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钧与张謇:爱国精神之践行者
2024-08-06许永涛昭质
19世纪中期,江苏南通出现了两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是晚清举人,一生出入宦海,历经政局变迁而爱国之心丝毫不减,晚年退隐海安仍坚持抗日,让人动容,被陈毅将军誉为“民族抗战之楷模”。一位是晚清状元,身为状元却毅然弃官从商,把一腔拳拳爱国之心化为实业救国的行动,在风雨如磐的政治环境下,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爱国之心。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张謇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一、胸怀祖国,践行爱国之志
韩国钧(1857-1942),字紫石,江苏泰县海安镇(今南通市海安县)人。晚清时期,他先后担任河南镇平、永城等县的知县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随后,他又在行政、矿务、军事、外交等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官至吉林民政司。辛亥革命后,韩国钧历任江苏民政长、安徽民政长、安徽巡按使等职务,为地方稳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922年,韩国钧任江苏省长,两年后,又兼任署督军。当时时局多变,各种政治势力错综复杂。在这种背景下,韩紫石先生勤政为民,坚持正确的价值选择。同时,紫石先生为人儒雅,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很多社会贤达成为好友。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日军悍然进犯海安。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韩国钧挺身而出,在海安中山堂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他呼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号召全民为保卫家园抗击日寇。为了以实际行动支持前线将士,韩国钧发起了献金活动。他动员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慷慨解囊,为抗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将自己3000元薪金全部捐献出来,表达了对抗日事业的坚定支持。这些实际行动不仅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抗日救国热情,也为前线将士提供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支持[1]。
面对日寇来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奋起抗击,浴血奋战。然而,国民党韩德勤部却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制造摩擦。由于韩国钧在苏北地区享有很高的声望,韩德勤部很多军官都是他的拜帖门生。陈毅致信争取韩国钧,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请其支持新四军抗日,韩国钧欣然复函表示拥护。经过与陈毅的晤谈、通信和交往,加之亲眼看见国共两党两军在抗日战场上的不同表现,韩国钧更加坚定了“本一致抗敌之宗旨,合力对外,不使内部摩擦”的意志。此后韩国钧多次组织召开苏北联合抗日座谈会和苏北抗敌和平会议,呼吁韩德勤停战息争,一致抗日。1940年,在曲塘召开的苏北和平谈话会上,84岁高龄的韩老郑重表示,虽然他不是共产党员,但要根据事实讲公平话,如果国民政府不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就决不能实现抗日救国的伟大目标[2]。1941年海安失陷后,韩国钧避居乡下,面对日伪的多次威胁利诱,他始终不为所动,拒任伪江苏省长一职,坚守民族气节。1942年1月24日,韩国钧在日伪监视下忧愤辞世。韩老的前半生出入宦海,勤政爱民;晚年坚持抗日,鞠躬尽瘁,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张謇(1953-1926),字季直,号蔷庵,江苏海门常乐镇(今江苏南通海门区常乐镇)人,晚清状元。他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金融家,更是一位深具爱心的慈善家。张謇一生致力于创办企业和学校,共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894年,41岁的张謇考上状元。同年,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早在甲午海战前,张謇就写了《壬午东征事略》《朝鲜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力主对日作战,并提出颇有见地的策略,体现出张謇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务实精神。甲午惨败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落后,张謇深感失望。从小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越来越对入仕以求治国平天下的道路感到迷茫,继而弃官从商,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其实,张謇起初是想先办教育的。他认为,甲午战败的原因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缺失,所以,要想救国,就必须办教育,培养人才。而办教育需要大量资金,张謇这才转而投身实业,创建大生纱厂。历经千辛万苦,发展实业初见成效后,张謇着手兴办教育。“在师范教育领域,张謇展现出了非凡的远见与魄力,他相继创建了通州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扬州师范学校以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培养新时代的教育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普通教育方面,在南通各地创办中小学370多所;在职业技术方面,创办垦牧农业学堂、通州纺织学校、商业学校、医学专门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蚕桑讲习所等;在特殊教育方面,创建聋哑学校和伶工学社;在社会教育方面,创建南通博物院、创建南通图书馆、开办更俗剧场。[3]”张謇所处的时代政治动荡,内忧外患,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两者能践行之一,亦属不易,而张謇除此二者,还推动盐务改革、推动现代农业改革、搞慈善公益活动,穷尽一生,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爱国之志。
韩国钧和张謇一个出入宦海,一个弃官从商,所选择的道路虽不同,但都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用自己的铮铮铁骨书写着何为爱国、何为家国情怀!
二、交相辉映,谱写同乡之谊
韩国钧与张謇同是江苏南通人,年龄只差三岁,可谓同时代的名人。作为同龄人和老乡,他们有没有交集?又是如何共同谱写同乡之谊的?
民国时期,韩国钧两度担任江苏省省长,他不仅是张謇“父教育而母实业”理念的积极倡导者,更是这一理念的坚定践行者。正因为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韩国钧与张謇在致力于兴办工厂、整治水患以及创办学校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他们并肩奋斗的岁月里,双方共产生了六次重要的交集。
(一)1913年,张謇创建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并计划开辟通扬航线,但遇到了扬州事务处理的难题。时任江苏民政长的韩国钧得知后,推荐江石溪协助。1915年,江石溪被聘为轮船公司协理,成功助力张謇解决扬州方面的事务。
(二)1919年,韩国钧频繁往返于扬州与南通之间,与张謇等多位志同道合之士致力于创办盐垦事业。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实际情况,他专程前往掘港,对张謇的大豫公司进行了细致考察。不久之后,由韩国钧、张謇等人共同集资筹办的泰源盐垦公司在原东台县安丰镇隆重揭牌成立,韩国钧出任公司董事长。
(三)1920年,韩国钧再次前往扬州,与张謇共同商议督办运河局的创立事项。当时,徐世昌担任民国总统,他特地派人前往南通,探询张謇是否有意出任苏北运河督办一职。张謇在回应中不仅提出了详尽的治理方案,还提出希望前江苏省省长韩国钧能被任命为会办。徐世昌对此表示赞同,并随即颁布命令,张謇与韩国钧共同肩负起这项重任,再次开始了他们的合作共事之旅。
(四)1922年,江北运河工程局升格为督办运河工程局后,年近70的张謇担任江苏运河督办,并再次邀请韩国钧任协办。这一年,苏北沿海地区接连遭受台风、暴雨和潮汛的猛烈袭击,各盐垦公司损失惨重。同时,市场上棉花价格不断攀升,而纱价却因外国纱线倾销而疲软不振。不得已,张謇于11月9日致函时任江苏省省长的韩国钧,请求拨款济急。韩国钧接到张謇的求助信,随即复函表示:“极荷关注。”并商请财政厅长拨款20万元给予资助。张謇深表感谢,复函如下:
“止公省长大鉴:
承十五日手教,极荷关注。自非挚爱国家者,不能为此援助,不仅故交风义也!江浙和平千方百计仅不破裂,不意又生事外之变,得无一蚁而溃全堤乎!所云立案,似宜及早,迟恐歧中有歧,公谓何如?唐厅长书,特属上谒。埠局事亦正棘也。敬请。[4]”
韩国钧的《朋僚函札》收入了张謇在1923年11月给韩国钧写的这封信,极为珍贵(图1)。
(五)1924年,为推进水利工程教育,韩国钧和张謇联手扩大河海学校,将其与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并任命茅以升为校长。
(六)1926年张謇逝世,韩国钧悲痛万分,亲往南通吊唁。海门常乐镇张謇新祠落成,韩国钧不顾年事已高,亲赴海门常乐镇参加新祠落成典礼。他在《永忆录》中记载道:“张君季直提倡实业,南通赖以兴,余所素佩。”“啬公虽死,而实不死,以其生前创办各种事业,今日发达如故,所望后起者为之继续经营,且扩而大之,不令中辍。否则即无以对啬公矣!”
三、传承爱国精神
终其一生,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度过这一生才是有价值的?韩国钧和张謇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两位先生怀着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以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在历史的洪流中做出了最有价值的选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应当高擎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不断砥砺前行,不懈奋斗,让人生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爱国是一个人的最高品质,爱国是永不过时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方毓宁,孙小华.抗战烽火中的韩国钧[J].档案与建设,2005(12):4.
[2]管文蔚.管文蔚回忆录续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虞和平.张謇:中国近代“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拓荒者[J].旗帜,2020(12):93-94.
[4]江苏省档案局.韩国钧朋僚函札史料选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中 江苏省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