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锁戏剧影视表演艺术中的有机交流密码

2024-08-07刘哲

文化产业 2024年23期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前进,多媒体技术形式的发展呈现了不同的风格,形式也各种各样,这促使我国戏剧影视等表演艺术从多媒体形式中找到了新途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生命力与动感,并逐渐充实着人民的日常文化生活。现阶段,中国戏剧影视演出进程中,不少艺术家对自己要塑造的形象及服装有着独到的眼光和强烈的关注,导致在演戏过程中,艺术家对自己的人物表演不够注重,和对手没有必要的沟通交流,造成整个演出过程没有激情、缺少思考,进而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角色表现张力过于重视,但在表演中缺乏感情,严重影响了整体的表演效果。

戏剧影视表演作为目前艺术领域中的一种表演形式,通过演员自身的演绎,可以将所扮演的角色形象展现得张弛有度,更能在表演语言风格上使得整体语言效果得到极致发挥,对整个角色的扮演更是手到擒来,赢得观众的青睐。无论在整体形象上还是表演的语言风格上,都可以认真地将角色本身的性格特点刻画和演绎出来,并且在与其他表演者进行有机交流时,也能够充分展示所扮演角色的人物特点。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对戏剧影视表演艺术中的有机交流方法探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有机交流的重要性

在戏剧影视的表演过程中,演员与演员之间的眼神交流以及情感交流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戏剧表演的发展十分重要。同时,在整个舞台上,演员一个微妙的表情变化以及声音塑造的变化,都会对整体的表演效果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对对手演员的思想以及情绪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戏剧影视表演中,包含了高兴、伤感、惆怅、忧伤等情绪,这些情绪的深度刻画,使得人物形象得到了良好塑造和重现,这表明了在艺术表演的舞台中,有机交流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可以有效带动剧情朝着理想的状态推进,演员的情感表达也十分真实,通过这种有机交流,可以使整体的表演风格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风格,所表现的目的也不相同,在了解对方动作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对方的内心活动,以动作作为基础条件,将自身情感更好地渲染出来,得以向对方表达,最终让剧情变得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充分发挥人物的身心和样貌特点。在戏剧表演中,通过有机的交流,可以让整个剧本充斥着专业的魅力色彩。

演员在舞台上缺乏有机交流的影响

使原本有趣的剧情枯燥乏味

演员在舞台中的有机交流,能够将所扮演角色的情感以及思想表现出来。但是,如果演员在上舞台前,没有经过系统的排练,没有和对手详细沟通台词,表演者对所扮演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性格没有深入体会,就匆匆上场表演,演员之间没有搭建起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就无法诠释出其中的表演魅力,也无法将剧本里的内容全部展现出来;又或者把握人物特点的时候,只是简单地读句子,而没有真正体会人物的情感,缺少人物情感的激情碰撞,难以带动观众们的情绪,导致观众无法融入其中,致使整个表演过程功亏一篑。同时,如果表演者接到一部有趣且真实的高质量剧本,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对剧本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体会,而是敷衍行事,那么将会致使戏剧效果达不到应有的水准和目标。

无法准确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

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基础是通过语言抒发自身情感,在表演艺术中进行有机交流,可以将情感传递给观众,也可以让剧本里的人物“活”起来,而且所塑造的人物情感与思想,也会促使整个人物具备一定的生命力,是对表演艺术的一种崇高尊重。在表演艺术中一旦缺乏有机交流,表演者的脸部就会露出呆滞的表情,人物之间的思想情感无法得到共鸣,从而无法真正地调动观众的情绪,进而影响演绎结果。

无法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戏剧影视表演艺术中,在塑造不同角色时,需要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将演员独有的情感以及思想全部表现出来,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通过有机交流,可以促使整个剧情充满希望,朝气蓬勃且富有张力。但是,如果演员是临时搭档或者不熟悉对方,只会对台词,没有深刻的交谈,缺乏有机交流,就不会向观众呈现完美、鲜活、真实、具体的人物形象,无法激发和调动观众的热情,导致所塑造的形象没有强大的生命力,自身的情感也无法展现出来,使得整个剧情无法持续演绎。戏曲艺术中的人物形象刻画若无法冲破其中的动作束缚,并且对人物角色个性形成思维定式,那将很难实现对戏剧中人物形象有突破性创造。同时,对角色表现手法也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把控,演员如果没有通过眼睛、细微表情、脸部表情、语言变化等展示角色形象,也没有深刻揭示并体现演员的内在动作,没有展示角色内在情感的起落、强弱、张弛变化等,整个剧本所表现的舞台整体效果也就不堪一击。在目前情况下,人物塑造仍遗留着诸多问题。例如,生活常识体验感较弱,难以把剧本中的人物形象与现实中的生活情况相结合,出现日常生活体验与角色的完美形象相背离,导致舞台演出效果虚假不真实;相比老艺术家的能力水平,部分演员有待提升自身的基础知识涵养,如果在表演过程中难以将动作、台词进行合理并有效的连贯,也会导致舞台效果不佳;同时还有对剧本研究不够仔细,没有琢磨透彻,也难以将剧中人物的情绪细节熟练掌握。由于戏剧表演的特殊性,需要将生活认知与艺术相结合,有效提升演员自身的舞台能力。

有机交流的方法探究

理解剧中角色的语言行动性

在戏剧影视表演艺术中,演员在演绎角色时,需要对角色的知识点脉络进行剖析,将它的语言特色、人物性格以及所需要的情感要求逐步进行诠释,随后通过角色扮演的需要,在不同剧情的转换中将剧本中的核心脉络全部演绎出来。首先,作为一名职业演员,需要熟读剧本内容。对剧本有深刻的认知,进而才能掌握好“火候”,充分发挥剧本中的主要思想,将剧情的发展、走向完美演绎出来。同时,在演绎过程中,需要充分理解所扮演角色的主要任务,从而为开展剧情表演做足准备。在戏剧表演剧本中,角色的语言以及动作各有千秋,都是表露人物独特的形象以及性格特点的关键所在。其次,对剧本中的台词要做到记忆深刻,能够字正腔圆地将剧本台词传达给观众。演员需要重新把握和定义角色台词的逻辑思维,体会剧本台词中语言的独有魅力,从而在演绎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所扮演的人物性格特点,有效地促进演员对其动作形象的表达,不仅可以带给观众视觉效果上的艺术美观性,还可以通过语言向观众传递关于戏剧表演的基本观念,加上演员丰富的表情给予观众更深刻的感受。在人物心理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作出全方位地认识。这一步是导演们必须掌握的,也是表演的重中之重。演员在表演中必须像日常生活一样,对戏剧或同其他演员表演过程中得到的启发,加以合理采纳。同时,一定要按照戏剧的语言规定情景、角色关系、自己所饰演角色的个性以及当前所遇到的事情等,在真实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表达,如专门侦破案件的电视剧。在艺术中,有时可能需要长久地思考,但有时却完全可以在某个瞬间完成。这就需要戏剧演员必须认真对待剧本,研究透彻剧本内容,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思路和话语逻辑,仔细钻研剧本的语言魅力、人物特点等,然后根据生活现象提取符合本剧本人物的内容,进而通过语言行动力真正地揭示戏剧表演的真切实感。

感受规定情境下的角色语言

在对剧本全面了解和剖析后,演员需要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全面体验,才能了解角色的想法以及角色的每一个动作。整个过程中,在剧本的更迭下,角色整体的情感以及心理态度受到相应的阻碍。同时,在不同的场景中,角色语言所表现出的情感也会有一些不同。因此,需要演员自身对所饰演的角色进行深入体验。演员创作人物的基本任务是弄清“规定情境”,并对其加以诠释、转化、丰富和形象化,对剧本中的人物进行“设身处地”的情感体验,通过有机交流的行动过程,展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例如,澳大利亚戏剧《足球俱乐部》中,该俱乐部董事长特德在开场中,就提出了“事情难办了”的台词,而且说了两次。但是,每一遍的语言状态都是不同的,第一遍说是因为看到了报纸中的内容,在情绪中存在着一定的抱怨情绪,第二遍由于情境不同,所以表达出的含义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不同的情景当中,通过对角色的演绎,展现出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演员依靠所学的专业知识多加练习,找到真实的角色情境,从而将角色的语言以及语言情感进行全面展现。正如哥格兰所说:“当演员要塑造一个人物角色时,演员首先要对整个剧本细细研读,摸清楚剧作家的用意,整理出不同角色人物的本质属性和存在意义,并思考和设计自身所塑造人物的行为,在头脑中首先就要有这个人物角色的形象。”总之,演员应该理解、读懂角色该有的状态和面貌,感受剧本中语言带给他们的魅力,让一个个角色演绎得鲜活、生动、有趣。除了要将剧中角色的状态熟稔于心,演员在塑造角色时不能只保留原有的情感,而要在原有情感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更强劲的语言特色,创造出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角色语言。如果在某个情景下,演员表现角色时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点缀,或者是呆板的照本宣科,没有把语言动作展现出来,那样根本谈不上表现力,更谈不上个性化的表现。所以,这就要求演员深刻体会剧本中每个词句的语言味道,熟记于心,多练习语境,思考在不同情境下要运用怎样的角色情感,这样才能使戏剧表演的效果达到另一个高度。表演即是生活,要明白没有千辛万苦的努力就成就不了高要求的自己。

准确体现角色语言之间的肢体动作

有机交流是一种独特的表演技巧,其对于整体的剧情走向非常重要,也是作为一名演员要掌握的技巧之一。肢体表演其实与感受有着一定的相同之处,但是无论是训练还是演技,都无法将演绎角色的情感卓有成效地展示出来。只有在演绎过程中,演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迸发情感,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角色语言之间的美好内涵。肢体语言主要是通过人的肢体动作进行情感的传递,要求比较严格,其中的动作不能表现得过于浮夸,也不能大幅度晃动,一切都要细致入微,达到极致,同时,演员人为要素的痕迹不能表现得过于刻意。戏剧表演里的身体语言展示,是一种依据人物的内心活动顺理成章地进行发挥,这是肢体语言的关键所在。在具体的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不应只限于单个人体动作的表现,而是应利用其动作在演出舞台上表现出不一样的技巧,寻找本身适当的站位,根据多维度视角,展现作品里人物的特性。要想真正地展现人物的特性,肢体语言是无可替代的,肢体动作其实可以说是戏剧表演的核心因素,不论是侧脸,还是正脸,都会让观众为此鼓掌,从而满足其独特性的需求。如果仅仅只有动作而缺乏感情色彩,那么演员就相当于提线木偶,如丧尸般穿梭于戏剧舞台上,完全没有一点生命力。因此,二者必须紧密相连,相互依存,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戏剧表演的一体化管理体系。戏剧演员根据肢体动作具体地展示了戏剧不同角色的内容,不同角色的表现力需要演员耐心领会,仔细揣摩,使其变得更加真实,这正是艺术魅力的真正体现。波兰戏剧表演巨匠格罗托夫斯,在《迈向质朴戏剧》中则提道:“演员在舞台上中的表现,是受与授关系。”“受与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观念,一种属于接受,就是在表演的过程中,一个肢体动作或者眼神,都能够让对手感受到情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灵感应。同时,人物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真正演绎出角色魅力,为角色增添了生命力,让整个演绎过程都变得更加富有活力。

在戏剧影视艺术表演过程中,演员同演员之间通过有机交流,能够实现最真实的演绎,使得剧中的角色性格和人物特点能够完全展现出来,从而推动剧本角色变得更加富有生命力。同时,演员还需具备一定的自我揣摩能力,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掌握不同剧本的角色,并将其生动形象地加以诠释,使演员与角色达到某种高度融合,这样才能使所演绎的人物无论是行为还是情感,都可以得到真实的表达。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