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域下职业本科高校专业实践教学路径研究

2024-08-06徐娅丹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6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媒体的不断融合,集报纸、广播、电视、电脑和手机多种媒介相结合的新媒体形式逐渐完善并得到快速发展。职业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技能型和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在融媒体视域下,职业本科院校应积极面对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从实践教学出发,分析在媒体融合进程中,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实践教学现实和解决路径,以促进师资结构的优化,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建立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最终实现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融媒体;职业本科;播音与主持;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6.089

自2016年《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发布以来,媒体融合势不可挡,自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从上而下整合多种媒介,建立各种网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树立全新传播理念。加上5G时代的到来,更是为媒体的快速融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对职业本科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融媒体快速发展,职业本科高校如何实现延续性和拓展教育理念,与时俱进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是当前播音与主持专业实践课程面临的重要任务。

1融媒体视域下播音与主持实践教学革新的必要性

1.1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的要求

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探索项目式、任务式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职业教育围绕岗位任务需求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并以此开展教学,是其最大的特色,能使学生尽快掌握职业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播音与主持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在融媒体快速发展视域下,媒介的多元化使得受众群体对播音与主持工作者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播音与主持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吸引受众兴趣,在此前提下,播音与主持的实践教学理念要有所突破,以适应新时代媒介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1.2职业高校学科发展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5月,全国已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的本科高校共26所,每年毕业生近2万人。由此可见,播音主持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职业本科高校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快学科发展,进行实践教学革新,建立个性化、多元化、规范化教学体系以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求。教学目的要关注和思考针对融媒体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把知识与新媒体相结合,适时对融媒体进行实践探索;对学生进行岗位任务式教学,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嵌入“双师型”师资结构,理论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全面提升学生的融媒体素养和综合素质。

1.3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今职业教育已经从单纯的技能学习转变为从业者继续学习的潜力及发展潜能。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职业技能,还需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在原有学科上做到最好,还要研究融媒体发展的特性,探索行业发展趋势,整合传统媒体和原有学科优势,融合贯穿学习中,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融媒体实践相结合,养成新媒体语言工作者的能力与素质,提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应用的能力,不断提升职业核心能力,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

2融媒体视域下播音与主持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2.1课程设置不合理难以匹配融媒体时代的发展

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实践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和集中实践课,其中集中实践课程分为社会实践、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在职业本科高校中,实践课程的学分占比和课时占比较高,但实践重点始终围绕“播、说、诵、演”传统的四项技能展开,课程设置相似度较高,比如: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即兴口语表达与音视频节目播音与主持、播音发声与作品朗诵、经典诵读与文艺作品演播等,尤其是节目主持类课程和语言表达类课程重复率较高。

为了顺应和满足当前融媒体视域下对人才的需求,部分职业本科高校也开设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但教师多以理论型为主,缺乏新媒体的实践经验,只是开设了非节目主持艺术、直播业务等纯理论课程,这些课程大多安排为选修课,因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等因素影响,少有学生选修,而关于社交媒体、移动媒体等相关的新媒体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导致实践课程内容与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相脱节。

2.2教学模式单一,难以适配融媒体多元化的特征

在融媒体持续发展背景下,除了传统的广播与电视媒介,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还可以从抖音、快手、微博、微信、优酷、爱奇艺、喜马拉雅及哔哩哔哩等媒介平台中发挥自身才能,寻求择业契机。如学生通过微信和抖音等平台直播,打破了以往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与受众展开多元化互动,使直播节目更具实时的交互性和趣味性。随着直播带货市场逐渐成熟,更多的职业主播成为带货主播的主体,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生逐渐加入到带货主播行业中,成为行业砥柱。

但很多高校没有意识到这一变化,依然采用传统的“大课+小课”教学模式。“大课”学习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小课”进行讲练结合教学和配音、视频训练。教学内容依然针对传统媒体开展,缺少新媒体实践内容,教学模式单一生硬,无法适应融媒体视域下对播音主持个性化、多元化的要求,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提升和职业需求,不利于学生发展。

2.3师资团队缺乏具有融媒体思维的综合型人才

融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需要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大部分专任教师是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学术型教师,但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经验,对于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相对滞后,导致这些认知与实际有所偏差,实践教学无法紧跟融媒体发展步伐。此外,学校聘请的来自媒体一线的播音与主持专业兼职教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了解媒体行业对播音与主持人才的要求,但缺乏课堂经验,教学很难做到科学化、系统化,严重阻碍了职业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无法向社会输出具有融媒体思维的综合性人才。

另外,因融媒体快速发展、高校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教学设备无法及时更新,校内实训室配套设施不健全,校外实践基地不足,导致在教学中无法得到融媒体技术的支持,影响教学活动开展,制约了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这些是职业本科高校面临的现实困境。

3融媒体视域下播音与主持实践教学的路径研究

3.1更新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拓展多元化领域

播音与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应依托新媒体平台和市场人才需求科学设置课程。课程设置应是进阶式的,初级阶段为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中级阶段为提升口语传播能力,高级阶段是提升媒体职业能力。

仅基于语流音变、节奏把控、情感表现等播音“内功”的学习已经无法满足新媒体的发展需求。课程内容还应兼具延续性和拓展性,在教学中要加强与之相关学科的学习,如广播电视艺术概论、新媒体概论等,重点锻炼学生采、编、播、制的综合能力,即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素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考虑到新媒体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融媒体时代为播音主持专业带来的多元化变革,根据职业需求革新教学内容,将短视频拍摄与剪辑、新媒体方案策划、融媒体内容制作推广等新媒体课程作为必修课。根据学生兴趣,将直播项目实训、公众号平台案例营销实训等课程作为选修课,丰富课程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授“融媒体主持人节目策划”内容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融媒体产品的策划以及文案写作规律,这既能进行策划与文案写作训练,又能在主持人节目创作课程中进行文案创作和主持训练,还能在音视频制作课程中学习用音视频剪辑软件进行音视频剪辑、制作等。学生通过融媒体产品创作学习和实践,节目策划、文案写作、有声语言表达、拍摄、制作和运营等能力均得到全面提升。

3.2改变旧有实践教学模式重视个性化培养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按部就班,陈陈相因”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增强教学趣味性,把教学重心转移到提升与新媒体发展水平匹配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大班+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班讲述新媒体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引领实践,加强对新媒体理论知识的深刻记忆与透彻理解。小组授课则根据专业的发展特色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科学设置差异化和层次化的实习实训项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未来规划选择小组学习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开展新媒体多层面、多元化的专业技能练习,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培养独特的实践风格和创意思维,提升学生在未来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鼓励师生以“模块+项目”的形式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创作实践。例如,教师在讲解短视频拍摄与剪辑课程时,可以利用专业设备让学生独立制作完成,并要求学生拍摄视频上传至抖音平台;在进行新媒体音频作品创作训练时,要求学生在学习喜马拉雅、云听等应用软件上的大量音频作品后进行创作,师生评比出来的优秀作品发布在课程公众号上。在新媒体创作空间中,学生通过切身感受,深入思考融媒体语境下语言创作的特点和规律,大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表现力与创造力。

3.3嵌入“双师型”师资团队打造精英化教育

高校应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高校定期组织融媒体相关培训,提高教师运用融媒体能力。派教师到企业兼职挂职,促进教师掌握融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专业前沿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人才培养。院校还可以选拔和招聘优秀的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人才,建设一支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融媒体技术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播音与主持兼职教师聘任方面,通过校企合作机制,聘请有丰富新媒体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加入到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师队伍中,在工作协同中实现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共享。邀请业内专家和优秀传媒人走进校园,通过讲座、论坛等方式与学生分享实践经验、交流心得感受,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估。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把控媒体的新发展方向,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3.4优化和拓展实践教学基地融合产业化创新

高校建立校内外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拓展实践教学的空间,而且能为开展实践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在媒介融合视域下,媒介的种类还在不断地更新迭代,高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来丰富和优化校内配套硬件教学设备,比如全数字广播直播实训室、电商直播实训室、摄录编辑综合实训中心等,让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综合能力训练。对于职业本科高校的学生来说,校广播站、校电视台和校新媒体平台等校内媒体资源是学生们最好的学习实践场所。

高校应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与广播电视台及新媒体公司等单位合作,签约作为实习实训基地,或与合作单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职业技能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学生重要的专业实践环节,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比赛选拔,有目的地搭建专业切磋交流、对外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巩固专业基础和拓展能力,培养创新创业实践意识。

4结语

融媒体环境对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职业本科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实践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这些新变化,多方面积极思考与探索,使人才培养与融媒体时代发展相适应,为社会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体系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剑虹.职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与基本原则[J].当代教育论坛,2022,(5):116124.

[2]路建宁.融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04):156161.

[3]孙燕,马玉坤.融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实践课程创新研究[J].传媒,2019,(22):7982.

[4]陈佳.模块+项目: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高教论坛,2021,(10):50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