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理念背景下社区教育困境研究
2024-08-06朱立东
摘要:从目前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看,终身学习理念背景下社区教育相关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以街道(社区)、中小学校、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为载体的社区教育模式已经运行开展。在终身学习理念背景下,只有解决好当前社区教育发展出现的发展价值的认同不够、缺少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和硬件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社区教育将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终身学习;社区教育;实施困境;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6.088
0引言
我国早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指出“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曾提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鼓励人们终身学习,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也指出人的一生要始终坚持学习,这样人生的价值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目前,终身学习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理念,而且注定使社区教育受到深远影响,社区教育的开展以终身学习的相关理念作为引领,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终身学习理念对社区教育发展的影响
1.1终身学习理念推动社区教育目标的实现
即便社区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建设和实现学习型社会。要想建设和实现学习型社会,就必把终身学习理念发展作为基础并付以实践,实践的方式之一就是社区教育。可见,在社区教育中如果摒弃终身学习理念,就必将会使社区教育目标的难以得到实现。
1.2终身学习理念保障社区教育发展的内动力
当前,社区教育已经从简单的工艺培训、文化素质等方面转变成更高的技能水平、文化素质等方面提高。可以说对社区教育来说,终身学习理念保障其发展的内动力,也必将为社区教育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指导解惑。一方面,终身学习理念指出要为社区群众给予终身学习的机会,社区教育会推动该理念的完成。另一方面,终身学习理念注重个人发展的价值,获得知识不单单是为了成绩,而是个人需要获得相应的提高,而社区教育会更好地执行该理念,突显存在的价值。
1.3终身学习理念提供社区教育实践的外动力
终身学习理念注重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看重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学习方式的开发性。可见,在终身学习理念的影响下,社区教育一定要全面考虑社区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以课程的选取、教学内容的主观需求、课程教学灵活的方式来充分调动社区教育实践的外动力。
2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的现状
2.1社区教育相关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是我国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第一个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文件中指出“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县(市、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办学网络”。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市场有效介入、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协同治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党委领导下,结合政府统筹安排,各县(市、区)、乡(街道)、村(社区)积极开展对社区教育的实践,创设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教育品牌、社区教育示范区、社区教育工作站等,教育部门主管和相关部门领导在社区教育实践的组织中兼任相应领导职位,有力推动社区教育发展。akKzGm7MZkNl3qprP2oN1HupYkEtEv1b/HbOI1HA8Us=在实践中,一方面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和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教育活动中市场有效介入,在保证社区教育公益性的基础上,适当收取合理的费用。社区群众根据自身需要,广泛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来。
2.2社区教育的典型模式
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存在的三种典型模式分别为以街道(社区)、中小学校、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为载体的社区教育模式。以街道(社区)为载体的社区教育模式,街道(社区)起到主导作用,在相应的街道(社区)区域开展文化素质提升、休闲娱乐、技能培训等社区教育活动。以中小学校为载体的社区教育模式,中小学校起到主导作用,本校、社区内中小学生及家长为主要参与者,结合中小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与资源在社区开展亲子活动、传统文化讲座、家庭教育讲座等。以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为载体的社区教育模式,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起到主导作用,在岗、转职和失业的社区成年为主要参与者,可以接受街道、民政部门等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区域内企业的委托,通过教学任务设计、课程设计、项目设计等方式组织社区教育活动。
三种典型的社区教育模式在开展中,既有许多优点,又有诸多缺点。在笔者看来,以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为载体的社区教育模式发展前景很好;以街道(社区)为载体的社区教育模式也日渐完善,呈现出一定的活力。
2.3社区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
社区教育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在社区教育实践中合理的进行课程内容设置。目前,社区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既有以社区居民实际需求的家庭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技术培训、食品营养等多维度全视角的课程内容设置,又有挖掘地域特色,开发如漂河烟栽种技术、松花砚雕刻技艺等传统手工技艺课程内容设置。
以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为例,长沙社区大学自2015年以来还在长沙多个小区开展社区教育精品社区建设活动,参与人次达5万余人。2024年,株洲社区大学公益课堂课程种类丰富多样,在保留以往常态化开展的国学、美术、声乐等课程基础上,还新增了健康养生、人文科技等领域的新课程,努力满足居民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需求。
3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开展的问题分析
3.1社区教育开展中价值认同问题研究
笔者近期对吉林省梅河口市和平街道四合社区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有300人参加了调查,其中男性102人,女性198人,在“您是否认可当前社区开展的社区教育”的问题上,选择“非常认可”的居民达到了229人,占比高达76.33%;选择“认可”的有71人,占比23.67%;选择“不认可”的有0人,可见当前社区教育得到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但在“您是否清晰当前社区价值认知”的问题上,选择“不清晰”的有119人,占比39.67%;选择“清晰”的有115人,占比38.33%;选择“非常清晰”的有66人,占比22%。由此可见,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开展中存在价值认知不清晰、不全面的问题,,社区教育的不清晰的价值认知表现在社区群众往往认同社区教育的重要价值,能主动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但是却不知价值是什么,完全是一种不清晰的价值认知,存在一知半解的认知下参加到相应的社区教育课程中。另一方面,社区群众对社区教育的开展认知不全面,社区群众往往把社区教育认为是一种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活动。
3.2社区教育开展中教学建设问题研究
第一,社区教育存在内容丰富但开展不畅的现实。目前,社区教育是面向大众、全方位的大教育,一方面涵盖了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多元丰富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课程设置非常灵活难以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因此,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往往存在开展不畅的现象。第二,存在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现象。通过调研得出,当前社区教育尚未形成经费保障机制,在一些街道的“社区学校”,其经费往往来源于社区运行的整体经费,并没有专项的社区教育资金。因此,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社区教育难以发挥其作用。第三,社区教育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对社区教育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社区教育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专职人员不足且专业程度低,志愿者队伍组织性不强且服务积极性长期性不足。
3.3社区教育开展中主观能动性问题研究
首先,当前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教育人数较少。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发现,在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的社区群众的选项发现,55.25%的社区群众选择“会积极或非常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不难看出参与社区教育的群众体会到了社区教育的意义,会主动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可是从实际出发只有少数社区群众能够真正积极参与到社区教育,究其主要原因为参与问卷调查的人群多数为老年人。其次,社区教育未充分调动其他主体力量参与。目前,我国社区教育主要为政府的行政行为推进,而其他国家的社区教育发展多数是“自下而上”地依靠社区居民进行的。实际上,在社区教育发展中单单依靠政府的单一力量是不行的,还要充分调动和整合其他主体力量参与,克服社区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领导上位的情况,要完善社区教育合作运行机制,以此解决合作方式等诸多问题。
4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
4.1社区教育发展价值的认同不够
社区教育发展经历了多年的实践探索,在部分地区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大部分区域社区教育发展较慢,有些往往存在“走过场”等现象。究其原因,任何一种教育活动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社区教育也能例外,即:必须清晰认识到人是社区教育活动的主体、目标、对象。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的成效,必须充分考虑认识到人的认知影响着主观能动性。因此,存在社区教育发展困境的本质原因就是各方存在其发展价值的认同不够。
首先,行政领导阶层的认知价值偏失。目前,行政领导阶层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与开展对其发展起到决定作用,直接影响社区教育开展的进程和方向。行政领导阶层往往存在对社区教育的价值认识表象化、价值认识不清晰、误认为社区教育的价值“全能化”的现象。其次,社区群众的认识不足。社区群众对社区教育的价值认识并没有基于终身学习的需求作为起脚点,其对社区教育的认识较不全面,还只是认为在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进而直接影响了全体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最后,辖区单位的认识价值偏失。社区教育并不是在建立一所独立的学校,建设好充足的资源才能够开设,主要是需要整合利用好各类教学资源,以服务于居民终身学习的需求需要。而社区各类资源必然融汇于社区各辖区单位中,因此,社区教育在整合各类资源的进程中必然需要和辖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尤其是获得社区各类单位资源上的支持。但实际中,社区教育与辖区单位的联系很少,也未获得各单位的资源支持,根本原因在于各社区辖区单位对社区教育的了解很少,轻视其发展价值。
4.2社区教育缺少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
目前,社区教育缺少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极大制约了社区教育的发展。街道(社区)、中小学校、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为载体的不同社区教学点,根据自身发展因地制宜地开展课程教学活动,课程选取依据各不相同,有政策上要求开展的、有社区群众迫切需要的,总体上看,课程设置较为随意,大多数课程的开设,都是因需求而设置,没有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针对社区教育课程内容多样性,涉及到受众群体个体发展,社区教育内容就有必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才能指导社区有效进行社区教育活动。从社区教育发展的根本上看,就务必与社区建设紧密联系,而与社区建设紧密联系实际上就是与受众群体个体相关。由此可见,社区教育课程内容的开设不能仅仅服务于某一类群体,应从不同群体的需要为出发点开设多样性的课程。
4.3社区教育的硬件设施配套不足
当前,一些以街道(社区)、中小学校、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为载体的不同社区教学点,硬件设施得到不断的完善,例如:红色驿站、社区之家等。但是,大部分社区教育的存在着硬件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首先,社区教育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社区教育作为社会活动的一种,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经济发展水平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社区教育发展。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多方会对社区教育给予一定硬件设施支持。其次,社区教育受制于社区建设水平。人的发展在满足物质的基础之上,也要满足精神生活。可见,推动社区建设水平既能加强社区群众的情感交流,又能在总体上促进社区的良性发展。最后,社区教育受制于教育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对社区教育的制约主要体现在政策和资源方面,例如:在教育发展水平较高、教学理念较为超前的地区,往往能够在终身学习理念下统筹教育的全局发展,进而配套相对应的政策支持,同时,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水平较高,较多的资源向社区开放,进而使社区教育的资源得到补充。
5结论
综上所述,从目前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看,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只有解决好当前社区教育发展出现的发展价值的认同不够、缺少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和硬件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社区教育将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焰.终身教育背景下“互联网+社区教育”实践与发展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33(01):4145.
[2]宋美霞.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研究[D].山西大学,2021.
[3]陈玉明,吴遵民.电大开拓社区教育何以推进[J].开放学习研究,2016,(06):17.
[4]安达.开放大学视野下的广西社区教育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5]乔维德.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缺失与对策思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0(04):101105.
[6]王永川.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缺失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
[7]林奕,张军.社区健康教育的程序及其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0,(0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