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锦雄:给乡村的“种子”一个爽快成长的契机
2024-08-08乔东
在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双捷中学,九年级班主任陆锦雄经常和学生们一起做活动:集体舞、真心话大冒险、远足踏青等。她让学生们感到幸福——“和陆老师在一起,我们感觉过得特别爽哩!”32年来,陆锦雄坚守在漠阳江南岸的这所初中学校里,从德育、数学教学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成长与发展的契机。在德育方面,作为班主任的她从不轻易斥责,而始终坚持用爱,告诉那些留守儿童“我懂你”,引导他们主动打开心扉;在教学方面,她探索实践“小导师”模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合作、互动探究,为他们提供成长的空间。不论何时,她都始终希望能以自己的努力,领着学生一起成长,让学生感到轻松且自在、坚强而自信。
学生选择“依赖”她,她教会学生选择
在讲台上,一个学生做出投篮的动作,撞到了另一个学生。“你干吗?”“我又不是故意的,撞一下怎么了,教室是你家开的啊?”“你,你……”被撞到的学生急得脸通红,讲台下的学生们笑了起来。
这是陆锦雄组织学生们在演小品。“在台上,学生们将日常的一些矛盾与摩擦进行情景再现,来体会对方的心理和感受。通过表演,他们明白了,原来自己的行为并不惹人喜欢,是不礼貌的。” 陆锦雄会让产生矛盾的当事人彼此饰演对方的角色,也会让其他学生参与进来,模拟发生类似事件时自己应该怎么做。她会先让学生们大胆自然地演一遍,自己在把控场面的同时,也会在小品结束后,就其中的某些不合理情节进行分析,并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比起教师高高在上的训斥、说教,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问题的解法,以情绪记忆,将换位思考与宽容的品质,深深地融进他们的成长里。“这样做,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他们自己做主、自己感受、自己反思,也能自觉地向对方道歉。”
陆锦雄与学生们在一起同吃同住,普通平淡的生活中经常发生类似的小事,但每件小事都可能暗藏着学生的敏感、脆弱与不自信。这是她感受到乡村学生的最大特征。有时候会突然跑来一个女生,惊慌地告诉她:“陆老师,宿舍有人打起来了!”她赶过去才发现,原来只是一个女生晾衣服时把水滴到了另一个舍友的身上。但她并没有轻视这件小事,倘若处理不好,会让学生对老师丧失信任,舍友关系遭到破坏。陆锦雄把她们分开,让她们冷静下来,并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以及自己的想法或委屈,在纸上一句一句地写出来。“她们就在那里安安静静地写,我拿来对比着看,知道了她们的内心感受。”陆锦雄接下来问她们自己是否有不小心碰到别人的时候,别人是否会这样吵骂起来,那个被水滴到的女生说:“有的同学被水滴到后,会开玩笑地说:哎呀,‘局部大雨’下到了我这里。刚才是我太激动了,对不起。”气氛慢慢缓和起来,陆锦雄在学生们说完后,把她们拉到阳台,告诉她们怎么拧干、晾衣服。她让学生们先自主解决情绪问题,再教给她们生活的小技巧。陆锦雄会经常请毕业的学生回到学校,给学弟学妹讲自己当年的故事,让他们明白,有些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以解决。
起初,陆锦雄接手这个新班级时,有的学生并不信任她,甚至抱有敌意,面对她的关怀,常常拒之以冰冷的态度。也许一些学生在留守中受到了冷漠对待,甚至是无理由的责罚,陆锦雄心想,绝不能再让他们在学校里感到孤独与痛苦。“学生们知道我总是在学校里,每当出现问题,就会想到找我解决。”陆锦雄感受到了来自学生的“依赖”,也努力以如风若水的德育方法,教会学生们怎样做出选择,对自己负责。“我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仅是成绩优异,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责任心强,就可以当“小导师”
陆锦雄教授九年级数学,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班级的数学成绩整体偏低,学生之间数学素养差异较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甚至反感。另外,九年级数学涉及抽象概念的代数运算和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几何知识,用什么样的语言能让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听懂,对于陆锦雄和她的大多数同事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班里数学学困生较多,课前课后都希望有老师及时答疑解难。但学校数学教师人数较少,又无法第一时间到达每个学生身边,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陆锦雄意识到,在学生群体中,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是否有一种教学模式,可以恰好依据这个现象,来解决数学教学的困难?“在乡村学校中,学生之间的互助行为非常普遍,能不能让学生来做‘小导师’,让他们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一个灵感突然冒了出来。在研讨会上,陆锦雄和科组44Dbr3gx+U9IjbFswqv8inXTt7N3V1mNdDO9LLV+30s=教师们一起研究探索数学课堂的“小导师”模式。但班级里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寥寥无几,既然以成绩好的学生带成绩差的学生这条路行不通,又该以何种标准选拔“小导师”呢?陆锦雄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学习负责是很重要的品质,那么,只要学生的责任心强,就可以当“小导师”。
2017年,陆锦雄和同事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学校里开始实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讲解《二次函数与商品利润》时,为了教学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由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实际问题的最值,陆锦雄设计了几个现实情景问题,让“小导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反馈给她。她观察到:尽管“小导师”们对一些问题并不了解,但他们在同学面前并不忌惮表达,当说错时,会有同学立刻跳出来纠正他们的错误,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探讨问题,甚至拍案而起,为了论证过程争得面红耳赤。他们也不拘泥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断提出新的相关问题,再去讨论、争论、解答、反馈,各出奇招。“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小导师’的表达能力也不断增强,他们能够负责地把握讨论方向不离题,数学问题一个又一个地被解决。”每当开展这种数学探究活动,教学的“主场”就会转换到讲台下面围坐在一起的学生那边,而陆锦雄所站立的讲台,则更像是一艘船的船舵,引导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快“航行”。
以自己的成长,带领学生成长
“小导师”教学模式包含着很多来自陆锦雄的教学研究与设计思路:探究问题怎么设置、小组划分依据什么标准更加科学合理、如何将该模式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在探究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该怎么办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增强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做主,陆锦雄认识到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分析研究。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成长,是她自始至终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陆锦雄研究情境创设问题,将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实践中“做”数学、在游戏中“玩”数学、在情境中“问”数学。2010年,她发表了论文《浅谈数学情境创设》,论文获阳江市中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三等奖。为探索解决数学分层教学等问题,她又陆续发表了《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浅谈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等数篇相关论文,多次获得市区奖项。2021年,陆锦雄总结“小导师”教学模式经验,发表论文《农村初中“小导师”数学教学模式反思》,获得阳江市中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
“我的老师对我影响很大,他告诉我:‘你要从教育思想、教学能力等各方面,让自己不断成长。’”陆锦雄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过去时,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发展,带领学生不断进步,让他们坚强自信地绽放属于自己的青春色彩。“我希望我的学生,除了学习好,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都要好,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交能力、爱国情感等,特别是责任感与感恩的心。” 陆锦雄说,她的老师将美好品质与务实进取的精神传给了她,她也要以一颗感恩的心传给学生,让他们爽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