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创造价值,探索“校链企融合”的可为与有为

2024-08-08董欢欢

教育家 2024年30期

随着“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如何培育高素质的劳动者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各行各业讨论的热点话题。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职业教育将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事实上,在产教研用深度融合、政校行企多方合作的背景下,不少职业院校走出了立足本校办学特色、培育新型人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跳跃的浪花。

在专业设置方面,以“优势专业+人工智能”的发展思路,创新实施专业提升工程;在学生培养方面,将真实的企业生产任务融入课堂教学,打通人才与产业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在教师队伍打造方面,聚焦技术升级与研发、地方项目建设、课程改革等内容,持续推进“教学做合一”。近年来,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打开校门,加快师生“走出去”的步伐,深化企业、项目“引进来”的路径,朝着“建设省内领先、全国一流服装名校”的目标不断迈进。

“产教融合,是经实践验证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必由之路,也是国际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普遍做法。基于这种认识,学院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确定了‘产教融合、育训并举’的办学理念,将‘校城融合’‘校链企融合’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举措,将学院的人才、科研、专业、资源等优势与地方产业布局、发展特色、区域资源等全面对接,坚持‘服务创造价值,实践改变未来’的价值追求,通过高水平的社会服务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实践了多元共融、资源共享、项目共建、课题共研、人才共育的产教融合新路径。”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培安介绍,2023年,山东省人社厅试行高校就业工作“红黄绿”亮灯分类管理服务措施,对全省151所高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学院5项指标全部达标,被评为“绿灯”先进高校,这也成为该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职业院校如何找准发展方向,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与企业、行业、政府合作育人的过程中,有哪些好的合作形式?聚焦这些问题,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将给出怎样的答案?

教师跟岗锻炼,梯队培养强师资

一次常规的跟岗锻炼,竟为企业解决了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2022年,学院信息工程系机电专业专任教师陈猛在山东中灿新材料有限公司跟岗锻炼期间,发现企业现有汽车车架涂装工艺存在不足之处。“汽车车架在进行喷涂时都是在生产线上匀速移动,然后由多个喷涂机械手对车架的不同部位进行喷涂。而在实际的喷涂过程中,由于车架上的车门不能自行打开,使得喷涂机械手只能从车窗位置进入车架的内部进行喷涂,这极大地增加了喷涂机械手结构的复杂性。”针对这种情况,陈猛依托学院资源、深入企业潜心研究,自主研发了一套全智能汽车车身加工喷涂机器人。2023年6月25日,陈猛设计的“一种汽车车身加工的喷涂机器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现在正在对接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技术岗、管理岗等岗位顶岗锻炼,是学院‘联企赋能’的一项举措,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服务能力、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在马培安看来,如果教师不能在上课之外主动寻找自我提升的机会,那么教师就会逐渐失去自我成长的能力,久而久之,即使知道自己的不足,也难以找到解决的方法。因此,学院按照学校名师、省名师、国家名师的标准,实施名师递进培养计划,对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给予政策倾斜和经费保障,支持教学名师提升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开展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

为促进每名教师的专业成长,学院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说专业、说课程和教学比赛等活动,在全院专任教师中广泛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讲好一门课程、主持一项研究、参与一项活动。“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是我们这两年重点抓的一项工作。一堂好课的标准,并不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最终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所以我们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重点,追求教学效率、效果与效益,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让每一堂课都有价值的目标。”马培安介绍,当前学院建成了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与工艺、国际贸易等多个省级教学团队,服装设计教师团队获评第二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服装结构设计”“移动电子商务”等几十门课程立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平台育人才

“产教融合旨在促进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的高度适配,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和有效途径。”马培安表示,近年来,学院以资源共享、课题共研等为切入口,在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方面找到了平衡点。

智力资源共享是校企合作的重点内容。白林洋是山东服装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2021级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的学生。2022年暑假,在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岱银集团”)实训期间,他发现条格面料无法实现批量铺布的问题。于是,实训结束后他回到学校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了“布局”团队,着手解决条格面料全方位多层次智能化铺布裁剪的技术难题。他的这一举动受到了企业和学院的关注与支持,在岱银集团导师赵焕臣、王震和学院教师杨中焕、费立伟的指导下,“布局”团队通过AI扫描仪定位补偿算法和张力敏感度算法,对布料张力和位置进行精准计算;通过点云曲面补偿算法(此算法已申请软件著作权),感应接布、拉布机器人两次运算,初步完成了条格面料100层精准定位铺布技术创新,最终实现一键完成100层内铺布作业,将误差降至毫米级,为解决服装企业现行的单层铺布低效率问题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课题共研、联合攻关是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提升学院教科研能力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学院与140余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展科学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共同申报课题项目、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比如,与泰安圣锦服装有限公司联合申报“服装自动加工设备的研发及应用”课题,与泰安东升服装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工装裤生产技术改进”技术。如此,学院与企业实现了资源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拓展了师生成长空间。

进入职业教育发展新阶段,职业院校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2021年4月,经泰安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由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建设泰安市大型仿真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项目总占地约60亩,总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地上9层,地下1层。“目前该项目已经顺利通过了主体验收。”马培安表示,该项目投用后将有力改善泰安市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条件,有效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既能承担泰安市职业教育学生的实训实习、技能竞赛、职业鉴定、创业孵化、师资培训任务,又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能培训、技术开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服务。

此外,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逐步推进学生学习方式场景化、多元化、数字化。校内,将专业实训室升级为专业工坊,将真实的企业生产任务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的实训作品对标企业产品、市场商品;校外,在各县区市、各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组织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开展技术巡回服务活动。

随着产教融合的全面深化,学院与企业的合作进入“蜜月期”。近三年来,学院与岱银集团合作组建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岱银班”,与多家企业组建“店长订单班”“学徒订单班”“企业订单班”。“通过组建订单班、冠名班等,校企实现了联合育人、互利共赢的稳定合作关系。2023年,学院通过订单班、冠名班等向企业培养输送学生2678人。”马培安说。

校城融合发展,依托产业链办专业

2023年5月10日,泰安市“校链企”融合发展现场推进会在学院成功举办。会上,学院与纺织服装产业链专班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书》,与2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签署“订单班”联合培养、“产教研”合作交流和“送教入企”协议,学院2名教师和4名学生被聘为服装产业链招商大使。

何为“校链企”融合发展?近年来,泰安市为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打造了纺织服装、高端化工、新能源等11个重点产业链(集群),建立了“链长+专员+专班”的组织推进机制。在此背景下,政府通过成立产业链工作专班的方式,由链长对本产业链(集群)发展负总责,专员协助链长抓好产业链(集群)发展相关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涉及产业链(集群)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比如畅通校企沟通渠道、加强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解决链上企业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等),强链、延链、补链,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链(集群),助推校企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

对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泰安市将纺织服装作为本市四个优势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扶持,这与学院强化办学特色的发展需求不谋而合;另一方面,纺织服装与多个产业链息息相关,为学院打开校门办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了解,目前学院已与11条产业链上的40余家企业签订协议,将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我们相信,学校只有深深扎根地方、扎根产业,才能根深叶茂,实现高质量发展。”马培安表示,如今学院将项目共建作为产业融合的载体和纽带,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全国特色毛呢小镇”项目,与泰山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建“科教产融合联盟”,与市直有关部门、相关企业在市级科研平台“泰山汉服文化研究中心”、省级科研平台“现代汉服智能化新技术研发中心”等项目上加大合作力度,推进“穿汉服游古城”“北方智能校服智造基地”等项目建设,构建了政、企、校、社“多元一体、项目主线、互利共赢”的校城融合发展模式。其中,由学院教师李金强参与推进的新泰市西张庄镇“泰山多彩毛呢小镇”项目,不仅成为山东省首批7个“特色小镇”之一,还顺利通过了“全国特色小镇”验收,小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学院以对接产业、优化专业布局为抓手,探索实施了“服装类专业+人工智能”“非服装类专业+服装”的专业建设思路,坚持专业数量服从办学质量的原则,建立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专业质量评价机制、预警调控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2023年,学院与浪潮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新建“大数据技术专业”;与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山东中康国创先进印染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新建“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目前,学院共有34个专业,逐步形成以服装、艺术类专业为龙头,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类专业为特色,以财经、旅游类专业为重点的专业发展格局,做大做强服装、艺术、人工智能、财经、商贸等一批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优势专业集群,专业布局与地方重点发展产业匹配度达到100%。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成人教育、成才教育,更是民生教育。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未来,一个家庭的未来,一个单位的未来,甚至一个社会的未来。所以,我们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守‘通过教育,改变未来’的初心使命,遵循‘办有灵魂、有质量、有温度教育’的追求和愿景,努力办好一所学生发展好、教师水平高、服务能力强、文化底蕴厚的高品质学校。”马培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