式改革过程中,可以根据以上要点进行分析,通过项目制教学模式、真实场景式的构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

5.5 以赛促建,建设职业教育教材

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建设职业教育教材期间,校内各专业教师应当全面贯彻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重视学生能力提升的同时,关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系统性地培养复合型的专业化人才。在教育教材设置过程中,需要根据专业所对应的岗位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了解不同企业相关用人标准以及岗位职责设置等内容,从而保证教材的设置能够更加贴合新时代下的用人要求,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技能,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教材内容的设定需要与各岗位的职业标准进行有效对接,确保教材的针对性、导向性,由此通过教材内容的全面设置、有效规划,构建一套更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另外,在建设职业教育教材期间,高职院校领导人员、专业教师可以与相应的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到更多实际的工作案例,由此确保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具体指向形式以及实践操作意义。在校企深度融合下,能够有效开发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项目教材,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有效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探讨过程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6 结语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开展期间,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教师需要针对职业技能竞赛的相关流程、竞赛重点、竞赛标准进行细致分析,由此在全面贯彻“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理念下,革新教材内容,提高教师团队能力,构建实训练习平台,由此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

(作者单位: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