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
2024-08-09张云鸿
以“双减”理念为指引,小学语文要推进科学化育人,构建有品质、有内涵、有互动的良性育人环境,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实现提质增效。现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困境分析入手,探索小学语文提质增效育人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性分析“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提质增效育人的基本实施原则与有效对策,以期更好地唤醒学生学习热情,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优化,践行“双减”育人理念,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语文在培养人、完善人、启迪人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优势,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充分发挥优质文本在文学性、思想性、情感性方面的特色,提高学生文学修养的同时,完善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以“双减”理念为指引,小学语文要有效探寻提质增效育人工作的切入点,为学生构建有品质的课程学习空间。同时,语文课堂教学要为学生自主进步提供有效支撑,如何落实“双减”政策,实现提质增效育人,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需要探索的一项重点。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困境分析
“双减”政策是教育部为解决困扰中小学生的作业问题所探寻的科学性教学方法,旨在立足课堂推进提质增效育人,推动课后作业的规范化设计,引领学生科学探究,为学生带来趣味学习体验,促进语文学习的实践化,让学生更好地快乐发展,从而为学生构建优质成长环境,但当前在小学语文育人工作开展中面临重重困境。
1.1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
以“双减”理念为指引,小学语文提质增效育人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高效推进知识学习过程。以教师少量讲解,带动学生学习展示热情,构建乐学互动课堂。但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依然有坐、等、靠的心理,生硬地去记忆知识,背诵课文所学内容。学生自身对文本的分析理解能力不强,需要以教师的任务为引导来参与教学过程。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注意力分散,知识记忆不牢固,这些都影响了提质增效育人工作的顺利推进。
1.2 学生出现了放松心理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学生课业负担大大减少,尤其是一些抄写、默写类任务大大减轻,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多自主可支配的课余时间,方便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完成了实践探索,实现了语文知识的生动性学习。但是,教师降低作业负担后,很多学生不仅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外学习中,还出现了很强的放松心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对各类学习任务比较敷衍,尤其是一些阅读类、调研类、实践操作类任务,学生参与意识较低,也不能表达自己的一些个性化看法,还有一些学生机械地照搬他人的思路或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资料当作业来提交,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学习意识的提升,也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和积极能动性。
1.3 课堂互动的品质不高
以“双减”理念为指引,小学语文要想推进提质增效育人,必须立足课堂质量,提高学生互动积极性,提出一些高品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但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推进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对于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学生难以给出优质答案。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很多学生在发言中缺乏条理性,没有中心,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内容也不能生动地阐述。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整体比较散乱,学生自身潜能难以有效挖掘,也影响了学生对主题内容的深刻理解,学生学习自信的建立也存在多重困难,影响了语文多元育人能力的有效发挥。
2 小学语文提质增效育人的重要意义
以“双减”理念为指导,小学语文育人教学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挖掘学生潜能,引领学生兴趣体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这样才能在愉悦氛围中让学生接受知识,提升能力,因此,“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提质增效育人具有多重意义。
2.1 激发学生自身学习兴趣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提质增效育人落实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当前学生语文学习中缺乏学习目标,对语文语言类知识的理解比较浅薄,语言表达意识不强等多重问题,教师要从科学育人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立足课堂为学生带来深层次沉浸式学习体验感,并借力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课堂容量,让学生鲜活立体地感知文字魅力。针对性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坐、等、靠的心理,践行“双减”育人让学生愉悦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育人成效。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增强学生语文学习信心。通过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收获自信,快乐成长,从而取得良好育人效果。
2.2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意识
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引,小学语文育人要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立足日常学习过程推进学生高效语言积累,丰富语文思维,增强学生文化理解力,深度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所以,立足日常教学过程,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课内文本的阅读,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式,围绕问题开展互动探究,让学生学会运用更凝练的语言表达。同时,在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要为学生延伸丰富的课外内容,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有效了解,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个性化认知,真正实现课内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关联,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机会,同时引导学生对课内所学的各类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应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还要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引导学生学会依托网络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及课后巩固性复习,衔接课堂内外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体验,引领学生学会运用有效学习工具,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语文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以“双减”理念指引小学语文育人工作的落实,既要立足课堂质量,又要辐射课外让学生拥有更加宽泛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个性化体验,趣味化探索。通过高质量成长环境的营造,让学生获得有效的思维启迪和方法指导。尤其是书面作业类任务的削减,更要辅以高水平的优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学习视野,让学生语言认知的能力层次稳步提升。以“双减”理念为指引,教师要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活动体验,推进“教学做合一”育人,为学生知识学习构建优质语言素养活动平台,指引学生采撷生活中的多元美好。同时,结合学生学情,可以设计一些群体性探究活动,让学生趣味体验,为学生带来良好愉悦感,进一步激发学生认知活力。真正以“双减”政策为指引,加快学生学习的脚步,提升语文课堂效果,丰富学生活动体验,为学生构建高品质成长环境。
3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提质增效育人的基本原则
“双减”背景下,要想实现语文的提质增效育人,需要贴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及兴趣爱好设计课堂教学,辅以情景的针对性创建增强学生学习代入感,同时以“双减”理念为指引,要着眼于激活学生认知力,为学生带来愉悦体验感,促进教学理念创新,实现教学方法进阶,构建有质量、有温度的语文课堂,所以,以“双减”理念为指引,小学语文提质增效育人可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3.1 设计性与启迪性兼顾
以“双减”理念为指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有效的服务和引导作用,深度唤醒学生学习热情。所以,在语文课堂知识呈现中,教师不要直接抛出一些知识重点让学生顺应式接受,而是要体现课程本身的设计性,采用故设悬疑、问题引导、情景创设、任务探究等多元方式,启迪学生主动思考,搭建起学生与教师之间、阅读与探究之间以及课堂与社会之间多元衔接的桥梁,让语文课堂真正智慧碰撞、个性飞扬。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直观化手段进行信息的采集,教师通过图片引导、视频分析、表格绘制等多元方式助力学生知识获取。同时,围绕课堂的中心内容,可以将单一文本阅读与群文阅读有效整合,让学生有良好认知的同时,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优质思想的能量汇聚场。结合学生认知起点,为学生搭建进步探究的阶梯,启迪学生整合生活认知,表达个性看法,形成精彩成长轨迹。
3.2 科技性与趣味性融合
以“双减”理念为指引,小学语文育人工作的落实,要重视对科技型设备的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助力,降低学生知识理解的难度,提高文学作品欣赏的直观性。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小学语文育人要体现趣味性,将故事内容用趣味化的手段呈现,助力学生深刻认知。同时,充分彰显学生自身学习的能动性,开展课堂趣味性互动。立足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故事的美妙、文字的魅力以及一些创新性元素的应用,迎合时代主题,创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学生主体趣味体验。科技性与趣味性相融合,还体现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教师可以以科技手段的运用引入游戏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一个又一个游戏挑战学习知识,创新思考,实现学科内容的统整性关联,提高语文育人综合效果。
3.3 主体性与趣味性凸显
“双减”理念指引下,小学语文育人工作的开展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多心灵启迪,助力学生价值观的树立。通过阅读、表达、情景表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结合教师的语言激励、科学引导,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与知识探究中提升综合素质,强调学生主体体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双减”理念为指引,教师还要立足课外,通过任务引导、项目教学等多种方式,打造认知与灵感交融的学生主体实践活动,让小学生自身学习活力有效绽放。通过多元探究活动的落实,促进学生对语文内容的主体性挖掘,融合于体育、美术、劳动等多个过程引导学生跨学科体验,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学习的能动性,彰显语文育人活力,让学生在学习实践、语言运用、合作交流中提高素养,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理解力、拓展力。让学生可以沉浸于学习过程,提升学习层次性,以多维度交互体验实现语文育人提质增效。
4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提质增效育人的实施策略
在“双减”政策指引下,小学语文育人工作的落实要契合时代发展趋势,立足课堂推进提质增效育人,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做好课堂教学加减法,助力语文教学工作高效开展靶向落实。
4.1 以减促加,实现课堂组织高效化
以“双减”理念为指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要做好课堂的减法,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同时立足课堂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可以实现高效提升。
首先,教师要做到将素养育人融入教学过程,为学生带来良好学习体验。“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一些基础性内容,立足课堂围绕重难点内容当堂突破,同时要将素养育人融入教学过程,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引领学生积极审美创造,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以《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为例,这一课涉及的字词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而本课揭示的核心主旨在于做人的道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讨论,分别围绕石榴、苹果以及花生之间的异同,让学生进行比对分析。结合对课文的解读,赋予学生个性化的阐述,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并助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可以很好地为语文教学做加法,实现语文深度育人有效优化。
其次,课堂教学过程要做到联动组织,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实现语文的延展性学习,构建课内外联动教学氛围,带入学生自身学习经验,促进深度育人目标有效达成。以诗词《赠汪伦》的教学为例,这是一首赞美友情的典范性诗词,为了形成联动育人局面。教师可以将《赠汪伦》与李白的其他诗词有效组文,让学生对李白其人其事进行全面了解,感受李白性格的豪放,体会李白与汪伦之间感情的真挚。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扩展一些赞美友情的诗词,让学生同步阅读记诵,如高适的《别董大》,都可以作为延伸性内容向学生有效解析,让课堂育人深度得到有效拓展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同时,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兼顾学生学情特点,推进层次化教学,让学生从浅层理解向深层领悟、灵活应用循序转变,为学生提供有效表达空间,从而更好地以减促加,实现全面育人。以《登鹳雀楼》这首诗词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词的字面意义。然后,教师可以结合诗词中的一些关键语句,让学生开展小组抢答,用自己的语言来翻译诗歌的意思。最后,教师可以引入视频让学生理解诗词背后的深意,激励学生树立高远的目标,为学生今后长远性发展有效赋能。
4.2 以问促思,推进课堂教学互动化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要通过问题的引导提高学生思考积极性。通过互动性教学的实施,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发现问题,靶向思考,有效创新。通过精彩的活动教学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更好地在学习中理解细节,把握重点,全面进步。教师要做好学生教学的辅助工作,除了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外,还可以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并有效解答。对于学生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再针对性搜集,通过集中答疑过程突破重难点问题,让学生更好地读懂文本的弦外之音,达成高效育人目标。以《珍珠鸟》这节课的学习为例,围绕课文中碰到的一些生字新词,文章结构梳理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部有效讨论,突破一些基础性知识障碍。对于学生理解比较单一的部分,可以通过关键词汇寻找,指导学生理解我与珍珠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做到语调轻快、注意节奏。再结合文中一些细节描写,如对珍珠鸟的动作描写,让学生进行赏析,最后再让学生共同讨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有何深意。从渐次的解析到细节的审读,再到文章中心句的理解,以教学工作开展中的层次渐进,关注了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多个领域的培养要求,真正将语文素养与价值引领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目标,也调动了学生学习表达的积极性。
4.3 变作为练,推进一体化育人
以“双减”理念为指引,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减轻学生繁重的作业负担,所以立足课堂教学过程,教师要将作业恰当地转化为一些练习性项目,融合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学练结合。教师同步落实针对性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评一体化育人,也能在当堂学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印象,实现减负增效目标。以《示儿》这首诗的教学为例,为了降低学生课后作业负担,教师可以在课内让学生通过诗配画的方式以画面、线条相融合的方式阐述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领悟诗词重点。这样的趣味性练习任务,可以避免学生枯燥生硬地来记忆诗词,也能通过诗配画的方式,实现语文的趣味性学习。教师可以当堂展示学生的一些优质作品,引领学生之间相互借鉴。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育人,提高课堂教学综合效果。教学评一体化育人工作的开展,还可以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大数字化评价比例,增强学生成就体验。例如,对于一些优质课文的背诵性任务,教师就可以借助打卡平台,让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诵并对学生发音的准确度、节奏的把握进行综合性评分,以系统性评价指出学生发音出错的一些生字,让学生进一步纠正,记录多次背诵的最高分数并形成排行榜。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也体现了语文育人的信息化,进一步释放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提质增效育人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以“双减”理念为指引,小学语文提质增效育人需要兼顾多个环节,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提高课堂教学综合质量。
第一,做好科学的时间规划。小学阶段语文课时有限,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做好有效的时间规划,立足课堂突破重难点知识内容,将更多简单性任务放手交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科学规划教学流程的同时,要保障学生能充分参与进来,促进学生潜力挖掘,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学习和发展,并为学生沟通交流预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更好地将一些重难点内容当堂吃透,降低课后复习负担。
第二,要做好有效的现场观察,提高学生学业质量。小学语文提质增效育人工作的开展,要坚持以生为本,运用专业知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有效的现场观察工作,对学生知识理解的程度要有效把握。结合一些重难点内容,推进高效学练,坚持“教学做合一”育人,引领学生参与到课程实践中,以丰富学习活动,保障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有效释放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组织知识竞赛、成语接龙、找碴游戏等各类游戏化学习活动,体现“双减”育人要求,引导学生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当堂训练。
总之,“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育人工作的落实要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要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推进提质增效育人。立足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带来良好学习体验,坚持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学练结合,推进教学评一体化育人,让学生深度体验精彩成长,彰显学生个性特征,提高语文育人综合质量。
(作者单位:兰州市城关区东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