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智慧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策略研究

2024-08-06宋荣超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6期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智慧课堂成为必然。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在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协同育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依托智慧课堂理念,大学英语智慧教学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从教师教材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和拔高。唯有如此,大学英语课程才能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历史使命和担当。

关键词:智慧课堂;课程思政;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6.076

0引言

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深入发展,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中国教育进入智慧教育时代。智慧教育、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应运而生,作为中国高等院校一门公共必修课的大学英语也不例外。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旨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者创造智能化英语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习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成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教育部2020年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各个高校各门课程融入思dOv9647LXdyaALxOLIVtTMeD+R/5OAlnWLaDeaaJUfE=政元素,本文拟就大学英语智慧教学如何融入思政元素作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1大学英语课程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协同育人体系中的使命

“教育”即“教书育人”,一定是“教”与“育”“教书”和“育人”并重,二者不能偏废。“教”或“教书”就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育”或“育人”就是价值引领。只“教”不“育”或只“教书”不“育人”,学生就会迷失方向;只“育”不“教”或只“育人”不“教书”学生就会不学无术。两者都不可取,都会注定失败。重“教”轻“育”,重“教书”轻“育人”,只会导致“无教育的教学”,其结果是培养出了一些掌握丰富科学知识和拥有较高智商的心灵扭曲者和过于看重个人利益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协同育人体系就内在暗含着“教”与“育”“教书”与“育人”“教学”与“教育”“授业”“解惑”与“传道”的结合,高等院校包括大学英语在内的每一门课程在这个体系中都应该而且必须有所行动有所作为。

首先,英语作为全球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和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科技、人文等领域进行交流的最主要媒介,是中国持续深化对外开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语言资源。大学英语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和文化前沿科学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培养人文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维护国际权利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优质人才资源。

其次,大学英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全国高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一位入校大学生都要学习,具有覆盖广(每位学生必修)、跨度大(两个学年)、学时长、学分多等特点,这就使得大学英语课程成为“一段长”“一块责任田”,成为立德树人协同育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战场”。

其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目前全国各个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多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多取材于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地理宗,教尤其是文学和思想方面的内容。大学英语是大学生与国外思想文化碰撞最为激烈、最易受外来思潮和文化影响的课程之一。我们要以我为主,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批判地看待西方文化,去粗取精,去伪求真。

最后,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跨学科性,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跨学科性指的是大学英语课程取材广泛,任何学科的材料都可以成为其教材内容,比如科技、军事、政治、历史、哲学等,这为价值教育提供了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任何语言都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是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文性是指语言是文化和文明的载体,人类的一切优秀成果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就是语言,这使得语言在价值引领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毕竟人类生活在语言的王国里,没有语言人类的生活难以想象。大学英语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定有“用武之地”且“大有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

2大学英语智慧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径与方式

2.1教师

立德树人背景下实现高等教育协同育人的“主力军”是教师,大学英语智慧教学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立人者先立己育人者先育己。大学英语教师要主动自觉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养,要有“育人”意识,做合格的“灵魂工程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拥有“中国灵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教师要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价值引领上英语教师不可以作壁上观,相反,都应该在人生“拔节孕穗期”进行精心引导和栽培,将育人同教书一样都看成是“分内之事”和“无差异劳动”。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我们要改变以往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过多强调语言知识和文化的讲授,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提升,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高校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让学生“信其师亲其道”。世上种种,唯有信仰不可辜负。大学英语教师要行动起来,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大先生”和“教书匠”。

2.2教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材是教学的依托。大学英语智慧教学要善于挖掘和提炼教材中的育人“点”,对学生实施价值上的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是显性教育,价值引领则属于隐性教育,要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反对拿着课本照本宣科,干巴巴没有生命力,避免把立德树人“泛化、标签化、功利化、一体化、机械化”。这样做学生也反感,作用可能适得其反。立德树人的协同育人要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或者“盐溶于水”的效果,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价值教育和思想升华。大学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恰当地切入思想教育元素和材料。例如,讲character(道德、汉字、人物)这个词时,可以延伸到它的派生词characteristic(特征),进而可以举例tobuildthe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到community(社区),可以拓展形近词communist(共产党员,共产主义者)和communism(共产主义),进而讲到CPC,即CommunistPartyofChina(中国共产党)。在讲到“从小木屋到白宫”典型的林肯式的美国梦(AmericanDreaam)时,可以提出中国梦(theChineseDream),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therejuvenationoftheChinesenation)。在此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中国梦与美国梦概念上来源上本质上的差异。

虽然我们主张挖掘提炼教材中的育人元素实施隐性教育,但是我们也看到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在内容安排和选取上对中国元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是“失声”的“失语”的“失踪”的。相关研究表明,现有《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的内容主要为英美国家的人、事、物,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严重偏少,平均大约为2%,中西方文化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所占比重失调。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出版或者已经出版新的包含中国文化元素更多的教材,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培养能够“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具有“中国心”的人才。笔者多年前就发表论文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在内容选择上要从过去的“引进来”战略转移到“走出去”。这方面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比如TheGovernanceofChina《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英文版;党的二十大报告英文版;ChinaDaily(中国日报);国外学者或机构编著或拍摄的关于中国的介绍或纪录片等。

2.3评价

评价是教育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帮助教师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掌握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否恰当运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简单地说,评价就是考试。“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怎么考考什么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决定性影响。“考试是指挥棒”。要处理好教什么就考什么与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关系,发挥好考试的反拨作用。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合理的评估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不仅仅能够评价“教”的效果,也要能评价“育”的效果。这个评价体系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协同育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构件。这个评价体系可以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在听说读写译练习中加入“中国风味”。比如,在听说课堂上的个人呈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补全对话等活动中让学生尝试着介绍“Confucius”(孔子)、theSpringFestival(春节)、theGreatWall(长城)、howtomakedumplings(怎么做饺子)、tostaytruetotheoriginalaspirationandfoundingmission(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这些都可计入平时成绩,即形成性评价。在期末考试试卷的设计上,尤其是在汉译英和写作两个题型上,都是可以使用“中国材料”的,这就属于终结性评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就已经在改变了,在翻译和作文上更是如此。我们相信,这种趋势以后还会体现在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单项选择等其他题型上。

3结语

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等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代我国教育谋划的战略布局。教育系统的各个机构各个部门各门课程各位教师都要行动起来有所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从教师教材和评价等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进行改革完善和拔高。唯有如此,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才能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历史使命和历史担当,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进而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R].教高〔2020〕3号,2020.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5]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1).

[6]宋荣超.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谈谈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战略转向问题[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5).

[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访问日期:2021.9.26.