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集体记忆视域下红色档案资源融入红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4-08-06邢馨月

档案天地 2024年6期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更好发挥档案在服务国家治理、传承红色基因、建构民族记忆、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明确了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开发的美好愿景和迫切期望,提出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保护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随着社会对红色档案资源重视程度的提高,档案工作者如何挖掘好运用好红色档案资源,建构集体记忆、助力红色教育成了新的讨论方向。

本文将剖析红色档案资源对档案价值的支撑与驱动,结合集体记忆理论与档案价值的关联,提出在红色档案资源基础上如何实现红色教育的突破创新,梳理红色档案资源建构集体记忆的路径,给红色档案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参考,充分发挥红色档案资源在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红色档案资源融入红色教育、建构集体记忆的逻辑必然

集体记忆在本质上是立足现在而对过去的一种重构[1]。重构的集体记忆往往会受到现在的理念、文化、利益、立场等影响。因此,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红色档案资源所建构的集体记忆必然存在多种维度的形态与内涵。根据当下对红色教育的需求,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有效的集体记忆建构,可以唤起重温红色记忆、重塑红色记忆,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一)红色档案资源是传承红色精神的思想来源

中国共产党人在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在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中,构筑了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红色精神。红色档案资源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奋斗过程。红色档案资源不仅是红色历史资料的集合体,更是红色精神的承载者。

(二)红色档案资源是实现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

红色教育作为当代教育的一种新形式,以红色革命历史为基础,对受教育主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亟需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档案,开展形式多样、符合时代特征的红色教育,引导中国人民遵循党的奋斗足迹,走进百年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汲取前行的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薪火相传、焕发光芒。

(三)红色档案资源是建构集体记忆的基础载体

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把集体记忆与社会建构相联系,他认为集体记忆可以重建过去的意象,唤起人们对于特定时代意象的认知。红色档案资源真实记录了党的发展历史、蕴含党的光荣传统和理想追求,对其进行管理与利用其实就是对红色基因库的打造和对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2]。红色档案资源作为集体记忆附着的载体,红色记忆的意义、时间与空间都被赋予一定的形式去展现。并且红色档案资源所表现的过去不仅是一种区别于历史的社会建构物,而是将重构过去的意象与当代时代精神相结合形成的红色教育资源,因此,可以起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引发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发展、革命、奋斗历史的情感共鸣,厚植爱国爱党情感,激励当代人民薪火相传革命事业、血脉永续革命精神。

二、红色档案资源建构集体记忆的具体形式

档案工作者首先应该根据红色档案资源的内容特征,结合如今的社会意识形态、人们的需求偏好、社会价值取向等因素,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的有目的、有偏好的筛选和呈现,从而建构集体记忆。将创新整合后的红色档案资源转化为红色教育资源,是完成国家形象神圣化从而实现集体认同的重要前提。

(一)红色故事:细节化的微观叙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兴趣、需求和表达都在无时无刻发生变化,强制灌输式的教育手段已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相较于生硬死记重要历史,如今人们更倾向于聆听一个个真实生动的红色故事,更加注重红色故事中个体的表达。讲好红色故事也成为各地学校、机关单位、企业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满足人们新的接受教育的习惯,已成为整合红色档案资源的风向标和提高红色教育影响力的关键。

哈布瓦赫指出:“尽管集体记忆是在由一个人们构成的聚合体中存续着,并且从其基础中汲取力量,但也只是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才进行记忆[3]。”这意味着,被建构的集体记忆深受“现在”个体记忆的影响,尽管集体记忆是群体共同的记忆和共同的认知,但记忆最初是属于个人的,需要个人主动唤起回忆。因此,当下的红色教育要迎合人们聆听红色故事的需求,才能够让人们自愿唤起对过去的记忆,并接受红色故事所赋予的集体记忆的意义。

红色档案资源记录着过去一件件事、一个个人,蕴含着丰富的故事素材。做好红色教育的前提,是要深度挖掘、精准提炼红色档案资源中的历史事件,并对其进行艺术化的文学加工,赋予其时代精神内核,凝练成符合大众阅读需求的红色故事。以红军长征的档案资源为例,红军长征的地图路线、时间节点、诗词文献、人物故事等都属于档案资源。其中,红军长征的人物故事具有直观生动、跌宕起伏、打动人心的特点,能够吸引人们了解故事情节,感染人们的精神世界。面对宏大的长征历史背景,红色故事《金色鱼钩》没有采取宏观叙事的方式,而是采取以小见大,采取微观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位炊事班长在极端环境下钓鱼煮野菜汤,照顾生病的小战士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故事从微观的角度,对炊事班长的真实事迹做出细节化、个性化、碎片化地描述。故事所刻画的关键性细节——鱼钩,被赋予了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意义。如今,每当人们提起红军长征的鱼钩,就会回忆起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事迹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逐渐接受红军所传递的价值观。

深度挖掘红色档案资源,创作并传播更多的红色故事,是实现红色教育作用的路径之一。人们根据红色档案资源唤起对过去的记忆,在红色故事的引导下,将这些记忆与当代观念相联系、聚合起来,接受红色故事所传达的意义,最终形成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体记忆,达到红色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红色教育基地:空间式的回忆场景

红色教育基地可以概括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和流传下来的,以纪念地、标志物、展馆等形式为载体而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场所[4]。红色教育基地中的纪念馆、名人故居、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充实丰富了红色档案资源的内涵,是红色档案资源的现实化载体,具有一定的鲜活性和感染力。自1921年以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总数达到585个[5]。国家对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大力支持,为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国各地掀起挖掘红色档案资源、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的热潮,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红色革命历史已成为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各种类型的集体都倾向于将回忆空间化。任何一个群体,如果它想作为群体稳定下来,都必须想方设法为自己创造一些这样的地点。如今,尽管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渠道了解红色档案资源,但是,在红色教育基地里集体学习的形式是塑造集体交流、传递情感的封闭环境的必备条件之一,为集体记忆的建构提供了丰富的回忆场景。在真实、特定的回忆场景中,参观者了解红色教育基地中的真实事件和真实人物,无形中会记忆起这些被展现的真实历史,产生共同认知和相同价值观,继而达到红色教育的目的。

以遵义市红色教育基地为例,遵义市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红色城市,遵义会议、苟坝会议、突破乌江等历史事件赋予了遵义丰富的红色档案资源。近年来,遵义市充分挖掘和运用红色档案资源,将境内的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战斗遗址遗迹等进行规划建设,打造独具遵义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丰富扩展遵义红色教育内容。参观者在参观遵义市红色教育基地时,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接受红色教育,这更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集体欢腾”——创造集体意识的重要机制。参观者集中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往往会将自己置于群体的角度,共同感受遵义市红色教育基地传达的内容,激发参观者在特定时间和背景下对所呈现主题的认同感和共鸣感,接受普遍群体对待遵义市红色历史的态度。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所产生的集体欢腾,会伴随着解说员的讲解和参观路线的深入而不断升华,在参观者集体参观和讨论的互动中不断累加,从而将参观者的认同上升为对遵义市红色历史和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集体认同。

(三)红色档案文献展: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仪式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引领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举办红色档案文献展是各个主题教育的重要活动形式。红色档案文献展具有特定的呈现主题,可以集中展示重大历史事件留存下的照片、音视频和图书资料、实物档案等红色档案资源,展现党的百年光辉历史。红色档案文献展面向各地人民免费开放,为各地人民提供了了解红色革命历史的渠道,有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讲话精神。

哈布瓦赫曾提出“纪念仪式”,他认为,纪念仪式相较于其他仪式类型,具有一个重要特征:仪式重演特征。红色档案文献展作为联系参观者和红色历史的纽带,正扮演仪式化的角色,将不同社会背景、文化认知的参观者联系起来,将共同文化、共同价值、共同信仰注入红色档案文献展所打造的集体空间中,在无形中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以2022年中央档案馆和新华社举办的“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为例,此次展览共展出350余件档案、130余张照片、20余段音视频和200余件(册)图书资料、实物档案,形象再现了党对初心使命的历史传承和生动实践。其中,如党的一大时有关列宁关心、支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大情况的珍贵历史资料,有力证明了当时国际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的关心和支持,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所具有的奋进、牺牲、拼搏、坚守的革命精神,是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作为“纪念性仪式”的重要形式,将丰富的红色档案资源整合在一起,并通过解说员讲解、播放音视频、展示文献和实物资料等形式,不断重演再现党的一大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带领参观者重新体验和模拟当时的情景,唤起参观者对党的一大召开前后的记忆,将这些回忆与当代观念相联系、聚合起来,最终形成主题档案文献展所传递的关于党的一大的集体记忆。红色档案文献展正是通过有意识地重复和展现这些历史事件,将参观者对历史事件的认同保持在当代社会发展的轨道上,从而实现了重温重大历史事件、接受红色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集体记忆视域下红色档案资源整合开发的实现路径

(一)健全红色档案规章制度,引导集体记忆的建构方向

红色档案规章制度可以为红色档案保护传承提供法治保障,为红色档案的整合开发路径提供政策导向。集体记忆视域下,建构集体记忆的原材料是红色档案资源,建构集体记忆的主体是社会大众,建构集体记忆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因此,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社会大众唤起何种记忆、重塑何种记忆,重构过去的何种意义。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要牢牢把握国家政策方针,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优化集体记忆的建构路径,合理合法重构过去的意象,并与当代时代精神相结合,才能塑造国家形象、增强集体认同。

(二)拓宽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渠道,丰富集体记忆的内容形式

红色档案资源记录了特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具有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的事件,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未被开发的红色档案资源遗留在各个地方和各类人群中,名人故居、历史遗迹、博物馆等地点,重大事件亲历者、革命烈士后代、收藏家等人物,都与红色档案有密切联系。只有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才能成为红色档案资源,继而成为集体记忆构建的原材料。因此,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机构应当融合多方社会力量,加大红色档案开发力度,拓宽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渠道,加强与社会群体的广泛合作和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口述历史、社会捐赠等形式,推进红色档案资源征集工作。

(三)创新红色档案资源载体,扩大集体记忆的人群基数

红色档案资源包含文字、图片、音频等形式,可以通过具象化的实物,如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档案文献展,展示给大众。因此,要用好红色档案资源,在开发利用和保护传承的基础上,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档案文献展可以联合相关机构,创新形式载体,继续打造成主题党日活动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文化游园等教育场所。这些场所将丰富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扩大接受红色教育的人群范围,全面激活社会各界对红色历史的集体记忆建构。

档案工作者将集体记忆附着于红色档案资源上,根据现在社会的需求,对红色档案资源所展现的过去赋予一定的意义。由于观念、技术等条件的变化,红色档案资源构建集体记忆、开展红色教育的方式将随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如今,红色档案资源主要通过整合红色故事、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档案文献展,进行细节化的微观叙事、空间式的回忆场景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仪式的方式建构集体记忆,教育引领人们用先烈的革命精神坚定信念,用党的奋斗历程鼓舞斗志,凝聚思想共识、汲取奋进力量。

参考文献:

[1]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 陈建, 胡晓烨. 启动效应视域下红色档案建构集体记忆的机理与方法[J]. 档案学刊, 2023(2): 12-20.

[3]蔡学佳.红色教育基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 2019(8):412-413.

[4]新华社.中宣部新命名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EB/OL].(2021-06-19) [2024-04-10].https:

//www.gov.cn/xinwen/2021-06/19/content_5619600.htm.

[5]扬·阿斯曼.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M].金寿福,黄晓晨,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基金项目:河南省驻马店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党建引领助推党建档案规范管理研究”(24L193)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市直机关党员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